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孝道伦理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社会生活的文化精髓,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龄化社会压缩了孝道伦理的生存空间;同时,孝道伦理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式微加剧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会风险。解决老龄化社会的诸多问题,要重新重视传统孝道伦理的作用,倡导幸福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2.
孝道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孝道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求。孝道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目标和内容上的相通性,我们应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此外,将孝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道德力量,同时对中国老龄化中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的新视角——从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对于维系家庭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来自家庭、社会和农民个人原因,农村孝道观念的重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必须通过扬弃传统孝道观念、倡导感恩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来重建农村孝道观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孝”与农村养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道是几千年来维系我国家庭养老的道德支柱,孝与养老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及以后,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为此,必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孝道,并加强时新孝道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新孝道精神贯彻于养老立法之中,使道德和法律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确保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得以妥善地解决。  相似文献   

5.
何火权 《南方论刊》2004,(10):47-4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决不能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概排斥,全盘否定;也不能良莠不分,兼收并蓄。而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大分量的“孝道”,我们分析研究得就很少,甚至不敢议论这个话题。其实,提倡传统“孝道”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抓好农村移风易俗,促进农村各项工作,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对“孝道”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找出提倡传统孝道与抓好农村移风易俗的结合点,结合实际,有批判地继承,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基本行为规范.1949年以来,农村的孝道观念在遭遇了错位、缺位之后,开始逐步回归到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本位.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践行对农村老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保障的孝道,对于增进农村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解决农村社会的老有所养问题,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和谐,也越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老龄化社会出现的背景下,从伦理角度思考重建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的可能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与乡土社会生活理想,是一种可以为现代老龄化社会提供伦理智慧的思想资源。它所提供的启示是化解现代老龄化社会伦理困境的关键,在于超越个人主义与交换价值观为基础的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在“家天下”的传统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传统孝道文化,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扬弃继承、辩证取舍,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求科学与法律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前提,坚持平等与民主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基础,强调相容与交互当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核心,注重共享与保障是建构当代孝道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从其产生、发展及其转化的过程,都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相关。因此,在今日来检视传统孝道文化,必须以探讨孝道文化的改变之因,寻找孝道文化的新兴之路,重构时代发展的新孝道文化,以提升孝道文化的影响力和实践力,对于促进家庭和谐,建构健康、爱心、正向的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它倡导的奉养敬亲、善事不违,继承遗志、立身创业,"葬之以礼"、追思祖德是家庭和美的润滑剂,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但由于社会转型、家庭结构变化、孝道教育缺位等原因,致使现代家庭出现不养、不敬等现象。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要批判继承传统孝道,大力弘扬孝文化,营造敬老爱老、尊老养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完善学校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强化家庭孝美德,建立和谐的长幼有序的家庭关系;健全法律制度,确保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佤族孝道文化主要包括善事父母、尊敬老人、孝敬是"礼"、尊祖敬宗四个方面,在凝聚民族情感、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中国式养老难题"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12.
孝文化对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道德观念依然是当前农村居民处理父子关系、婆媳关系、代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但呈现出民主、平等的时代特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孝道德文化的发展需要把握:第一,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以新的孝道德观念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第三,加强制度建设、政策保障和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3.
孝道自古具有维护家庭年长者权威和成员间融洽相处的作用,且被认作是“诸德之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伦理基础;因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具有的政治色彩和社会矫正功能自然成为伦理学与政治学关注的对象,但孝道的“弥散性”和“基础性”特点使得它没有局限在某个学科的研究视域之内。近年来,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趋势使得孝道研究的领域和价值诉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孝道,了解孝道态度变迁情况、孝道态度年龄与地区等差异情况、孝道态度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孝道态度的改变、能否通过孝道教育改善人们心理和行为等系列问题,使心理学成为孝道研究、学科整合趋势的主线,探求其在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独特影响作用,发掘孝道对于道德失范行为以及一些心理问题的矫治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地缘和血缘紧密结合为特征的政治生态环境之下,孝成为中国古代最原始、最稳定的文化基因之一,既是伦理道德范畴的价值准则,又是社会政治领域的行为规范。胡汉混血的特殊家族背景和登基为帝的庶子身份,又使唐玄宗对其尤为推崇。他亲为《孝经》作注阐释孝理,把“孝治”思想上升为重要的治国原则,以孝驭官。通过对官僚阶层进行孝道规范教育,维护和传递以忠孝节义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文化,实现和巩固政治秩序的和谐和国家政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彭淞 《兰州学刊》2010,(9):74-77
"孝"思想统治了中国社会上千年,它对每一名中国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孝文化内涵和本质的探究,认为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体现为家庭式的感恩文化。因此在企业中构建家庭式的感恩文化,将孝的思想落实到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可以激发中国人心中内化的孝意识和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推进和谐企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忠孝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英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本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综合翻译。从文本分析入手,对中国古诗词中蕴涵的忠孝文化内涵进行细分,发掘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因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如何通过选词、构句、语篇效果等各种语言手段,表现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性,使英语读者也能够体验到中国忠孝文化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7.
孝道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行为,是人类独有而永恒的伦理。在地球村里,中华孝道源远流长,备受各国尊崇。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孝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朝承袭了汉以来“以孝治天下”政策,大力推动孝文化的发展。宋朝孝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两大明显特征:一是完成了“移孝于忠”的历史进程,确立了“孝”重于“忠”;二是将孝道纳入理学之中,将孝理学化。  相似文献   

19.
以孝治天下是唐玄宗的治国原则和施政特点。唐玄宗亲注《孝经》,阐释"孝治"思想,并将其付诸政治实践,以天子身份行孝垂范,以孝驭官、以孝化民。其提倡孝道、推行孝治的目的,不仅是为其统治权力披上合法外衣,而且也想通过孝道有效地控制庞大的官僚系统,安定社会秩序,实现王权对社会的有效"支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