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江苏产业结构演化及金融生态形成过程中,民间金融体系逐渐形成且日趋复杂,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其在推进江苏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内部复杂的运行机制所产生的风险也已对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构成潜在威胁。笔者在对民间金融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江苏民间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阐明了江苏民间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而对江苏民间金融风险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研剖。由此提出,当前应逐步规范江苏民间金融体系,构建江苏民间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并健全风险救助机制,以促进江苏民间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民间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近十年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背景下,回顾梳理1998~2007年间全国及长三角金融政策运用与金融体制调整情况,探究资金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资金密集型特征,且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与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近十年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发展背景下,回顾梳理1998~2007年间全国及长三角金融政策运用与金融体制调整情况,探究资金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认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资金密集型特征,且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与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新经济背景和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下,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基于陕西省2007-2016年间实体经济融资额与实体经济增加值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陕西区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进行测算,并分析陕西省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金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陕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仍有起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波动性较大;陕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总体有效,各地市之间存在区域差异,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高低。因此,陕西金融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只有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和实体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两条路子。  相似文献   

5.
基于山东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现状,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模型,系统测度山东省2003—2017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结果表明,山东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体效率有所下降,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所挤压,17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存在差异。根据效率值,运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山东省17市分为4类,4类城市应在金融资源投入、金融资本流动、金融工具选择、产业企业改革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提高当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GARCH-in-Mean模型,首次将增长速度和风险强度同时纳入分析框架,考察了“房改”20年来房地产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并探究了其中的金融传导机制,发现:(1)房地产投资增长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2)但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加会通过放大金融风险来抑制实体经济发展,而实体经济风险增加会同时提高金融增长速度和放大金融风险使资金流向房地产;(3)短期,实体经济的增长更能带动房地产投资的增长,而房地产投资风险会更显著地提高实体经济风险;(4)长期,两部门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占主要地位,且溢出效应随房地产政策调整而成周期性变化。本文认为房地产投资的风险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实体经济的风险则会促进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时若盲目追求速度力度反而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大整体风险。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营市金融业发展成效显著,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但与此同时,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均衡性,存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覆盖面不广、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金融创新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金融资源配置导向、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强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等措施,补齐金融发展中的"短板",使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固定窗口DEA-Malmquist指数,全面测评2004-2017年中国30个主要省市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技术创新的效率水平及其分解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技术效率指数(TE)和技术进步指数(TP).通过面板Tobit模型分析发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有助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整体效率水平.当前金融结构和实体经济结构匹配度,抑制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技术进步的效率水平,但长期看应具有优化作用.通过省级数据的时空演化分析发现,东部地区金融有效发挥了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而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更加突出.因此,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要在尊重各区域产业结构和禀赋特征基础上,以引导技术进步、改善融资结构、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促进实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长期的市场实践,产业金融已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环境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指向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实体产业循环效能等方面,这更需要产业金融的系统性支持。产业金融的立足点是金融,是金融的一种模式,实体经济是产业金融服务的出发点与终点目标,产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坚实的市场和技术逻辑。大力发展产业金融就是要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实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目标,同时要促进资金在实体经济体系内保持健康的流动,形成产业金融资金正向良性循环,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结构体系,提升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创造产业金融发展条件,增强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动力;强力打造产业金融发展生态圈,加快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供给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熵、集中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指标,对1978—2006年期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了估算。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长三角地区服务业表现出显著的集聚特征,且在上海、江苏和浙江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区位熵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上海服务业区位熵始终高于江苏和浙江; (3)上海服务业集中系数显著高于江苏和浙江,并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变化特征,而江苏和浙江则呈缓慢上升趋势; (4)长三角地区空间基尼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1.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逐步回暖,许多国家开始着力重构经济和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向实体经济的回归。在金融体系逐步开放的条件下,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加大,同时需要发挥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由此加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并运用金融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仍然是当前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回答仍然是宏观金融工程。宏观金融工程是通过金融工具与手段的创新设计与重新组合、金融结构的调整和金融制度的变革来解决宏观金融风险和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考察对象,运用微观贸易数据,并结合其他城市层面数据构成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研发创新水平来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三,金融发展水平在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由此,文章建议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制造业企业应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生产方式;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为研究样本,运用2011—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的数据实证检验该区域数字经济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从作用机制研究可以发现,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可以通过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3)异质性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地区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明显。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群数字经济与物流业,加强产业与城市间的交流合作;二是通过提高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为明晰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渠道与作用程度,本文通过变系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基于1998—2013年省域数据对中国金融支持与经济增长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2008年前,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这与中国银行主导型的金融市场是相适应的;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应加强这两者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2008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则呈现负向影响。因此,中国在重视通过信贷渠道调控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金融集聚是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寻找金融集聚影响长三角生态绿色协调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长三角41个城市2003-2020年面板数据,系统评价了长三角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和生态绿色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长三角金融集聚和生态绿色协调发展度均呈现稳步且缓慢的上涨趋势,但总体水平均不高,大部分城市处于轻度失衡的绿色协调水平和较低的金融集聚水平,其中区域中心城市表现较好。(2)金融集聚明显促进了生态绿色协调发展,能够实现对绿色经济效率、绿色生活水平和绿色环境质量的同步驱动。(3)区域中心城市大部分未能形成有效的辐射效应。上海的涓滴效应明显,倾向于浙江和上海大都市圈 ;宁波的涓滴效应在全域和省域范围内显著 ;杭州的涓滴效应在杭州都市圈处于倒“U”型影响的左侧阶段 ;南京和苏州在省域范围内极化效应明显 ;合肥对邻省的极化效应明显。大都市圈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融集聚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在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基层突破--局部试点--中央确认"的演进模式,"非正规金融"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制度变革支持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质疑"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7.
作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去杠杆政策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海南自贸港18市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测算结果,采用断点回归设计(RDD)方法,评估去杠杆政策对海南自贸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讨论了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去杠杆政策实施后,海南自贸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阵痛期”,去杠杆政策对效率具有显著调整效应,存在一个最优杠杆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2)在控制金融与经济体系内其他影响因素后,杠杆率对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表明合理阈值内的“优杠杆”呈积极作用;(3)进一步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规模作为金融供给端的两种重要机制,前者能够通过增加高质量的金融资源供给提高效率,而金融业规模则囿于规模有限性与资本来源渠道受限的风险叠加,导致在去杠杆政策实施后对效率的提升呈负向作用。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从创新自贸港金融发展方式、金融工具创新、杠杆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首先描述了长三角地区1998—2007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状况,认为长三角地区存在资金依存度偏高的现实特征,基本符合“克鲁格曼质疑”模式;但通过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各要素分析,发现同时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正规金融”体系与“非正规金融”体系在难以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基层突破-局部试点-中央确认”的演进模式,“非正规金融”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制度变革支持经济增长,“克鲁格曼质疑”在长三角地区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9.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扩大融资规模与优化融资结构视角出发,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二者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不同情况下扩大融资规模与优化融资结构的优先次序。结果显示,融资规模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减趋势,而融资方式的改变会通过引导产业结构优化来带动实体经济增长。而在优先次序确定方面,金融发达区域应当优先优化融资结构;金融欠发达区域更应优先提升融资规模。  相似文献   

20.
海洋发展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正着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江苏海洋经济现状与其经济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严重的金融瓶颈问题制约了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实施以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制度为主的金融创新,为加快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有效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