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杭州西湖岳王庙有一副楹联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人。”上联颂岳飞,下联斥秦桧。“铸佞人”。指栏内有铁铸的秦桧及其妻王氏。  相似文献   

2.
民族英雄岳飞的遇害,是众所周知的大冤案。可是构成这千古奇冤的罪恶根子在哪里,却值得我们作一番探讨。 杭州名胜古迹之一的岳庙,最近重修了岳飞的坟墓,墓前跪着四具铁人,代表冤案的凶手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占内)在那里示众。墓旁有文徵明的题壁,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3.
南宋初建,与宋高宗削除诸将兵权、"决意和戎"处于同一政治过程的,是选择秦桧"专执国命"。绍兴十一年宋金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宋高宗和秦桧达成了更加稳固的政治同盟。秦桧执政时期,形成了台谏官员特有的升迁路径,先为特奏名、53岁考中进士、七年后通过担任台谏官迅速升迁至参知政事的董德元的个人仕宦历程,是南宋初期以来台谏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南宋时期台谏群体的考察,可看到南宋时期"执政免,即以台谏代之"这种特有的政治模式形成背后,是两宋宰执群体来源的变异,以及南宋时期台谏文书制度的变化。这对于南宋出现的权相政治,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念孙每于《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随文刊正段玉裁《说文注》之疏失,其更出《王氏段注签记》专事补弊救偏,实足弼成于段书。惜王氏立辞过简,意多未尽。兹文考辨其中三事:其一,段氏"鸢""鹇""弋"牵混为一,失之;王氏谓"与专切"之"鸢"本从"戈"作,经传"鸣弋"自非"鸣鸢",得之。然王氏改篆从隶,固不可取。其二,段氏径删《说文》"骘"下"读若郅"三字,王氏云其非,未足具论。今考段氏致误之缘由,殆其未明职、质二部古音相通也。其三,段氏以"幵"声之字皆隶真部,王氏非之,惜言之未详。今验之古韵谐声,知"幵"声字古音分隶元、耕、脂、支诸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岳飞、文天祥和郑成功是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其中尤以岳飞影响为最大。每当我拜谒杭州西湖旁的岳坟时,看着岳坟对面生铁铸造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个历史罪人像,反剪双手,跪于岳坟阶下,不禁想到一代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竟然死于四个奸人之手,真是历史的悲剧。然而历史总是无情的,跪像背面墙壁上“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可谓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6.
透过王安石的早年交游,可以发现:一是他基于"太原王氏"后裔的宗法情结,常与王令、王回、王晳、王曙王益柔父子等同姓交往,主动吸纳同宗"家学"系统中的"春秋"养分;二是他任职地方,在政治边缘地带以中下级官员身份,广接孙觉、常秩、丁宝臣等"春秋学人"。日经磨砺,他基本建成一种"反正"宋初主流"春秋学"(以孙复为代表)的"王氏春秋学"。不过,由于缺失政治、知识和话语策略的综合支撑,"王氏春秋学"对于后起的"断烂朝报""黜《春秋》"等政治谣传,皆不能形成有力防卫、抗辩和强势反击,以至于真实的"王氏春秋学史"也终被埋没无踪。  相似文献   

7.
“绍兴和议”签订以后的南宋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以后,宋、金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得以停息,为南宋赢得了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军事力量的难得时机.但是,由于宋高宗的腐败和怯懦,投降金人,重用秦桧,从而造成秦桧势力的坐大.本文论述了秦桧集团的形成经过、罪恶活动以及高宗、秦桧的腐朽统治,并通过对“绍兴和议”签订以后南宋政治状况的分析,阐明了南宋所以不能中兴的原因.文章指出,秦桧死后,秦桧集团尽管土崩瓦解,但高宗仍然执行一条没有秦桧的秦桧路线,使南宋政治继续走向黑暗腐败,这不仅使南宋失去了难得的恢复中原的机会,并且隐藏了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南宋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是特指阿谀秦桧之作而言的,为秦桧歌功颂德之作数量的巨大与吹捧程度的露骨,是其主要表现。谀颂之风的背后,固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即南渡士人重见中兴的期望,但究其产生的本质原因,绍兴文坛的谀颂之风,实际上是文字狱的另一面。阿谀秦桧与文字狱都是秦桧作为权相的特征,两者有着很深的连带关系,是同一根源的文化现象,前者是秦桧欲附己而发,后者是秦桧因排异而起。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关于王国维死因的种种说法,分别是"殉清说"、"殉道说"、"感情性格复杂矛盾说"、"主因诱因说"、"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指出每种说法的由来、代表人物以及学术意义;钩稽了王、罗两家后人对王氏死因的看法,排除了"罗振玉逼债说"、"家庭矛盾说";用心理分析、文化性格研究等方法研究王氏遗嘱的意蕴,综合当时与王氏密切接触者的描述资料,认为陈寅恪主张的"殉道说"最能准确地揭示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这一观点对研究社会大转变时期士人的矛盾心态也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东汉时期,豪强政治日渐形成,豪强婚姻也成为豪强政治的重要部分。蜀中豪强的婚姻表现出跨郡联姻和贤妇追求的鲜明特征,其中广汉县豪强王氏家族最为典型。王氏家族第四代王商,凭借王氏广泛的婚姻关系和其他素质,实际上成为汉末蜀中豪强的领袖。但是以王商为首的蜀中豪强却由于祖上长期功利化的"贤妇化"婚姻形式的影响,带给蜀中政治以鲜明的"贤妇精神"特质,这导致了蜀中政治的保守,为刘焉父子与刘备相继割据巴蜀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岳飞遇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兀术看透了南宋权奸秦桧的投降心理,在绍兴十年郾城、颖昌之战后,遗书秦桧,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秘密条款,于是秦桧一伙秉承兀术的意旨,加紧罗织罪名,附会成狱,终于置民族英雄岳飞于死地.  相似文献   

