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认同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价值认同层次性分析理论上可以深化价值认同理论,实践上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价值认同危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过程可以分为基础层次、核心层次、关键层次、最高层次,每个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认同过程的不同层次,运用相应的机制,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2.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价值冲突及认同危机状况为基础,从价值认同的视角,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进行新的解释,阐述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原则和途径,以期务实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基础、促进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4.
受全球化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冲突并出现了价值选择的不确定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产生了一些障碍。理解价值认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清认同实现的障碍和原因、研究认同实现的方法及路径,有助于促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西方文化的无序挤压,造成了文化价值认同的种种危机。对此,本文在分析了其成因的基础上,认真探寻解决途径,即进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用"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正确对待西方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文化价值认同的内容与形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消极影响,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在大学生中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7.
价值认同理论考察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十七大以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价值核心思想的教育问题就实质而言,即价值认同的问题.价值认同理论的研究是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的重要战略之一,当代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积极推动者。因此,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今时代,作为文化构建的核心要素的文化认同陷入现代性危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认同状况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传统文化认同缺失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问题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是社会性根源、认识性根源、历史性根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向度的指导,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他们的文化认同建构;同时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建构范式的研究,从国家文化建设及大学生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形成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建立起广泛、牢固而又恒久的社会主义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主要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语言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语言变体,是当前网络文化的表征,它折射出大学生作为主要使用群体的文化价值认同困境,这种困境从认知、情感、行为上体现出来。破解这种困境需从确立文化身份,获取文化认知,树立文化意识,提高行为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个体认同路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构建社会认同路径;从构建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网络话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两套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以“仁”为核心、重义轻利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而转换。19世纪中叶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传统的农村在破产,现代化的都市在崛起,新的阶级和阶层正在产生,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第一次重大的转换,即利益原则走向独立,经过功利主义的高涨,德性论开始复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发生了第二次转换,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逐渐孕育生成,成为新型的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美国梦是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国力的增强和美国民族认同的形成,是美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代美国梦所蕴含的价值观也面临偏离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美国社会不但正在逐渐丧失勤奋劳动的动力,也在逐渐丧失美国传统价值观对于其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美国梦要保持它的生命力,需要进行全面反思,美国梦需要回归它最初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时空压缩式的特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造就了价值多元化格局,价值多元化的自身困境为价值冲突埋下伏机,价值冲突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引发各种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加剧从而威胁社会和谐与稳定。如何辩证地审视价值冲突以及将价值冲突有效转化为价值创新,涉及合理看待多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一方面,价值多元化具有社会进步性;另一方面,价值多元化的极致则是价值多元主义,价值多元主义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节制和规范。特别是在一个价值虚无主义的情境中更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多元价值的统领,并建构一种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表现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要求核心价值观来整合;传统价值体系的缺失需要核心价值观的补充扶正;市场经济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分别为:政治维度:坚持依法治国,促进政治和谐;经济维度: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社会维度: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念是社会的产物和表现,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革,当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价值观的变迁也随之而来。人们总是在一定观念的支配下行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意义重大。通常,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起主导作用的、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它不仅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指导作用,而且表现社会成员最基本的价值理想。核心价值观是共同体内部类存在的观念准备,它是价值观中最合理、最主要的成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在制约社会主义共同体的价值体系中,对个体的行为起主要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小说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小说流派,它折射出了社会转型阶段国民的价值危机。这种价值危机既属于普通大众也属于以新写实作家为代表的部分当代作家。作家的价值危机在新写实小说中主要体现为:理性批判精神的失落、道德评价的无力以及对丑恶的玩赏性展现。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新写实作家的价值危机应当引起社会及其作家自身的警惕和反省。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时代性危机,并构成了环境法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社会基础和前提.现代社会法治推行的普遍化,使得法律成为当代社会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手段.在法治社会条件下,环境法处于应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地位.同时,面对复杂多样、形态各异的环境问题,环境法往往置身于事实、规范和价值的交汇地带.结合环境法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试图对环境法的问题立场、学科导向及其实践指向等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集体主义是促进和保障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原则。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转型期我国面临的价值冲突与认同危机现状为出发点,从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提出了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途径,以期增强社会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全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