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形成了丰富的推进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是:大众化是动员农民实现党在农村奋斗目标的需要;为完成民主革命而进行的阶级意识教育是大众化的首要内容;大众化要以满足农民利益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为根本方法,以党组织和农会为维系力量,以社会建设为载体.大革命期间是毛泽东农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萌芽时期.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本文试图从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缘由,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求进一步深化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研究,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毛泽东一贯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和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内容丰富而深邃。本文以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基本途径三个方面的探索为视角展开分析与探讨,以期对我们现在以及今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思潮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冲突,并加剧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多元化传播载体之间的竞争。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当积极回应现实,以学术性和思想性吸引学生,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强化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利用新媒体打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营造的"心理真实",引导学生接近客观真实;发挥高校"意见领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大众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社会发展也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提供了诸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些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关键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何以可能的前提审视是破解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重要之维。转化话语方式、创新传播方式、优化效果预设是思想政治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无限性、随意性的特点,这在一种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当利用新媒体传 播手段,实现传播的亲民化;加强人才培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建多元化的舆论传播阵地,整合有效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加大新媒体监管力度,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 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列宁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理论与实践联系,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毛泽东直接吸收和借鉴了列宁的许多思想与历史经验。在列宁思想的影响下,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民族特点和现实国情,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以群众本位为指导思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重视群众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利益需求的保障和满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驱动力量;利用学校、报刊等多种渠道并通过自我教育、学术探索等多种方式为马克思主义走进大众建构了多样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先进的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面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必须坚持关注民生的传播取向,必须培育自由探讨的传播环境,必须拥有坚定信仰的传播主体,必须运用常识政治的传播话语,充分利用多元渗透的传播方式。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些经验,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有助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取得了巨大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天然具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是整合社会多元文化,统一价值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四个维度:传播主体的多元性、传播内容的易懂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接受主体的能动性,四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从传播学角度审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安徽地区的大众化活动已经有深刻表现。众多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主体,他们影响下的青年学子是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首批信徒。报刊、社团等传播媒介的广泛延伸,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效果,共同造就了安徽地区蓬勃的革命形势和党团组织的创建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网络技术变革正改变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环境,全面审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等五方面对大众化的实现策略进行优化,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转向了“数字媒介”,使其传播方式也向数字化传播转换。新媒体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呈现感性化、个人化特征。与此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个人获得了传播话语权,这将导致重建大众化传播秩序,使传播内容由“宏大叙事”向微型化转变,传播方式也由“灌输”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属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畴,必须确立大众化的观照视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青年中传播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青年中的传播,也需要依托现实的环境,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而学习、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科学经验和传播理论,构建完整的传播体系,采用适合青年特点与需求的传播方式以及新颖的传播视角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传播视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传播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动因,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要求,进一步探讨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路径,追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在传播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传播力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先行者。他的理论教育思想突出地表现在六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必须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展开;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对象是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知识分子;理论教育应当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原则;理论教育的具体方法是整风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典型示范、从错误中学习;理论教育必须重视语言艺术,强调语言必须接近民众。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下,探寻和弘扬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播机制下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的困境并进行路径探索是一个新颖的方向。本文采用演绎归纳和举例论证等方法,以传播机制为切入点,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过程、遭遇的现实困境,并一一提出了相应的初步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普及的重要历史阶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完成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文化构建主体的思想转型,而且形成了以人民本位的服务理念为导向、通俗易懂的创作文本为特征和形式多样的传播方式为路径的大众化模式,深刻体现了延安时期新文化建构所涵纳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毛泽东早在延安整风期间的著作《反对党八股》中就已经提出。在当时,毛泽东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要求党员干部作为"化"的主体要实现"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马克思主义化,同时,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应注意方式方法问题,既要研究"化"的客体的特点,又要注意"化"的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还要注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表述鲜活、切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可以借鉴《反对党八股》中的思想,注意党的思想建设,努力规避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搞好大众化主要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