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当今日趋游戏化的世界之中,游戏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甚至难解难分。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为我们经由游戏的视角来反思生活与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也为哲学的反思提出了严肃乃至严峻的问题,即如何通过游戏之中的反思来说服、引导玩家挣脱游戏装置的操控。在这个方面,福柯中后期所提出的真理游戏的概念具有深刻启示。他一方面展现出从权力向治理的转化,进而揭示出治理之中的两个要点,即引导灵魂及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他又将真理游戏细分为从政治游戏向哲学游戏的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说服力成为一个关键的要点。如何像苏格拉底那般进行哲学式的真理说服,而并非仅仅臣服于智者式的信念说服,也就成为引导未来电子游戏走向哲学游戏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从根本上说是要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研究理解的意义并回答"理解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他在对艺术经验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一种普遍的理解模式,即"游戏—对话",这种模式适用于对世上一切经验的理解。"游戏—对话"这一重要的隐喻可以帮助我们探究解释学的理解与真理的问题。"游戏—对话"可以阐明理解活动所具有的对话性、超主观性、辩证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在他看来,理解是一种游戏,我们的世界经验具有普遍的语言性。我们是在语言的游戏中达到对世界的理解的,真理就产生于自我理解的过程之中。任何一种理解都具有对话的结构,在对话中真理能得以自身显现。解释学经验中具有对话的模式,解释学经验就实现于对话之中。  相似文献   

3.
学前期 ,在人的一生中是一个特殊的、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 ,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游戏与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 ,作者试图从游戏与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的关系入手 ,通过对几种创造性游戏的介绍 ,来探讨如何在游戏中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游戏和哲学的一致性在于儿童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游戏者,儿童在游戏中进行着积极地批判性思考。因此,戏剧游戏成为儿童一种有创意的哲学探索方式。本文提出了儿童哲学探究的戏剧游戏模式,即“游戏——探究”教学模式,并将其概括为:暖身、表演、探索、复演、拓展五个程序,从而实现游戏与探究性学习及经验的扩展、丰富、改造的有机统一。同时,儿童戏剧游戏教学需要诉诸一定的引导,分别从环境、内容、方法和评价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与孟子共同关注善的问题,不同的是柏拉图引导西方哲学走向知识论,孟子引导中国哲学走向功夫论。论证实质是柏拉图从真理情结出发走向了求善之路,并把求善问题转化成为真理认识论问题,他的求善之路可以表达为:认识真正的善,真正的善即真理。作为对比,孟子从善的定义出发走向体善之路。孟子把体善问题转化为功夫论问题,这种体善之路可以表达为:通过定义"仁义礼"来完成至善。他们的共同结论是:生存即善。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8.
从婴儿期的游戏入手,讨论婴儿期亲子游戏与亲子依恋的关系及如何通过亲子游戏提高亲子互动和亲子依恋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要求,同时也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紧密联系了起来。由此,进一步动态观察新媒介生态,深度理解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发挥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社会治理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议题。这是新媒介日益成为基础设施和媒介化社会到来之际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具有较强的现实关怀和当下价值的学术命题。为此,我们推出“媒介新生态与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试图通过笔谈的形式就以上问题做出回答。喻国明的《元宇宙、游戏与未来媒介》、秦艺轩和郭晨的《游戏化社会的趋势、逻辑与反思》、张英培和胡正荣的《智媒智治:全媒体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张淑华和贺子宸的《用新媒体激发人的现代化》等4篇文章分别从媒介技术前沿、社会最新势态、全媒体时代的治理体系、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等多个维度,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描绘和解读“技术-社会-治理体系-人”的互...  相似文献   

