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机制遵循"网友爆料→网友讨论→新旧媒体互动→政府应对"规律,并表现出草根化的话语环境、与手机紧密结合、形成传播快、网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演变快等特征。有效引导与规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就是要坚持公民个人权利与行政紧急权之间的平衡的价值取向,遵循公益性原则、时间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分级分类原则。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引起中国共产党关注与回应的国际突发事件较多。中国共产党的应急处置流程通常包括三步:情报收集、影响研判、应急决策与执行。应急处置措施主要有宣传鼓动、军事手段和外交手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应对各类国际突发事件的历程中迅速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应急管理经验可资借鉴:坚持党的全面、正确领导;健全国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坚持目的导向的灵活决策;持续提升综合国力,从领导、制度、思想、物质层面全方位提升中国共产党应对国际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实力。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在给网络突发事件处置带来新的挑战和困境的同时,也为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的创新变革和不断完善提供了新的可能。发挥大数据技术善于预测的优势,在尽可能全面占有社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建立一整套预测、预警网络突发事件的体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处置、化解网络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4.
边疆地区突发事件表现形态复杂、孕育爆发隐蔽、单一突发事件容易衍生为社会安全事件或政治事件、具有国际性和跨境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不足主要在于应对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不协调,缺乏单行法和上位法的衔接,应急预案要求不明确而事前准备工作缺乏保障性措施.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应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协调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依法处置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生的具有较强网络影响的高等学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网络信息传播的“辐射效应”和“雪崩效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会带来强烈的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冲击波。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阶段可分为潜伏期、爆发期、持续期、解决期和评估期五个阶段。在网络视域下,高等学校要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新闻处置应急机制,成立新闻处置工作组,采取尊重民意、依法处理的方式,以及积极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等举措来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6.
超大城市人口规模庞大,社会系统复杂,一旦发生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基于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演变的不确定性特征,融合情景理论对该类事件进行结构化表示,分析该类事件情景演化的驱动要素及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情景演化模型,并以某公众维权事件为例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社会矛盾水平、应急疏导和谣言煽动是该类事件演化的核心因素。因此,超大城市应对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过程中应拓宽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协调,做好应急疏导;高度重视网络舆情,把握引导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分析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近年来处置网络谣言危机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谣言时缺乏敏感度和预警性,缺乏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总结反恩和持续关注,不仅影响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甚至是激化了矛盾,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针对网络谣言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网络谣言控制策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多发,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既威胁着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也妨碍了公共生活秩序。公共突发事件一般多发于维权领域、事件受熟人社会影响大、地域差异明显、政府处置能力层级差异、潜在风险程度高,需积极认真地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政府、社会、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控首先要坚持正确原则和理念。从多层面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应对:经济层面注重科学发展与加强物质保障并举:政治层面促进善治日常化与完善冲突处置机制;文化层面实现民本位转向与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教育层面加强民众教育与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9.
[摘要]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是应对旅游突发事件而采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和制度安排,是旅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是保障游客安全的有力武器。在旅游突发事件频发期和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界定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概念、分析其特征入手,阐述了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和理论研究现状、构成和驱动因素,并对2·22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地震和3·11日本大地震两个旅游应急处置的典型成功案例进行剖析,得出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成功运行需要搭建应急信息处理平台,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国际合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的传播机理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差异。文章在分析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现有法律和技术的前提下构建网络舆论和突发舆论事件管理体系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琳 《国际公关》2023,(6):97-99
近年来,我国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各种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应急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挑战。而社区既是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场所,也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应急应对能力直接影响到突发事件的应对程度,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目前,社区中存在着应急知识宣传不足、演练不全、应急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践证明,在应急管理中,新闻媒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既有管理成分又有博弈成分,这种关系在两者之间造成了一定的互耗,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因此,必须研究两者的立场和地位演变,探讨建立政府与媒体的积极合作关系,以实现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其中,加强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行政应急程序在保障公民权利,控制行政应急权力和弥补现行立法空白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行政应急程序与普通行政程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此相适应,本文提出行政应急程序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相应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行政应急管理的基本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通过构建紧急状态下国家和公民活动规则的基本原则与框架,尊重和保持非常时期下的宪法民主制度和公民权利,从而维系宪法保障人权的基本价值。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要求政府在紧急状态中享有应急特权,而应急权的行使当然应以比例原则来加以规制。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比例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其合理适用,比例原则将有力促进政府应急处置权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实现法治国家在紧急状态下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英国、德国、意大利体育赛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应急组织体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法律保障体系以及应急预案体系5个方面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我国体育赛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完善体育赛事突发事的应急法制体系;加强体育赛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构建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体育赛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矛盾和冲突频发,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社会效应越来越大。如何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即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本文围绕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抽取,解析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信号,对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情境、传播和演变进行全景画像。总结现有关于重大舆情与突发事件舆论的引导策略、态势研判、演变仿真预测以及应急响应,并在理论层面与实践管理调控层面提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本研究为探索舆论事件发生机制与预判分析理论和方法、事件趋势预测方法、模型预警模型与发布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电网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管理是电网安全保障的核心。基于电网施工企业电网建设和应急抢修的双重特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电网施工企业应对电网突发事件组织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从组织机构,包括预防、处置、恢复三个阶段上进行改进;对灾害风险分析、预案编制、物资储备、通信与技术等多个应急组织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完善,构建系统的电网施工企业电网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电网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利波 《国际公关》2024,(4):170-172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面临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构建精准有效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体系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置出发,系统研究预防和应对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体系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市场协调变得日益突出。因此,急需构建应急物流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协调运作方式,整合应急资源,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以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章分析了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区域协调参与主体、协调原则,并对层级协调、市场协调、网络协调以及标准化协调机制。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区域协调效果评价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协调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学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具有与一般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特点与类型,因此有关其应急管理机制的研究应当以此为基础。当前中国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远不完善,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学校应急管理的多元协作应对机制、学校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信息传递机制、学校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机制、学生心理支持与干预机制和学校突发事件问责机制,并最终推动这些机制走向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