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韵"是中国古典美学史上的一个原生本土范畴,它既具有本体论意义,又具有特征论意义."韵"已成为一诗学和美学传统,在中国文艺美学史上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极具艺术个性.他在老到、成熟的平淡姿态中处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到一种来自生命本身的欢乐.本文从汪曾祺小说一派优美的"回忆世界"中的和谐的追求、人性美的呼唤、风俗画的描绘及结构的散文化风格、强烈的语言意识等几个方面,着重探讨其独特艺术魅力,进而揭示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源"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形成的源和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源",即当今时代及其社会实践.当今时代的变化及社会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和社会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流",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脉相承的社会历史观,一脉相承的价值观,一脉相承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唯物史观、认识论、辩证法等方面有其哲学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近代"兴女学"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兴女学"思潮是近代社会思潮中的闪亮之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刺激,救国图存的需要以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它的内容包括贤妻良母主义、男女平等和塑造女性健全的人格等等."兴女学"思潮为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般看来,在四川,"打乡谈"专指客家话,其实"打乡谈"指四川移民讲各自原籍的方言土语.四川移民社会存在各种乡谈土语,融合了我国所有的方言类型.目前在四川除了四川官话外,仍存在客家语、湘语、闽南语等方言."打乡谈"是移民社会初期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移民"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所"是高频虚词,"所VP"结构是汉语句子格式的一个大类.出现于《周易》、《尚书》、《诗经》和殷周金文,沿用至现代汉语,展示了汉民族对由动作发出的有关指称概念.历史上对它的研究,见仁见智.《马氏文通》的问世,使研究走向现代语言学研究并经历三次大的争论,每一次争论都推动了人们对"所"字词性,"所VP"性质、范围、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的认识.由"所VP"研究引出的"自指"、"转指"、"句法成分提取"、"空位"、"向"(又称"价")等理论,具有现代语法学理论的普遍意义."所"源于"所VP"结构."所VP"结构分为两类,一为"所VP"短语,一为"所VP"词."所VP"词中,"所"为名词化词缀语素;"所VP"短语中,"所"是名词化标记语素.  相似文献   

8.
"德"得"相通是在本体论意义上对道德的诠释.它具有四个方面的涵义1."德"为了"得";2."得"必须"德",应该"德";3."德"必须"得",应该"得";4."德"得"合一.中国道德精神的结构就是"德"得"相通的结构,道德权威就在于"德"得"相通这一原理有效发挥作用,然而,"德"与"得"在现实中并不总是相通,其不相通恰是道德权威失落的表现.对此,文章从制度安排入手提出了两点补救措施一是建立德行代价补偿机制;二是将部分道德法律化,以实现社会公正,保护道德建设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O"与"0"是两个不同的数字符号.关于它们的起源与演变、功能与用途以及用法差异等学术界存在着分歧."O"是一种汉字,它的起源地在中国;"0"是印度数码,最先由印度人创造.虽然"O"与"0"在符号的创造上是极其相似的,但它们仍然是泾渭分明的两个数字符号,不能等同与混淆.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源于"一带一路",但在形式、价值和意义上又不同于"一带一路",它有自身独特的内涵、特征和功能."一带一路+"是实现"一带一路"的主动发展思路,它的内涵从民生、经济、价值上由发展向利益再向文化递升,具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多元共生、以人为本的特征,在方式上有解构和建构两大突出功能."一带一路+"的策略运用要坚持重点支持、蹲点开发、定点连片的"黄金三点"方式,形成独特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业模式、营销模式、发展模式五大特色模式,在促进"一带一路"顺利实行的同时,把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行文如行兵,遣笔如遣将",写作中的虚笔与实笔写法,尤如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它妙在本要"救赵"却不直接"救赵",而出人意料通过"围魏"手段来巧妙地表现"救赵"的目的.写作中"虚笔"与"实笔"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同时又各得其宜,各尽其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界裂变为“主旋律写作”、“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我们不能把这种分化简单地视为“炒作”行为,相反,应当将其看作当前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多元化趋势的一种表征,也是文学独立主体意识增强的征兆。“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不是一种对立的写作立场,而是优势互现、不足互现的,应重组为“第三种写作”。  相似文献   

13.
文学人类学不存在所谓的写作.文学写作是虚构的,而文化人类学的阐释则和文学创作的虚构相去善远.文化人类学所谓的写作应该是记录性的,不是写作性的.它们一个是文化现实的基本记录,一个是虚构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 ,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 ,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 ,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 ,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 ,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零度写作”在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评论类文章中频繁亮相的术语,研究界用“零度写作”评价新写实主义、先锋派等后现代写作。一方面借用“零度写作”对主体的解构,以“零度情感”评价新写实小说,另一方面将“零度写作”理解为摆脱意识形态、摆脱历史记忆的纯粹文学样式,从而将不再承载某种主流意识形态,标榜无意义或消解中心的后现代写作称为“零度写作”。但不同的学者站在捍卫或批判后现代写作的立场,令“零度写作”在中国遭遇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个关键术语。他将书写视为语言之根,以此反叛语音中心论,主张一切都是书写;并以无意识中的心灵书写开启语言的自由的生命力;他进而透过有形的语言,进入无形的语言世界,以“总书写”来命名那种无形的宇宙的根本推动力。以其书写理论入手,德里达展示了解构主义冲破一元中心传统的力量。同时,德里达围绕着书写与书既相斥又相依、既悖离又返回的关系,完成其自我解构。这种自我解构策略,正是我们真正理解德里达解构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写作"     
"写作"一词,有动词、名词之分.中国人一般将"写作"视为动词,而把"写作"作为名词来运用与研究则比较晚.若对名词"写作"重新思考,不妨可把"写作"看成是写作主体运用文字符号描述第三世界(或日世界3)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8.
韩愈“以文为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以明道"并非韩愈古文理论的核心,有意"明道"之作也并非韩愈作品中的精华,过分强调韩愈散文的"明道"作用,无异于买椟还珠.与此相反,"以文为戏"更能体现韩愈文学创作的独特性.韩愈"文以明道"说在理论上并无多少创见,但韩愈对"以文为戏"的理论阐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建立在认识文学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视文学的审美追求超过直接的功利目的,因而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胡应麟创作《诗薮》过程的再考察,得出以下结论:《诗薮》创作次序很可能是内编、外编、杂编、续编;《诗薮》内外编、三编、四编分别有不同的刊本;《诗薮》内编当完成于1587年,《诗薮》外编主体当完成于1588年或更早,《诗薮》杂编不迟于1590年完成,《诗薮》续编完成于1590年以后;《诗薮》开始创作时间当在1584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当代写作学最新科研究成果——“非构思主义”写作哲学思想,对当前写作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危害性,阐释与“非构思主义”写作哲学思想内涵,并构建了当代写作教学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