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我们党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对今天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统一战线也发展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阶段的统一战线。党加强对统一战线领导,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带有全局性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不断探索党对统战工作领导的路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化解消极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将一切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宗教也不例外。运用宗教学基本原理分析藏传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因素,以此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统一战线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消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将和谐社会定义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立和谐社会,历来就是我国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宗教家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如果我们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就能够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使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要积极、健康、有序地发展,公民良好的心态尤为重要,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和把握当前影响我国国民心态建设的各种因素,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弘扬积极因素,克服和改造消极因素,构建良好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哲学角度对“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正确区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实现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在会见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时指出,和平发展应该成为两岸主题,提出要构建和谐的两岸关系,这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出发,深入分析影响两岸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期望以此进一步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9.
汕头由于城市化程度较低,农民成了汕头经济社会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农民在具体的经济社会实践中发展了其政治心理中的现代性积极因素,但是由于潮汕文化的深刻影响,汕头农民政治心理中的传统性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汕头农民尽快克服其政治心理中的传统性消极因素,大力张扬其政治心理中现代性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双因素理论,将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分成决定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和中立因素四类,解释了在顾客高满意度/低满意度下不同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运用回归分析,按照影响因素的具体统计特征将其归类,区分了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并给商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质量、物流配送属于决定因素,显著影响顾客满意度;产品信息、购物过程、平台建设、产品种类属于积极因素;支付手段、售后服务属于消极因素;折扣促销属于中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发挥重要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我们应该用和谐思维正确认识宗教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发挥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妥善处理宗教方面的矛盾,化解宗教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宗教作为社会整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制于社会整体系统,又反作用于社会,对于社会能否和谐运行产生重要的影响。解决宗教与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关系的最好路径就是推进宗教和谐的制度化。宗教和谐制度化的内涵为宗教内部和谐的制度化、宗教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制度化和宗教之间和谐的制度化这三个层面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和谐宗教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追求和谐既是宗教的内在诉求,也是与其世俗化普世化的发展方向相一致的。和谐宗教观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各宗教和睦相处,多元存在;宗教与社会良性互动,和谐一体。构建和谐宗教必须做到: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宗教,坚持宗教统一和宗教平等,追求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遵守法律,维护宗教和谐与社会和睦,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其必然性,党的宗教政策是二者和谐发展的前提;宗教文化在现实社会中仍有其时代价值,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道教文化与当代农民和谐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广大农村面临诸多的矛盾无法化解,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的农民人格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框架内挖掘、转化道教文化,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精神和谐三个层面上汲取道教文化的智慧,塑造当代农民的和谐人格,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纵观我国和世界各宗教的历史演进及现状,可以看出文化对宗教本土化的影响和启示是重要而深刻的。深入研究文化及其衍生出来的宗教文化与本土化之间复杂而互动的关系问题,对进一步挖掘宗教和宗教文化的和平、和谐等内涵产生重大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同样会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契约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个人的充分社会化,并使社会运行表现出理性化,而这都离不开契约理念,都依赖于社会契约关系和社会契约准则.为张扬契约理念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道德观念的提升、法制的保障与引导、商品经济的推动、社会舆论的监督等方面作些努力,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准备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要很好地发挥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非政府组织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我们也不可忽视作为自治组织的行业协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负面作用。为此,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三方共同努力,使行业协会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实质是社会诸关系和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道德资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支撑意义和积极价值。和谐社会本身所蕴涵的道德性特征为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资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寺庙观堂是宗教现实化、物质化的载体,间接地反映了北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因此,北京寺庙观堂为人们考察北京城市发展的历程,提供了客观的脉络与历史轨迹.北京寺庙观堂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宗教政策的窗口、中外友好交流的中心、中华文化的艺术宝库和北京民俗活动的主要场所等4个方面.北京寺庙观堂不仅仅是一个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应该充分调动其积极因素,为首都北京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