12.
三槐王氏家族是宋代历史上簪缨相继的名门望族,有宋一代,三槐王氏子孙族人相继入朝为官,仕宦人数众多,其中不乏爵高位显者。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崛起和兴盛不是偶然的,而是呈现出与宋代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时代特征,其家族成员正是在宋代偃武兴文、科举制度发展和门阀宗族崩溃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通过科举入仕、勤奋好学和个人的才识、家风的清正,以及与"近世典章宦族"和科举新贵的联姻,而逐步发展为宋朝名门望族的。  相似文献   

13.
云门寺与王氏书法传承渊源极深,晋时为王献之故宅,陈隋间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居云门寺,藏<兰亭序>真本并授法于虞世南,唐贞观中,唐太宗于云门寺赚得<兰亭序>并大加推崇,从此确立了<兰亭序>"古今法帖第一"的地位.云门寺自东晋至唐以来一直是王氏书法的重要传承之地.  相似文献   

14.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是清代考据学家的卓越代表。与孔颖达的《左传正义》相比,王氏对《左传》的疏解较为彻底地打破了"宁言周、孔误,莫道郑、服非"的盲从与教条思想,能够从具体语境出发,"以意逆志",对杜注进行匡正。王氏进行考据的过程比较精密、严谨,能够有意识地运用逻辑规则。其资以利用的语境、文化因素十分丰富,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关的史实、事理之间的必然联系、礼法制度、风俗习惯等常常是王氏借以推断语义、解读文本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张浚最初荐秦桧是尚未认出秦桧是个大奸,不是为了排斥赵鼎;酿成淮西兵变,赵构也有责任,不能完全归咎张浚;诏令岳飞班师,不是由于张浚的奏陈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秦桧的“姿势”,也就是让他跪着或站着,成了近期媒体关注的一个问题。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05年10月22日,有位艺术家为秦桧夫妇塑造的站像,在上海一家艺术馆展出,作品名称叫做《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喘口气了》。作者说:“为秦桧夫妇塑站像不是为他平反,而是为了呼吁现代社会要重视人权和女权,因为秦桧夫妇的跪像是过去人权和女权被侵犯被压迫的最好表现。”(《南京晨报》10月26日)消息见报后,引起人们议论纷纷,责骂者有之,赞成者也有之,见仁见智,很是热闹。说实话,跪在杭州西湖岳庙前的秦桧,几百年来,虽然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但也一直…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都知道大奸臣秦桧,却很少有人知道,秦桧家族也出了一位清正廉明、能言善辩的后人。清代乾隆年间,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一家府第出了位状元,名叫秦大士(1715~1777),号涧泉,  相似文献   

18.
蠡舟《王静安先生之考证学》一文谈到王国维"与某君论治古文字学书残稿",并作了部分征引,目前所见有关王氏书信著作均未收录,似未引起学界注意。文中"某君"及作书时间未言明,通过王国维与罗振玉等友人往来书信比较可知,"某君"为柯昌济,作书时间当在1918年3月6日。信中反映了王氏对于古文字考释的认知,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绍兴和议”南宋方面的主要决策人是赵构不是秦桧,我虽已有论述[1],但尚未尽其说,我觉得下面几个问题还有论析的必要。一、赵构不是庸人持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是“绍兴和议”南宋方面的主要决策人说者,尽管也说赵构不是庸人,但实际上是把赵构看作笨蛋,看作是秦桧股掌之上的玩弄物[2]。因  相似文献   

20.
秦桧夫妇的“站像”在上海展出以后,曾引起一阵不大不小的风波。①乍一听说,我所疑惑的是:从古至今,可塑的题材多的是,作者为何偏偏对秦桧夫妇情有独钟?作者说是“为了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