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对流入其境的中国文化典籍注意搜求,汇编成丛书,并使久佚之书再传回中国,这影响了日本文化发展,也弥补了中国的文化损失,为保存与交流文化作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丛书大观─—评《古籍丛书述论》邵晓华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的文化典籍。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文化越来越发达,因而文化典籍的积累也越来越多。人们为了便于阅读,就想把纷繁复杂的典籍史料归纳整理就绪,于...  相似文献   

3.
李调元的古籍编刻活动贯穿于他的一生,包括访求珍本、编订成书、编撰大型丛书及后续的修订增补,为保存巴蜀文化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调元编刻古籍从内容上来说经史子集四部齐备,还刊刻了几部大型丛书如《函海》《续函海》,编纂了《蜀雅》《全五代诗》等大型总集。他广泛收集有关历代巴蜀文献的资料,尤其是明人杨慎的著述,汇刻到《函海》中,才使得这些著作因《函海》而保存下来。他在文献的甑订与辨别上,非常注意可靠性与完整性,因而所编刻的古籍质量很高,是清代中期蜀中刻书的代表。所撰写的几十篇《函海》序跋,或考订作者,辨析版本,或纠正前人误说,补充内容,皆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反映了李调元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叶恭绰是近代文化名人,他在民国时期,致力于词学、人物文集与传记、佛学经典及广东地方古籍的整理。在词学方面,他主持编纂《全清词钞》与《广箧中词》,促进了近代词学的发展。他整理的《清代学者像传》《文道希先生遗诗》等人物文集与传记,对近代文学、社会乃至政治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他还完成了《宋藏遗珍》《碛砂藏》《吴都法乘》等典籍的影印工作,保存了佛学经典。他本着爱国爱家的情怀,编辑出版了《广东丛书》等地方古籍。叶恭绰整理文献范围广,文献价值高,反映了他传承文化、爱国爱家、不满社会黑暗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5.
构筑文化交流桥梁奠基世界史学研究——张芝联教授的世界史学研究张芝联教授学贯中西,多闻博识。他出身于浙江鄞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张寿镛是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其最大贡献是创办了私立光华大学,编刻《四明丛书》。张芝联自幼在家塾读儒家经典、古文诗词,先后就读...  相似文献   

6.
抢救保存古代典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专家访谈录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为中国文化发展做了一件大有功德的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胡绳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看,怎么样继承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是件大事。中国的文化历史悠...  相似文献   

7.
乾隆与《四库全书》郑之洪(广州师院历史系510000)《四库全书》共收图书3461种、79309卷,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它基本上囊括了我国先秦王清初传世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它的编纂激荡着乾嘉时代的学术潮流,在保存、整理和...  相似文献   

8.
临川文化名人著述是;临川地域祖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璀灿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显示了临川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在我国整个历史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同时又是我们研究临川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充分检索、利用与深入研究临川文化名人著述,对业已拉开帷幕的临川文化研究,最大限度地开发临川文化资源,深刻领悟乡贤先哲遗产,弘扬临川文化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思想,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临川文化名人著述象我国其它古籍一样,散失、亡佚现象十分严重,但由于丛书的汇集收录,使大量古籍得以保存和流传…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朝鲜族古籍丛书》,由延边大学古籍研究所负责组织专家学者整理出版。延边大学古籍研究所于1983年末成立以来,经过三年的准备、发掘、整理,从1987年起先后出版了“七·五”计划中的《朝鲜族古籍丛书》部分项目和《长白丛书》中若干项目;还有一部专著,共11本书和185万字。已出版的古籍有《延边调查实录》、《东医寿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丛书综录》订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丛书综录》订误张宗茹《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以下简称《综录》),是由上海图书馆集全国四十一个大型图书馆所藏古籍丛书编成的目录;是我国目前最完备的一部丛书目录。1982年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综录补正》(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北京阿訇马魁麟及其子创办的北平牛街清真书报社,是历史最长、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中国穆斯林出版社,历时了半个多世纪,编印和出版了百余种伊斯兰教珍贵典籍、经字画、招贴画、海报等,为印刷和整理中国伊斯兰古籍、译著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体系之间的强势与弱势、边缘化与中心化差异往往导致文化交流实质上的"顺差"与"逆差"态势。中外文化交流中,文化典籍的外译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推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本文通过揭示文化交流的本质,探讨和阐述了文化典籍外译中文化推介这一任务和宗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布依族古籍文献指以文字(方块布依字)为载体,抄写或印刷成书的典籍文献。布依族古籍文献藏量丰富,分布广泛。文章在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区域分布、馆藏分布、编目分布、出版分布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布和代表性区域藏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与布依族人口分布、布依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布依族民间信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本一致四个方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简论古代书院藏书管理的规章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古代书院藏书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特点 ,并指出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为保存流传珍贵典籍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田涛 《21世纪》2001,(5):40-41
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书籍的交流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日本有关古代贸易的记载中,从中国运抵日本的“泊来书籍”一直受到后 人关注。但直 到清末,国人 始对日本保存的中国古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中杨守静、董康等一批人曾先后作过一些描述,特别是利用日本旧藏出版的《古逸丛书》及利用金泽文库藏宋版翻刻的《千金方》、《千金翼方》更引起了国人瞩目。至于道听途说来的“静嘉堂”、“东洋文库”所收藏的宋元秘本,东京神田神保町的古旧书店等,更早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地方。 我是应东京大学邀请前往日本的,于是,我首先参观了…  相似文献   

16.
1929年夏,清华大学购买了杭州杨氏丰华堂藏书5720种,47546册,这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建馆以来所购古籍的最大一宗。杨氏父子两代穷搜极采,是近代史上江浙地区有名的私人藏书家,他们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功不可没。丰华堂藏书琳琅满目,珍品杂陈,为清华大学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的国学研究人员做出了不少贡献,至今仍为教学提供着丰富的材料。本文考察了杨氏父子的生平及藏书事迹,追述丰华堂藏书售归清华、化私为公的历史,并简要评介其藏书内容及藏书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介绍了杨守敬的几部目录学著作;论述了杨氏的丛书分类体系富有开创之功,以及杨氏日本访书对我国文化典籍传布的重要贡献;并阐述了 历代经籍存佚考 和 古诗存目录 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最早系统载录广西文献者当推清代谢启昆《广西通志.艺文略》,其后《近代广西经籍志》、《广西省述作目录》、《广西历代文人著述目录》诸书各有贡献。20世纪40年代,陈柱、黄华表开始整理广西地方古籍;80年代以来,广西古籍整理成果渐丰,而以莫乃群主编《桂苑书林丛书》成就最高。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地方古籍整理研究丛书》,则是对广西地方古籍文献中作家别集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整理,也是对广西地域文学与文化的一次比较深入的发掘研究和重要创获。这些广西地方古籍,对广西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袁枚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袁枚全集》王英志江苏古籍出版社最近于海内外首次推出八册413万字的校点本《袁枚全集》。此举不计经济盈亏,纯粹是为保存古代优秀典籍、弘扬民族文化所作出的奉献,显示出该出版社可贵的胆识与魄力。笔者作为《袁枚全集》的主编,对此举亦深表钦佩,并因能为出...  相似文献   

20.
一古籍是以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古代(主要是封建时代)文化,是封建社会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我国的古籍极其丰富,近人丁福保编辑的四库总录、丛书总录、方志总录,所收古籍已达三万六千多种,有些专家估计在五万种以上(甚至有人认为不下十万种)。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对我们今天仍旧有用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用批判的态度总结和继承这份遗产,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