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 人类社会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不仅明确地把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为两对,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且指明了两对基本矛盾的不同地位及其辩证关系;同时,对社会基本矛盾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作了科学的阐发,不仅指出了一般情况下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以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而且进一步指明了在特定条件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作用”,从而坚持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阶级斗争历史学派构成了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念的三大来源。马克思历史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克列茨纳赫阶段、巴黎阶段和布鲁塞尔阶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造的历史思想中,他们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对一个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的动因等都有非常中肯的讨论。此外,他们也并没有把历史唯物主义视为一个封闭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理解新旧唯物主义区别时的哲学视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立者。恩格斯与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关系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另一方面,恩格斯又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理解者。作为理解者与被理解者的关系,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理论上既有基本一致的地方,也会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把恩格斯看作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在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时,具有不同的视野,马克思从对思维和存在现实关系的理解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而恩格斯主要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新旧唯物主义的差别。揭示这种差别,不应是导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对立论,而应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今年8月5日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纪念日。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不可分离地连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之间深厚诚笃的革命友谊,亲密无间的学术台作,伟大无私的相互帮助是无以伦比的,是和他们一生的革命活动凝结在一起的。在恩格斯逝世纪念日,我谨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的伟大贡献作一初步的整理、研究,从中我深受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第二个自我,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生活和事业中,恩格斯的友谊、合作和支持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支柱作用。恩格斯曾多次声言,他们的理论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他作为“第二小提琴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工作,但是大部分指导思想及其最后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马克思是天才,他只是个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恩格斯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马克思至诚的谦恭,但也表明了一个真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确实“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  相似文献   

6.
在《商品经济的消灭及其规律的探索之一》一文中,我曾经初步论证:列宁也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确认商品经济是私有制的产物,在私有制消灭以后,商品经济就会随着消灭。现在,我要阐明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未及亲自看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除了巴黎公社的暂时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他们只向我们指出:无产阶级必须夺得政权,才能着手消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是“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同恩格斯一起,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和人类先进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新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指出,他们的学说不是僵化的教条,而应该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停止不前,而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一八七二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再版的时候,马克思在序言里就明确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践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一书的序言里也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来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以后又特别强调:“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自己学说的科学态度,其基本立足点,就是坚持唯物论的认识论,从社会实践中不断提炼、丰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最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理想及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贡献,试图探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二个方面的思想关联,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有共同的社会理想的,这就是人类的解放,这种社会理想又制约和规定着他们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因此,理解他们的理想构成了理解他们的思想前提。恩格斯对唯物史观是有重要贡献的,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其创立上,更表现在后来的发展和阐发中。  相似文献   

9.
李文阁 《学术研究》2015,(2):1-9,159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思想差异主要是思维特点上的,马克思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恩格斯则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但是,与他们思想的共同性相比,他们之间的差异微不足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有主要方面,他们是根本一致的。这一点在他们的自由观上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三种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突出了辩证法;恩格斯和列宁的物质概念突出了唯物论、客观论和实在论,列宁的物质概念与马克思的物质概念并非"完全一致";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发展了马克思的"实践和历史中介理论"。这三种形态一起展示了物质概念从辩证法到唯物论和实践论及历史观的整体认识过程。物质作为"思想客体"和"属人的对象"具有社会、历史和实践的性质,是人类长期总体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不是文化史观。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经济基础对文化起决定作用,因此文化批判从属于现实的实践批判;另一方面,文化对现实的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而文化建设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的终极关怀意义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与人学密不可分。其根本落脚点都是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2.
徐文华 《齐鲁学刊》2003,1(5):121-1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开始步入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实面目,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读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何中华的"人的存在的现象学"解读无疑代表了这种最新进展.人的存在被马克思作为现象学进行运思,我们只有学习马克思的这种运思方式才能真正抓住马克思哲学的精髓.但是这种解读却无法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思想上的一致性.在何中华看来,恩格斯无疑代表着物质本体论,但如果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学术上背道而驰,他们绝不会有长迭40年之久的亲密无间的合作,这也正是实践本体论与马恩关系的悖论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孔狄亚克逝世二百周年,兹撰此文,以资纪念。 一 十七到十八世纪,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革命,而“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变革的前导”(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唯物论者是法国大革命的先驱。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更坚决地贯彻了唯物论的路线,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机械唯物论中最彻底的形式,是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派别,在唯物论发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重大功绩。  相似文献   

15.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地理环境学说.他们的基本思想是在批判地吸取了前人特别是黑格尔地理环境学说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前人所无法越出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作了唯物的辩证的解释,就不仅使他们的学说具有科学的形态,而且有着极大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6.
国外对垄断资本主义研究,已有一个世纪了。在这段时期中,每个阶级和派别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变化的形态,作了不同的研究和论述。这些内容对人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是极有价值的。 一 还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到来之前,就有人对这一问题作过某些推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联系时,又进一步作了许多科学的分析和推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指出自由竞争会由生产集中而走向垄断的趋势,并对这种趋势的后果作了科学的预测。后来,恩格斯又根据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对资本主义垄断的某些特点作了科学的概括。  相似文献   

17.
一、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课题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无法回避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但马克思、恩格斯毕竟不是同一个人,并不长有同一个思维的大脑,他们是两个独立的思维主体.这一事实必然地产生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问题:第一,他们两人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地位问题.第二,不论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创立中的地位如何,都会产生理解、解释者与被理解、被解释者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人类社会充满了各种矛盾斗争,阶级社会尤其如此,但是,哪种矛盾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自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以后到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止,“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这一划时代的判断,就对上述问题作了科学回答。所以,列  相似文献   

19.
(一) 现在大家公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唯物史观。应该说,这部书是历史唯物主义建立的标志。在这部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作了明确的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们进一步指出,对于社会历史的观察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前一种观察方法从意识出发,把意识看作是有生命的个人。符合实际生活的第二种观察方法则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他们紧接着  相似文献   

20.
读到庞长富同志在去年《社会科学研究》第6期上发表的答复我的文章,感到有必要再谈谈我的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同志。一我同庞长富同志的根本分歧庞长富同志说我对他的文章作了“曲解”。这个问题是围绕着恩格斯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归结为三个而引起的。究竟是我曲解了庞文的原意呢?这应该根据事实来断定。庞文设问:“对于恩格斯把辩证法的主要规律表述为三个如何解释呢?”他接着就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他说:“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主要的迫切任务,是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全面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和量变质变、肯定否定之间的内在联系,他们还未能进行详细的考察。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