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论是文化激进主义还是文化保守主义,其存在都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这一合法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发生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化领域,出现一道新的文化景观,即精英文化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引领中国精英文化潮流近一个世纪的文化激进主义思潮,之所以让位于迅速振兴起来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力增强为精英文化转向奠定物质基础;全球化为精英文化转向提出要求;"东亚现象"的出现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要动力;反思西方现代中心话语成为精英文化转向的主观力量。可以预见,在这些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精英文化的主潮。  相似文献   

2.
李军 《东岳论丛》2007,28(3):110-114
20世纪以来中国的保守主义派别,主要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孔教派;邓实、黄节、刘师培、章炳麟等人组成的国粹派;本位文化派与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在现代哲学思潮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国民党新保守主义和现代新儒家学派,特别是现代新儒家学派。它的产生标志着在早期保守主义和全盘西化思潮之后,对中国文化今后走向的一次较为冷静思考的结果,代表着保守主义思潮的最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以上世纪初的文化保守主义为历史参照,当代文坛的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便显得有些孱弱,它甚至不具备思潮的品性而更像一次大众化的心态流露;张承志、张炜是少数真正保守主义者的代表,从本质上看,他们的保守主义宽容而且和缓,但表达上的偏执又掩盖了主观认识的多元;同时,“二张”保守主义内涵的抽象与虚幻,也远离了工业社会的兴趣中心。这些都注定了这场文化保守主义风潮的迅速殒灭。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战.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论战中既强调传统的生命力和文化的延续性,又确认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通性.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保守主义的合理思想资源进行了吸收和超越,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科学论断.因此,文化保守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在与文化保守主义等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坚定了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端于 19世纪末 ,鼎盛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 ,是一种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 ,力图维护中国文化主体地位的社会思潮 ,其所提出的文化建设设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中国社会的西化进程骤然加速 ,思想文化领域中民族虚无主义流行。时人指出 :“四民学校 ,风情土俗 ,一革从前 ,搜索无剩 ,唯泰西是效。”① 清王朝的崩溃又导致很多文化观念、信条成了殉葬品 ,一时传统文化成了全社会诛伐的对象 ,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以承续道统自命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中国三大思潮之一的文化保守主义,其产生与发展与西方现代化的扩张背景下的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密切相关。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学派,尤以现代新儒家学派为主要代表。文化保守主义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文化保守主义一直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民族化”、“本土化”世风日骤的大潮下,文化保守主义有愈演愈“热”之势。一些人反思中国近代史,主张渐进改良,贬乏近代的社会革命,抬高儒家文化,疏离马克思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正确认识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是十分必要的。李毅同志撰写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适应时代需要,回应了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部论著的上篇从中国现代社会历…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西化与保守主义的文化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化与保守主义是20世纪中国两大文化思潮。从文化选择的价值取向上看,前者侧重于介绍和输入西方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揭露中国固有文化的阴暗面,后者则侧重于维护中国固有文化,认同中国固有文化的价值,而揭露西方文化的弊端;在古今问题上,前者激烈地反传统,主张变革,后者则较多地肯定与赞赏传统;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前者主张西方化,后者则主张东方化。本文试对西化与保守主义两大文化思潮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历史的探讨,并对两大思潮与20世纪中国的文化选择进行方法论的思考。一在20世纪的中国,西化派虽没有形成自己…  相似文献   

9.
中西与新旧之间: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西方不同,在近代中国,除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外,还存在着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政治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社会制度方面,前者主张全面改革甚至革命,后者主张维持现状或少许改良.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分歧在思想文化方面,前者主张西化或全盘西化,后者主张认同、维护传统.中国近代思想家们的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联系往往是历史的,而非逻辑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如此的因果关系.一个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者,在文化上可能是激进主义者,也可能是保守主义者,反之亦然.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都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于"五四"运动前后.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时应坚持如下几个方法或原则: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或原则;二是一分为二的方法或原则;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或原则.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文化论争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五年来的文化讨论涉及到人文精神、知识分子及新保守主义三大问题。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是梳理与剖析这些问题的关键。中国“人文精神”的出场与西方人文主义完全相反,它是作为批判世俗化趋势而提出的;知识分子问题则反映了世俗化趋势中精英知识分子在文化资本的争夺中不断边缘化命运及由此产生的不平衡心态;新保守主义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可称为东方文化或传统文化的弘扬派,它是近代以来文化民族主义的延续;第二种是对20世纪中国革命神话和激进主义神话的反思与批判。文章在对以上问题的定位中,作了较为深入的评判。  相似文献   

