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西汉今文三家《诗》中,齐《诗》最能反映汉代诗学的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阴阳五行思想对诗学的影响,其代表性思想就是齐《诗》的“五际”说。“五际”说与律历、性情等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其具体内容应该指仁、义、礼、智、信“五性”,这与《诗纬》中的“四始五际”说是不同的。二者虽然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但侧重不同:齐《诗》“五际”说的根据主要是阴阳说,《诗纬》“五际”说的基础则主要是五行说。  相似文献   

2.
《易》之"象"与《诗》之"比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传》的阐释下,按照《易》之所成及所指,《易》之"象"有以下三类含义:一、卦、爻以及其征象;二、象征,模拟;三、物象,意象.《易》之"象"与《诗》之"比兴"相类.《诗》之"比兴"离不开意象,某些意象具有原型的意味,内涵丰富.《易》以"象"认识自然和社会,《诗》以"象"表情达意,它们以取象思维为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纬以“天地之心”解《诗经》,提出了“三基”、“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阐释范畴,以对应阴阳五行的变化,作为王政变革的依据,并以“三基”、“四始”、“五际”说《雅》诗,“六情”、“十二律”说《风》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年,高旭充满变革精神和时代气息的诗作屡屡见诸《清议报》"诗文辞随录"、《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及《新小说》"杂歌谣"栏目,成为诗界革命阵营的后起之秀。高旭见诸其他维新派报刊和革命派报刊的大量诗作,同样受诗界革命时代精神之影响,与之有着密切关联。然而,长期以来,高旭与梁启超倡导的诗界革命之关系这一文学史线索却隐而不彰。  相似文献   

5.
《齐诗》诗学理论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诗》的理论主要包括四始五际和五性、六情、十二律等。虽然其理论的构建主要是附会阴阳五行等成说 ,但其中有值得肯定的成分。四始五际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同时也体现了《齐诗》发展变革的进步历史观。五性、六情等虽是为“明主”提供一种“知人之术”,但其把“知人性、见人情”用于《诗经》研究 ,提出了“《诗》原情性”说 ,这无疑具有文学批评的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齐诗》理论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使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承担着培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其教学方式必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对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我们要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规律的研究,认识其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只有在工作中讲究这"五性",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903年,一场以宣扬民族民主革命为旨归的革命诗潮依托近代报刊迅猛兴起,《浙江潮》"文苑"栏目诗歌汇入了这一时代大合唱之中。《浙江潮》诗歌以激发民气、唤起国魂、鼓吹民族主义思想、标榜民主自由精神为主旋律,既是忧国之潮和愤世之潮,又是醒世之潮和警世之潮,更是救国之潮和兴国之潮,亡国灭种之忧患与救亡启蒙之热忱相交织,谱写出时代的华彩乐章。《浙江潮》诗歌大体秉承了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的革新精神与路径,大量运用新名词,努力开拓新意境,注意保留古风格,构成了诗界革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了中国诗歌的近代化变革。  相似文献   

10.
"干谒"是我国古代文人士子为寻求入仕门径而向当朝达官显贵或有名望者呈送书信、进献诗文赋作,以求得他们赏识援引、擢拔重用的一种"多为人所笑弄"的不光彩的行为,虽说"干谒"之举不是始于唐代,然至盛唐却大为风行.那时相当一部分诗人都有过这样的行为和经历,就连大诗人李白亦未能幸免,这自然与当时社会、政治、思想文化政策和文人士子普遍的求仕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就李白来说,他之所以走上"干谒"之路,除了受当时盛行的"干谒"之风影响外,也与他率性选择、盲目从俗的求仕心态有关.实践证明,"干谒"并未给李白带来功名富贵,而只能让他坐失从政良机.可以说,李白一生的政治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率性、盲目的"干谒"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