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起源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围绕道德的起源,有三个概念需要界定:道德、起源的范畴界定以及起源的历史考察。范畴的界定是道德起源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该问题的研究路径,乃是围绕道德究竟起源于人的经验,还是先验地存在于人的认知世界之外而展开。道德自产生后,作为一种文化,发挥着自己应有的规范作用。反思道德的起源,在于从道德产生的必要性及规范性中,反思中国现实社会的道德之维。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基础的本质能否正确地判定道德基础的本质,是关系当前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近年来道德建设的讨论中,存在一种倾向,即单纯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我认为,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命题,正确地判定道德基础的本质,必须从承认道德问题与经济问题相关性这一角度来认真讨论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古典自由主义对道德基础的解释谈起。在古典自由主义的诸种表现中,以德、英、法“启蒙运动”为代表(有休谟、斯密等)的流派和以洛克为代表的个人主义流派,他们均明确地承认应对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3.
道德发生论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发生论是被伦理学界长期忽视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是研究道德发生和发展的理论。对道德发生问题的研究将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道德的起源、本质、特点及作用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从而大大深化对道德这一人类特殊社会现象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一些新的认识。一、新视角:道德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之中从道德发生的角度看,道德产生于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群体有了矛盾和冲突,需要中介调节和缓解的时候。道德深入人心发挥作用的程度也就取决于这种需要的程度。从道德新理论、新流派发生和发展的角度看,道德也是产生于人…  相似文献   

4.
<正> 道德产生的土壤即基础究竟是什么,这是任何伦理学说都需回答的问题。伦理发展史上的唯心主义伦理思想家,把道德的基础归之于抽象的“理念”、观念”、“良知”或“神”的启示。旧唯物主义伦理思想家认为,抽象的“人性”或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德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则认为社会经济关系体现出来的利益关系,才是道德产生的土壤、根源即基础。对于道德基础的这一马克思主义规定,使伦理思想体系的建立,道德的起源、本质的阐释,奠定在科学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统一体。道德形而下的规范是形式和现象,形而上的寓意是内容和本质。如果仅从形而下的层面理解道德,只能认识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及现象;只有以形而下为基础,从形而上理解,才能真正把握道德的内涵、本质与价值。从内涵上说,道德是一种令人欣然向往、追求并能使人产生坚定信念从而为之坚守的价值目标和精神支柱,它既能使人抵御利益的诱惑(欲望)从而自觉地以"善的为人处事方式"调节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间矛盾,又能促使并引导人的生命、人格及精神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从本质上说,道德是人生命的存在之本,是人之为人的价值准则,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从价值层面讲,道德能为人提供终极价值目标的精神支撑,为人提供令人敬畏的价值信念,为人提供精神寄托之所。  相似文献   

6.
“人”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应当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着内在矛盾性的范畴。人本身及其与外界的关系,正是由人的内在本质矛盾决定,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和演变的过程,也是以人的本质矛盾为内在动力的。本文试图把人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分析,并由此出发,对人类道德的本质、起源,它的异化、复归发展规律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
宗教道德是宗教信徒以虔诚的宗教信仰为根基,以宗教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宗教世界观为理论基础阐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以服务于宗教教义为根本目的的行为准则.它是以调整人和神之间关系为核心的宗教伦理思想,它要求信徒对上帝或神灵承担特定的道德义务,并以戒命、禁忌、契约、承诺等形式反映这种具有宗教特性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定.  相似文献   

8.
葛畅 《学术探索》2004,(8):9-12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而道德是人为的、为人的、由人的,因而自由也构成了道德的本质。另外从马克思关于"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的论述,也能体味到道德的自由本性。作为道德本质的自由有三重涵义:其一,选择自主性;其二,"实践"性;其三,"解放"性。从道德的自由本质出发审视当代德育,从中会发现其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企业公民出发考察企业道德并非一个全新的视角,但它可以提供充分考虑从社会制度和时代背景因素下的企业道德建设问题,这表明,企业道德主体的成长需要制度创新的支撑。在中国,我们也应通过不断回味共有价值观来探讨企业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把感觉作为道德的第一条件,认为人的意志在于追求幸福并避免痛苦。虽然费尔巴哈的道德学说含有唯物主义的成分,但他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因而无法从社会现实出发,解释道德产生的基础。在善恶观上费尔巴哈宣扬抽象的人性论,他的幸福观脱离了现实的社会关系,是利己主义的资产阶级幸福观。费尔巴哈的道德学说最终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道德观,在此基础上科学分析了道德产生的基础,创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这在伦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是近几年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为促进有关讨论的深入进行,现将几个普遍讨论的理论问题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一、道德的本质对道德本质大致提出了十种意见:1,道德的本质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2,道德的本质即是人们在实践中所产生又反过来成为个体行为所趋向的目的.3,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社会中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准则和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精神活动.4,道德从本质上说是  相似文献   

