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西部大开发中文化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认识和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扎扎实实做好西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特色化和科技化工作。在市场化方面,加强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文化产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做好西部文化资源知识产权专属化保护工作。在特色化方面,要把文化产业特色化放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去考虑,做好历史遗存文化的开放和创新工作,把重点放在乡村,以品牌为导向,参与竞争。在科技化方面,增强文化产业的制造能力和传播能力,开发文化人力资源,走适度科技化—高科技化—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文化正遭遇着生存土壤缺失、外来文化威胁、碎片化生存以及娱乐化解构等困境。数字媒介既是传统文化面临的威胁,更是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从数字化保护、数字媒介与文化呈现方式、数字化学习、文化产业崛起和国家形象数字化传播等角度,探讨与分析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融合创新改变了我国文化经济、文化产能的发展格局,为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强传统文化、媒体科技、法律政策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打造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其所包含的一系列理念、政策、主张为中国文化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论述了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以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要多措并举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形象并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现在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比澳大利亚政府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理解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及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性,推动滨海新区的文化产业在有效政策的支持下真正实现创新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拓展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影视内容生产与新媒体组合引起了文化产业的泛媒介革命,带来文化产业转型的文化创新,对以广播影视为创新引擎的泛媒介革命与广播影视文化产业的创新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影视由审美创造的修辞工具转向内容生产的文化产业创新工具,网络文化的新媒体带来了科技革命、资源动员、知识生产、艺术创造、创意修辞和符号再现,对知识经济的内容生产、新媒体的文化变革、文化产业的转型创新以及泛版权经济的创新发展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安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的跨媒介传播,打破了传统业态间的束缚,贯通了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网络与文化的结合诞生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这个产业就是网络文化产业.安徽省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面临机遇和挑战;要更好地发展网络文化产业,需要解决好规划、人才、行业管理资源整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包括根脉、内核、依托和外围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当前,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统摄性引领、文化产业与事业的协调性发展、文化传播与话语权的现代性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新形势下,唤醒道德基因,并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践行、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文化对外传播与国际话语权能力,是当代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短信文化的勃兴是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境遇。短信文化凭借技术的支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的永恒活力和牢固的民间根基以及生存空间攻城掠地和由此生发囊括社会受众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媒体诸如网络、电视联袂同行,充分发挥创意群体和文化企业在短信文化创新和传播中的主体作用,短信文化转化并催生成为发达的文化产业。同时,短信文化产业茁壮发展态势下应进行自检和反思,除却在市场逻辑和文化诉求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之外,通过短信文化的叙事建构一个正面的价值系统,才是短信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技术使乡村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传播。以抖音短视频平台粉丝量前20的新农人为研究对象,以参与式观察、实时视频作品互动追踪为研究方法,得出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类型,包括对乡村仪式、农耕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及乡村传统工艺的转化与创新传播。抖音短视频对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实践的成效包括乡村文化传播主题与内容多元化、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链条、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但是,当前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还存在传播主体媒介能力有待提升、传播内容失衡和传播渠道单一的问题。对此,通过提高乡村文化传播主体的媒介能力、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要素和打造乡村文创IP,拓展乡村文化转化与创新传播的渠道等路径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  相似文献   

11.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提高文化产业的GDP,更重要的是站在战略高度,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为核心、以扩大市民享受文化艺术的机会为方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本土传统文化的多元传播为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以及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等路径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已成为全世界有关城市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文化地产为保障、文化旅游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传播为宗旨”的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对提升地产品质,拉动地产行业回升,刺激国家经济活力也有着积极意义。山东省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必须创新政府管理形式;重视软环境建设;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产、学、研通力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十分重要。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树立科学的文化资源开发思路,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文化创新,着力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才能把黄石建设成为文化设施好、文化企业多、文化产品精、文化机制活的全省文化强市。  相似文献   

14.
以湘西地区土家族文化传播为主题,以传播学、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旅游学等理论为指导,分析土家族民族文化的特征、传播的价值以及进行产业化开发的可行性,提出民族文化传播模式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对策,旨在为湘西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播与产业化融合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成为传播信息和文化的载体和渠道。政务微博作为政府机构对社会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的官方微博平台,成为各地政府传播和构建当地文化产业的载体。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微博传播民族文化体现了微博传播的特点和优势,为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化产业的构建带来新的机遇和思考。本文以各地微博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政务微博实例分析为基础,阐述如何利用政务微博为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构建创建平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软实力有所提高,但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文章从文化产业滞后,文化贸易逆差严重;文化传播能力弱,世界影响力不足;传统文化被淡漠,文化根基不稳;教育发展滞后,文化基础薄弱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办法有: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7.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重要推手的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在推动消费方式转变和引领消费结构升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对陕西文化产业在加快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发展机遇进行分析论证。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革、科技与文化融合形成的创新驱动力、“文化+”的跨界融合等都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陕西文化产业要实现突破式发展需从转变观念获得追赶超越的新模式,从产业转型面临的新理念获得发展新思路,从文化科技创新驱动的新动能获得发展新趋势,从“文化+”“互联网+”新业态获得发展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围绕“文化+”发展新型业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文化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动陕西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能力开放的应用聚合及业务的科技文化创新体系;优化文化产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加强产业融合系统布局和顶层设计,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文化产业人才研究与引进机制,扶持本地创业团队和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年来文化产业崛起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产业领域"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名不副实"的种种现象作出批判性分析。指出转型经济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多重性:一方面新技术的世界性传播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多样性的文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唯GDP"的价值标准又遏制着民众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阻碍着一系列就业机会的创造;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将带来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将使得民众精神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并涌现广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将受到传统产业观念与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文章着力分析文化产业崛起所创造出的崭新的商业逻辑与传统产业的矛盾现象,提出了转型经济条件下"传统产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趋势以及克服转型经济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危机的诸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公共文化资源的服务能力,城市的宜居环境在文化方面得到扩展.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业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传播形式、方式和速度,文化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深入人心、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文旅游、传播媒介等文化产业在不断挖掘城市文化历史遗产的同时,也展示了城市的人文蕴涵.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融入人的创新精神.凝聚了创新精神的文化产业,不断塑造城市的人文形象,并激励着城市追求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