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中、朝、日道教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对深刻认识三国的文化很有启发意义。这三国道教文化的相同点就在于:其道教文化的建树皆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上;三国道教皆具有相对“下位层次”文化的性质;道教研究一直受到忽视。中、朝、日道教文化的不同点表现在下列几点:其一,中国道教是一种大型民族宗教,日本道教是道教这棵大树上的部分枝杈,朝鲜道教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既有中国道教似的宗教意义,又有日本道教似的非体系、不完善的一面;朝鲜主要是斋醒祭祀道教,日本主要是实用道教;中国儒、佛、道经渭分明;朝鲜、日本儒、佛、道三者常常搅成一团,无明确界线。道教在本土中国,同儒、佛一样形成巨大的文化洪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色。道教在朝鲜和日本,虽然远没有形成如同中国本土道教那样壮观的历史局面,但也深深地积淀到其民族文化性格底层之中  相似文献   

2.
古代朝鲜的道教"八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民族宗教,它于东汉时期形成以后,逐步地完善和成熟,并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频繁,渐渐扩展到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在朝鲜的高丽文宗(1450-1452年在位)时代,就曾建造"八圣堂"祭祀"八仙",其"八仙...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中朝文学关系研究概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韩国与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与文学交流的历史,中国文学持续不断地输入朝鲜并影响到朝鲜文学,对朝鲜文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大作用,也为今天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十年间,我国的中朝文学比较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韦旭升、金柄珉、金宽雄等人,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在"宗教与文学相互关系"方面成果最为丰硕,在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道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仍待加强。唐代首次形成遍布全国的道观网络,多部道经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成为全民熟读的典籍。唐代形成了一套融合所有道教传统的科仪经系以及相应的道经位阶体系,这决定了唐代道教文学独特的知识谱系。六朝时期不同经派背景的仙真被整编到唐代道教仙山地理系统之内,仙山地理的相关道教文献是唐代道教文学尚待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学是一个体例与内容都十分宽泛的学术概念,它以道教活动为本原,以与道教思想、精神或信仰等相关内容为题材,通过多样文学体裁和多元创作方式塑造形象、创造意境和追求审美以反映道教文化之种种。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待——道教文学——作为互为背景的道教文化与文学艺术结合之典型代表,这独特的文学类型的发展过程是与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演进相同步的。  相似文献   

6.
词作为一种从中国传入的特殊文学体裁,在朝鲜文苑中呈现独特艺术魅力,成为朝鲜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鲜从高丽朝到李朝末年近一千年的时间,词作仅存一千余首,还不及朝鲜一个多产诗人诗作数量.通过研究发现,朝鲜词文学不发达,与语言、词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军事、外交、政治、思想文化等深层次原因密不可分.探究朝鲜古代词文学不发达的成因,对揭示朝鲜词文学发展规律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道教,作为朝鲜族信仰的宗教之一,是以朝鲜族的民间信仰(主要是指天神思想)为基础,并吸收儒、佛、道三教以及若干图谶秘记的部分内容而逐渐形成的带有神仪色彩的宗教信仰。本文拟就天道教在朝鲜族群众中传播情况和它的教义、哲学观及其思想来源进行粗浅的评述。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文学发展史应该包括宗教文学发展史。宋代道教文学史一体自足,有一代宗教文学的特殊风貌。宋代道教文学文献体量庞大,不仅《道藏》等教内文献蕴藏丰富,《全宋诗》、《全宋文》等大型总集亦有大量存藏。宋代道教文学的创作主体为道士。从教派归属与空间分布上看,南方内丹修炼者的道教文学创作数量较多,且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朝鲜很早就接受了中国文学。包括文学美学理论。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促进了朝鲜古典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朝鲜古代文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不是盲目的和无条件的。他们的接受意识比较明确,是以透彻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意识为基础。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传播到朝鲜之后,广泛地受到了选择、分析和评价,经过了“变形”的过程。所以,美学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改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道教文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孙昌武、孙逊、王青教授的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宗教叙事学研究、道教神话研究在方法论上自成一格,值得认真总结。王青的《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是一部理论建构与文献阐释的神话学力作。孙昌武的《道教与唐代文学》对于唐代炼丹术、神仙术、宫观文化和三教调和思想与唐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唐代道教的政治化、学理化、世俗化和美学化倾向及其对唐代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孙逊的《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一书在内容上着重探讨了古代小说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诗学建构,在方法上既注重史料的充分占有又注重思辨的缜密细致,以专题的形式凸现了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1.
张松辉先生是近十年来在道家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道家道教文化课题,张先生出版有《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庄子考辨》、《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儒释道与文人》、《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庄子疑义考辩》、《庄子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同时还出版了《老子译注》、《新译冲虚至德真经  相似文献   

