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人的本质"思想影响到马克思早期关于自由、异化、实践和社会理想的看法,对传统"人的本质"理论的批判推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成为马克思解答"历史之谜"的有机组成部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都有所影响,但赫斯是德国第一个将人的本质与共产主义相连的人,他对马克思早期的政治经济异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法国唯物主义、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入手,批判地吸收了他们中的有利因素研究历史,从人的本质、人的自我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起,从人的意识-人的异化-国家异化-异化劳动-社会经济现象,慢慢探索出了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地位.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思想逐渐由不成熟到成熟,渐渐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中褪去,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社会关系总和”批判费尔巴哈“类”本质,实现了批判范式的全面转换。批判出场方面,费尔巴哈以经验直观方法理解人及其相互关系;马克思将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实现了人学基础的转换。批判立场方面,费尔巴哈从市民社会出发,以爱为基础建立宗教的人本学;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性质,“总和”的实现只能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批判方法方面,马克思基于总体性考察,扬弃了费尔巴哈对人类社会研究的形而上学方法,将其唯物主义立场与辩证法有机融合起来,完成了运思方式的变革。批判指向方面,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仅在思维领域革命的不足,主张现实地改变世界,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中的感性的自然人、人的“类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异化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感性直观本体论到感性活动本体论、从“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的超越发展。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我国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充满启示,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在学理上、理论上阐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异化实践论思想,对于马克思哲学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都有着很大的现实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学界一般通过对马克思的文本分析,认为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关系:马克思首先从工人对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方面,考察了工人的异化,即劳动产品的异化;然后以此作为一种结果来寻求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劳动过程的异化。又因为马克思将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异化劳动却拒斥了人的本质的发挥,因而造成人与类本质的异化。然后在这三种异化的基础上得出了人与人的异化。对于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的演进,笔者并不十分认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时,有一个深刻的人本学背景,即将对人的类本质的规定作为理论的预设,以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作为异化劳动的逻辑起点,其他三个方面的异化可以由人与其类本质的异化依次推出。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和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以及赫斯"金钱异化"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却发生了异化,所以劳动异化即人的本质异化。异化劳动作为一个过程,有四个方面的规定: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自己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正确世界观的发源地;体现着深刻的理论完成和系统的哲学确证;带有显著的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辩色彩;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批判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武器;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异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的问题多有论述,这既是那个时代哲学研究的兴趣所在,也是马克思整体理论由以开始的兴奋点.马克思从最初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受费尔巴哈深深地影响到用异化劳动理论引出人的劳动本质再到最终形成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一个必然的逻辑过程.理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对异化和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继而经过深化逐渐达到实践的高度概括,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真实内涵和理解马克思的整个哲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黑格尔把异化看作是绝对观念的异化、费尔巴哈把异化看作是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不同,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在人类社会中,各种异化,包括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根源于劳动的异化,经济的异化等各个方面,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种人的异化在不同阶级那里的不同情况,表现出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但未作论证。因此,这一美学命题只有放在马克思美学观的整体里加以考察,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作简单化的理解。针对当时关于美是什么的讨论,马克思认为美既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但又不能离开人的感觉而孤立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就是人不只具有一般的能动性,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遗产,需要我们持久地、认真地、深入地加以开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作为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在马克思独立达成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怀疑与动摇之后才凸现于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另一方面,这一环节本质上绝非宗教批判,而是哲学批判。正是从费尔巴哈那里以宗教批判形式出现的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和以"类本质"、"现实的人",即以"社会的人"为理论基点,对新哲学世界的构想才引起了马克思的思想共鸣,并成为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的出发点和重要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它不仅区别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而且又极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观。早在编辑《德法年鉴》时期,他就分析和阐述了国家和“市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类概念不同于费尔巴哈以及此前的一切哲学而具有全新的内涵.马克思把自觉自由的活动当作类的生活和本质的主要表征,进而揭示出自然界是类的对象即"无机的机体",而社会即自我与他者的统一关系,既是类的存在方式又是类借以占有自己的自然存在的中介.马克思以人类社会和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依据异化的扬弃与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揭示出伴随异化的劳动的发展,必然扬弃私有制和分工,必然扬弃劳动的异化,并通过遭受普遍奴役因此要求废除人间一切奴役制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必将实现人类解放,从而确立和实现类主体.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发展史中 ,早期和后期有明显的变化。《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早期代表作。在《手稿》中 ,马克思对“异化”的理解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 ,主要的表现在他继续采用费尔巴哈关于“族类本质”的概念。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与早期的《手稿》相比 ,一个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抛弃了诸如人的“本质”或“本性”这样一些含义模糊的 ,因而容易引起误解的概念。由于抛弃了“族类本质”这一概念 ,就使“异化”的涵义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也曾经深受二者的影响,但马克思思想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人学思想,第一次实现了关于人的理论的革命变革,特别是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科学地回答.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在如何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问题上出现分歧.因而,科学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当前理论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要认识人的本质,首先必须认识人的存在,认识人的存在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说过:“意识在任何时候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对人的认识也应该是如此,那么,人的存在是怎样的呢?第一,从存在方式来看,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是实践的存在,这是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本质所在.在人的存在问题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贝克莱、笛卡尔、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等思想家都把人视为意识或自我意识、或灵魂、或思维,而又把意识、灵魂、思维视为存在,视为第一性的东西.旧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把人的存在也看作类存在物,创立了人本主义学说,认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自然的人.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时指出:“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中对人的本质作出的精辟论述既是对自己以往人学理论的深刻总结,又是为日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奠定立场。马克思基于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对费尔巴哈进行批判,将现实性作为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基点,揭示了以往一切唯心主义抽象思辨和旧唯物主义直观感受的不足,从现实出发引出批判的张力。马克思将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作为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进路,实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有机联合,并洞察了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及现实意义。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考察,提出社会关系"总和"作为人的本质的实现状态,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类本质"的基本内核,但作了改造和超越。本文尝试从一个不同于传统思维模式的新视角,对费尔巴哈的"类本质"思想以及马克思对之所作的转化和超越进行反思和重释,对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在当代条件下的独特价值作再析和重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但他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点并未完全认可。费尔巴哈由于立足于抽象人本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自然的本质与人的理性本质的对立,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立足于工业和实践却认为两者具有统一性。这种分歧源于费尔巴哈在人对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上停留在感性直观的层面,而马克思则达到了人的感性的对象化活动的层面。这种分歧更为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在于两人对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