12.
考察市场经济不能离开社会基本制度;在今日中国,也不能离开市场经济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所能获得的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是我国新时期道德的基础和生长点,它产生着并强烈地呼唤着道德要与之相适应。只有与之相适应.我们的道德才能深入新时期的社会生活而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否则,无论是滞后还是超越,既无助于新时期的道德基础,也无助于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唐凯麟 《云梦学刊》2009,30(3):158-158
道德需要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涉及到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考察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道德原则、规范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心理依据.对于如此重要的课题,国内不少学者近年来已经开始关注,陆续推出了一些成果.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该说还是有待深化的.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南方论刊》2008,(11):66-69
道德的主观性是道德的本质特征,它贯穿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之中。离开了主观性,道德也就不成其为道德了。道德的主观性决定了道德发挥作用的特殊方式,也决定了道德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特定地位。忽视道德的主观性。就会走向两个错误极端,即道德理想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5.
道德意识的起源可以区分为内在的、外在的和超越的三个层面,其中超越层面可以分为道德宗教和存在论两个境域。它们之间何者更为根本,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孟子对齐宣王论"以羊易牛"的故事,为我们分析道德意识的起源及其基础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事例。在"以羊易牛"的典故中,我们可以找到道德意识的三种起源。站在存在论的视域我们可以发现,道德意识在本质上属于一种非实体意义上的特殊存在者,它依赖于存在而存在,并奠基于存在论的境域而生成和显现。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道德意识一种更为本真的存在论起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具有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十分相似的哲学路线。用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读孟子"以羊易牛"的典故并由此揭示道德意识的起源及其存在论基础,也许更加符合孟子的本意及其哲学的本体论意蕴。  相似文献   

16.
涂尔干道德社会学的立足点有助于说明现代主体的建构过程,即道德的社会性是理解道德本质和作用的核心,而各种各样的主体形式是一系列社会建构的结果。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的个体权利也是社会历史作用的结果,是随着社会的个体化而产生的,个体权利并不具备原始的、固有的自足性,这可以追溯到人格的宗教起源。个体人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主体的最重要的来源——个体主义的兴起,这些在涂尔干看来都是社会分类建构出来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道德金律、恕忠之道与儒家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一准则在西方基督教伦理学中被称为道德金律,在东亚儒家伦理学中被称为忠怒之道(本文建议改称恕忠之道,理由见文中讨论)。本文从对基督教道德金律现代命运的讨论反观由孔子首先倡导的恕忠之道,并试图指出中西方对伦理学基础的思考路向的根本不同:与基督教道德金律的神谕本质相违,孔子的恕忠之道从一开始就是人间之道;基督教的道德金律揭示出西方绝对律令型、规范性伦理学的本质,孔子的恕忠之道作为人间之道则彰显出儒家教化型、示范性伦理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8.
杨志钢 《理论界》2007,(7):181-184
孔儒“仁学”本质是封建道德的要求,并不适合现代潮流和精神。历史地还原孔儒“仁学,,的本质,考察其在历史与现实中实践的真实情况,构建具有普世性和实效性的道德规范,对构建核心价值观和把握中华民族文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道德产生于社会交往过程,这不仅体现在道德的起源上,也体现于道德的发展状态上,但社会交往对道德的建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总体上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某些领域里的道德失范,就其根源上看,部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但主要是一些中间环节的不完善而导致的道德现象同道德本质的背离.因此,要推动社会公民道德的全面进步,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完善和改进社会交往与社会道德之间的每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致力于研究国家与革命的起源和本质 ,他在整个探索过程中 ,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革命起源及其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由于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以及对国家与革命的立论基础、认识方法的错误 ,从而没能形成科学的国家与革命观 ,以致最终导致其领导的民主革命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