12.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流芳所及,亦影响到朝鲜文学领域。对骆宾王的文学成就,中国与朝鲜学林几无异议。朝鲜文坛通过集句、次韵、摘句、选本等方式显示出对其文学成就的关注与接受,尤其是选本,更能体现出朝鲜文坛对骆宾王文学成就的认可。关于骆宾王的立身行事、下落、墓地等,国内说法不一,其中的"失职怨望""灵隐续诗"与"归葬狼山"诸说对朝鲜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中繁密的神灵意象来源于道教神仙谱系或神仙故事,诗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与道教音乐理想契合,在审美追求上该诗又与道教文学的审美情趣具有一致性,因而整首诗的意象或意象群为道教文化所牵系,形成了以神仙世界为图景、以道教音乐理想为内核、以道教文学情趣为总特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明代道教文学的发展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点,道教徒的文学创作相对趋于衰落,教外士人创作的表现道教主题的戏曲、小说等作品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处理道教徒创作与非道教徒的道教文学创作在明代道教文学演变的整体格局中的关系,是明代道教文学史写作的关键。本文着眼于对象与人物、文献与文本、方法与评价等三个方面,就明代道教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朝文学交流是一种不均衡的双向交流过程。朝鲜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大量接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基本上扮演了接受者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文学只是单向吸纳中国文学的“营养”,而不对中国文学产生任何影响。楚亭朴齐家的文学作品对清代文坛所产生的影响,恰好证...  相似文献   

16.
从道教文化本位的立场出发,提出济世体道教笔记小说的概念,并从济世体道教笔记产生的思想原型及其主题类别、宗教意蕴、文学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济世体道教笔记小说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种种原因,金元文学研究在学界一直处于比较冷落的境地,至于金元时期的道教文学研究因其涉及宗教,问津者就越发寥寥。事实上金元道教文学却自有它特殊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致许寿裳》)而在《全金元词》中,道教词人所写的词竞也占了总数的将近一半。由此看来,对于金元道教文学(尤其是词)的研究,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尤其是词史)“绕不过去”的难题,需要有志者敢于前去探求和开掘。  相似文献   

18.
朝鲜具有悠久的汉文创作传统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朝交流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汉文学创作往往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金时习传奇集《金鳌新话》便是其中之一。当前学界大都关注瞿佑《剪灯新话》对《金鳌新话》的影响及金时习对《剪灯新话》的模仿,却忽略了《金鳌新话》独具的民族性特征和独立的文学价值。《金鳌新话》反映了朝鲜传奇文学接受中国影响的自觉性及朝鲜传奇文学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朝鲜汉诗中的民族传说始祖檀君是朝鲜社会政治与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意义。诗人们认定檀君的存在,认为他是朝鲜的国家始祖。檀君朝鲜在区域上是自立的,在时间上与唐尧并存,并对檀君降世、建国情节进行了展开描述。而且,18世纪的朝鲜汉诗还关注檀君世系,并注重扶娄朝夏这一细节,强调民族国家的自立完整以及与中华文化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道教与唐代诗歌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关于中国宗教与文学关系的一份讲演稿,主要讨论道教对唐代诗歌语言的影响。作者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道教语言逐渐与儒家语言、佛教语言形成了差异,其风格是追求古奥与华丽。在唐代,道教语言给诗歌带来了道教古奥的语言形式和华丽的词汇意象。当然,还应当指出对道教故事与境界的想象使唐代诗歌更富有神奇缥缈的意境,道教对生存的忧患使唐代诗歌有了深沉的生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