10.
游戏式阅读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绘本中的游戏精神和教育价值,让幼儿在获得充分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促进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游戏式阅读活动中指导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看待绘本中的游戏精神与教育价值,满足幼儿“阅读游戏”的体验,把握“游戏式阅读”的指导要点,避免陷入重知识传授、轻游戏体验的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1.
“游戏精神”是游戏的灵魂,然而也是一个歧义诸多、意义模糊的概念。由于对这一概念理解上的不明晰,导致当今关于“如何以游戏精神启发实践”的诸多探讨缺乏共同前提,从而阻碍“游戏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建构独立的自我生长空间、焕发其自给自足的生命力。在此意义上,作者从游戏精神与游戏的关系、游戏精神的意蕴重审两方面重新审视游戏精神的应然状态,试图为游戏精神“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2.
生成的游戏、解释的游戏和永恒轮回的游戏,是理解尼采“游戏”美学的三个步骤。这种“游戏”美学启示我们:世界始终处于生成之流中,我们从来都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世界不断重新解释和评价,我们不拥有实在和真理,只经历形式和修辞;永恒轮回的世界游戏带来了新也毁灭了新,既揭示了生命过程的非线性和无理性,又嘲弄了人生目的和意义的虚构性,但是世界需要在这种虚无中运转更新而永葆活力。从这种意义上说,审美冲动根本上是一种强大的权力意志,它创生世界,也创造虚无,它在生命与世界的嬉戏中成就最伟大的快乐,即艺术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哲学有很多定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哲学的基本旨趣,它指向人类追求的至高目标——自由。人在什么时候最接近于自由呢?我们认为是游戏。但是哲学游戏不是以简单快乐为目的的单纯游戏,而是自由游戏。哲学游戏的本体论是生活世界,哲学游戏的内容就是人们在生活世界中遭遇的各种人事物事;哲学游戏的表征论是概念系统,概念不是哲学的本质,但是哲学的基本特征,哲学游戏需要概念系统作为手段才能过关;哲学游戏的旨意论是人生境界,通过批判维度和终极关怀,帮助人类进入游戏状态,获得心灵的安顿。  相似文献   

14.
游戏与法律     
赫伊津哈认为在早期文化中游戏与法律具有同一性 ,并用生动的例子说明游戏是如何在尽情展开自身的同时又承担起司法判决功能的。但他对两者的关系只作了经验的说明 ,没有进行理性的分析。游戏理论为“法律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答案 :游戏为了满足人们在闲暇中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先行实践了形式上的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互动 ;当社会产生需要时 ,就借用这种活动来实现司法的功能 ,使法律文化得以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的游戏观可以概括为"虚拟"论,即游戏是人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其艺术观可以概括为"梦幻"论,即艺术是经过改装并符号化了的可供社会成员共享的梦幻.在弗洛伊德看来,艺术是一种符号性、社会性的精神游戏.这就是弗洛伊德眼中的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由于弗洛伊德考察游戏和艺术现象的视野不够宽广,他的游戏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普适性与合理性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作为一种理解和解释,同时又是一门艺术,其翻译本质、原理与哲学阐释学中的游戏概念极为相似。从游戏的角度对《道德经》第七十一章首句的两个不同英译本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探究游戏的“他者”即源文本上下文对解释和翻译的制约性,指出要尊重游戏中“他者”的存在,最终实现译者和源文本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游戏伦理论     
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游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游戏活动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游戏活动的本质、游戏活动的价值诉求及游戏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反思,以便能够在交往实践观的指导下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形而上("道")和形而下("器")之矛盾,是数码游戏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它表现在游戏产品哲学化和实用化的不同要求、游戏观念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不同定位、游戏开发文化与技术的不同约束等方面。21世纪西方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游戏和关于游戏文化的研究传统深厚。数字媒体技术促进了网络游戏的蓬勃发展,国外关于数字媒体时代的游戏研究已成为专门的研究门类,产生了一大批游戏学家。国外的游戏文化研究大致形成了三种研究范式,即以内容和叙事分析的研究方法探析游戏和社会现实的关系,以理论辨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理性勾勒现实生活游戏化的若干情况,以调查访谈的研究方法分析游戏玩家的身份认同。借鉴国外游戏学成果,植根中国网络游戏领域,中国的游戏文化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人与游戏的关系在现代哲学论述中的两次转向:第一次是指康德与席勒等人将游戏带入理性驾驭之下的“人玩游戏”;第二次是指尼采、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不受理性支配的“游戏玩人”。从人与游戏关系的两次转向中,我们对人的存在和游戏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