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种软实力,国际威望是大国成长的重要标尺。国际威望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实力基础,因此它首先具有物质性;但它又以文本或话语形式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说又是非物质的。一个国家的威望政策应该是多元化的:首先要提高综合实力;其次要提高对国际制度的参与和创设能力,以增强制度威望;最后,要重视对外宣传与传播这种最具积极性的路径,它符合当前国际政治的社会化不断加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出兵黎巴嫩是继仁川登陆后美国最大的两栖军事行动。美国动用了140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出动飞机11000架次。外国学者认为伊拉克政变是促成美国军事干涉黎巴嫩的主要原因,美国军事干涉黎巴嫩是为了稳定伊拉克政变后日益恶化的中东局势,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本文作者根据已解密的美国外交档案,提出新的见解,认为没有伊拉克政变,美国也会干涉黎巴嫩内战。美国出兵干涉黎巴嫩内战的真实目的是通过黎巴嫩来建造美国的军事强权,同时向世界传递其政策的可信性,从而树立自己的威望。  相似文献   

3.
今天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外交之所以获得成功,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把握了时代主题与世界局势的本质,形成了正确的外交理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扭转了近代以来对国外帝国主义依附的局面,为新时期外交全面提升奠定基础.在新时期我党适时提出新倡议,采取新策略,从而优化对外发展环境,增强实力,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使中国在政治、绎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世界性战争的危险进一步降低,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展,各种跨越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国际社会也日益重视这些问题的防范与处理。日本凭借其科技、资金、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力图通过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威望,推进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5.
依照文化(主要是政治文化)影响国际关系和各国外交的理论,前者对国际关系和各国外交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影响.施政惯例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国外交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各国外交行为体的外交行为提供相关的策略资源.在晚清的东亚外交活动中,统治者充分运用了"兴灭继绝"和"以夷制夷"这两个具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色的施政惯例,以此促进了规复琉球和劝导朝鲜主动开国这两项政策的制定,并对相关外交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年一月十五日,周恩来同志代表我国政府宣布《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这八项原则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外交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外关系理论的新发展。周恩来同志不仅参与制定这八项原则,而且在实践中创造性执行这八项原则,为我们党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和世界人民的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7.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甫 《理论界》2014,(2):48-5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发出了不良言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傲慢论"等歪曲中国发展模式的论调甚嚣尘上,并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内容。打造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通过文化交流引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和平发展的中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回顾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理清了中国文化外交的成果,同时分析了中国文化外交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必须评估文化外交战略资源,做好战略分层,充分运用中国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合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构建系统的文化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8.
任何民族国家的统治、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发生的。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必然会对一国的对外政策与对外行为产生微妙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本原催生出了整体、法象、价值等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的形成无疑深刻影响着冷战后中国外交的认知方式与分析视角,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外交理念与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与外交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不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积极吸收西方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而形成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其根本特征是追求和谐。和谐孕育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而中国外交从传统的双边到多边,从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与公众外交均体现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朝核危机 ,由来已久 ,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为创造一个更加和平与稳定的周边环境 ,中国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的三项原则 ,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外交斡旋 ,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这一原则受到为人民服务核心的根本规定,包含依次递进、逐层扬弃并首尾衔接的三个环节:利己、利他、利群和利众。其中,利群和利众是最高、最本质也是最具能动性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而提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以美国城市化的历程为例,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状况,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借鉴国外这个时期的特征,结合我国的具体城市化发展情况,提出大力发展中心城市边缘地区新城的建设,并且总结了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保证期间起算受若干因素的影响,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的,保证期间应自债权人就主债务人的财产执行终结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人无先诉抗辩权的,保证期间应自主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开始计算.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行使保证债务请求权的方式应受到限制,以克服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发生竞合的理论冲突.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历史轨迹,为未来纪念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集中在纪念活动与总结历史经验相结合,探寻纪念活动的历史价值;纪念活动与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相结合,挖掘纪念活动的教育资源;纪念活动与现代传播方式相结合,拓展纪念活动的传播空间;纪念活动与推动社会发展相结合,彰显纪念活动的时代特征;纪念活动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发挥纪念活动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个社会总是在价值观的指引下运行的,价值观的混乱是导致社会颓废、消极的根源。自无产阶级价值观提出、发展以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同时,因为时代主题的变化,也使无产阶段价值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何去何从,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