11.
佟绍玲 《理论界》2007,(12):124-125
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既受西方文化保守主义的影响,是世界范围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组成部分之一,又有相对独立性,展露出自身的演进轨迹。本文针对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流变过程进行了分析,反映出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确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中寻求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想资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中西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基本主张.西方的文化保守主义是其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人的异化问题而引发的保守传统道德的回应,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还要面临一个儒家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撞问题,"中体西用"成为了这一思想的核心理念.西方文化保守主义者所依托的市民社会、人文主义价值等前期思想资源,正是中国近代社会所缺失的,这使得创新传统成为了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摆脱困境、实现发展的必需.  相似文献   

13.
任剑涛 《文史哲》2007,(2):95-102
在西潮的冲击下所形成的保守主义思潮中,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的文化保守主义构成了“文化卫道”景观。当保守主义透入到现代性政治的抉择时,则形成拒斥现代性政治的政治保守主义,文化卫道就此与政治抉择形成一种张力关系。徐复观从文化保守主义出发,走向了政治上的现代性道路;钱穆的文化保守主义落到现实政治层面,衍生出政治保守主义。前者是局部意义的保守主义者,后者是彻底的保守主义者。仅就这个角度来看,钱穆确实不属于“现代新儒家”的阵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加入WTO,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经济全球化凸显中国文化安全问题。中国文化安全面临两方面的严峻挑战:自由主义西化论、新保守主义和腐朽没落文化是内部因素;和平演变和文化殖民主义是外部因素。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规划和构筑21世纪文化发展战略和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着深刻影响。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清理极左思潮, 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 “走向世界文学”的提出,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 新方法的引进, 文化热的介入, 文学流派、思潮研究的兴起, 多种研究思潮的交织碰撞促成中国现代文学多元复杂、丰富深入的研究格局; “重写文学史”问题的讨论, 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追求的新的文学史观整合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整体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尝试和努力;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新的讨论、人文精神和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都是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深层思考, 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史观、史法和视野都有内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明 《河北学刊》2005,25(3):5-13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源有所自,流有所变,既是旧时代的承续,更是新世纪的创制。文化保守主义要固守的传统,本身就是变革中的事物。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保守主义者总是审慎地改进传统,从而使现实成为有传统可依靠的现实。学通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学问家们,自觉运用人类文明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思路,来整理、研究、开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课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义,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继承历史的精神遗产与开辟未来的思想资源两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保守主义所要表达的是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作为价值系统,它既可以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又可以是一般的社会心理。从20世纪实际历史表现看,作为社会心理的保守主义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远远大于作为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我们应当承认文化保守主义对民众思想实际影响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又要引导人们避免为其后顾性的文化取向、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所束缚,真正以健康、科学、乐观的心态,尊重历史,善待当下,创造未来。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两种自由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自由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基本理念。儒学传统与自由观念的关系是20世纪中国政治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争论的焦点之一。“五四”时期自由主义者凸现自由与儒学的紧张性,强调对儒学钢常伦理的批判是建构自由观念的前提,因而对儒学传统采取坚硬的否定态度。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一般而言,虽不拒斥自由的精神理念,但其文化领域的强势卫道立场,使儒学传统与自由观念也难以兼容。不过,20世纪后半叶一种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在自由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中出现了一些人物,他们致力于寻求儒学传统与自…  相似文献   

18.
周基琛 《北方论丛》2001,1(4):10-13
作为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保守阵营中的一员,章士钊的文化思想经历了由温和至保守的迁易。从早期在宇宙史观上坚执“新旧调和”的论调,到最终抛出“明农复古”的文化主张,并在文学领域内标举文言、弃绝白话,章氏在构筑自身的保守主义文化理论建构的同时,也完成了心理、知性双重层面上向一名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彻底转变。而他为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明农复古”的文化设计虽是潮流的反动,却亦有其学理上的合理之处,对当前的文化重建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是贯通中国近现代的主要思潮之一 ,但它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存在着层次之分。“非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顽固派思想、洋务派思想以及晚年康有为的保皇尊孔观点等为代表 ;“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国粹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学等为代表。文化保守主义虽然有它的历史限制 ,也有诸多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 ,对世界各国文学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的特定视角来重审 2 0世纪中国文学 ,这是对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的充分肯定。同时 ,通过描述 2 0世纪中国作家面对基督教所体现出的认同或拒斥 ,接纳或反叛等等精神境遇和心灵体验 ,以及基督教经典文本《圣经》对中国文学话语方式的深刻影响 ,又能从特定角度敞亮 2 0世纪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面。王本朝新著《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既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意义 ,又从共时的角度阐发了作家个体与基督教的精神遇合 ,同时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