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上海“新天地”改造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历史建筑保护的必要性和处理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建筑的本土化是当今的潮流,而要使得现代建筑真正地具有中国特点,就必须对中国古典建筑以及现代主义建筑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将中国古典建筑的立面特点和现代主义的先锋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影响下的现代建筑立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二者立面的许多处理手法都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中国在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中,仍然可以从传统中学到许多有益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俄罗斯数部“父子”题材的影片,在人伦父爱的极端表达中,展现“子”的残酷成长和对父亲新的认识与温情理解,最终则于凤凰涅槃中,“子”成为新的“父亲”,呈现出新世纪该题材的新的思想与文化趋向。  相似文献   

4.
“雾”、“月”、“太阳”是杨骚诗歌中的三个主题意象。“雾”的迷惘苦闷、“月”的思念感伤、“太阳”的光明与希望 ,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象征主义诗人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 ,并逐渐步入历史中心的蜕变过程 ;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时代变迁和发展的趋向 ;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在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发展 ,形成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创新文化”的走向。它们分别是在“自然的实践”、“自主的实践”和“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历史阶段上的文化氛围和趋向 ,展现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创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6.
建筑创作的嬗变过程关系到“选择”和“忤逆”。通过对现存或已知建筑要素的“慧眼识珠”、“巧选妙择”,乃至“颠倒乾坤”和“逆反思维”,将能促使建筑创新机制及创造行为的产生。选择和逆忤之道同样也是建筑的借鉴创新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住宅建筑环境当中,“接合空间”系统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文化条件是其产生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缘侧空间”在日本南方传统住宅中属于最具典型代表性的“接合空间”形式。日本建筑师将传统建筑中对空间、环境的处理方法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大量考据材料对多年相沿的中国“建筑”一词源于日本之说作了辨正,提出中国“建筑”一词原本出自中国。并对中国“建筑”一词的本义溯源作释,说明它不是“Architecture”可以等同的。通过追究“建筑”一词的文化内涵,澄清了固有概念。  相似文献   

9.
何其芳是一个具有深厚“三峡情结”的京派散文作家。面对30年代散文日益趋向“叙事化”和“说理化”,离新文学初期倡导的美文距离越来越远的现实,他试图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改变这种状况,并对京派文艺理论形成一种契合。  相似文献   

10.
"上官体"诗学理论辑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对一代“唐音”的形成影响深远。他们不但留下了一批颇具新意的诗作,而且有明确的诗学主张来倡导“新变”诗风。通过现存资料的网罗勾稽,可以见出,“上官体”诗学理论内容涉及声律、对偶等艺术手法和情志意兴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歌理论体系;从诗风流变的角度而言,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术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地域性景观的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为了提高乡村生活水平、保护地域文化及乡村生态景观,将"多元主义"设计思想应用到营造地域性景观的过程中,可创造出一个既有现代都市气息又不失乡村特色、地域特征及传统文化的新农村景观.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呈现出独特性:思想观念新锐、张扬、自主、时尚;自我实现意识强,价值取向功利化;危机感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有较自觉的社会公德意识,能积极弘扬传统美德。这些特征的形成是受社会变革、互联网、家庭教育模式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应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内容;要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13.
以高校党的建设引领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课题.党的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政治、组织、监督与稳定保障.以高校党的建设引领和谐校园建设,在具体实践中要从思想、组织、作风与制度方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和谐校园构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中国的广大农民日益破产,农村经济更加凋敝。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开始把目光投向农村,来寻求民族独立、富国安民道路。于是,乡村建设成为具有全国性的、极为时髦的政治思潮与社会运动,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建设派别和思想主张,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是乡建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本文试图对此作进一步的探析,把握这一思想对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潮小说”的创作思想、创作特征与话语本质进行考察,对以往的“新潮小说”研究中存在的疆域界定含混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得出的结论是文化寻根、先锋小说、女性写作、新写实小说以及晚生代作家的创作是构成“新潮小说”的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与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设计美简论     
设计,既是技术问题,也是美学问题.工业越发展,艺术设计越显得重要.设计美包括造型、色彩、肌理三要素和效用性、时尚性、市场性三特征.技术设计侧重于内容,艺术设计则侧重在形式,形式美最基本的规律是变化统一律;设计定位、形象思维、形象塑造是艺术设计的基本环节.工科大学生应该学点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就是培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本文以此为思路,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进行说明,并分析了农民素质较低的原因,接着对新农村建设下新型农民培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最后对如何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即大力发展农民义务教育,办好农村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固有词语的时尚用法是语言发展变化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词语的色彩意义对词语的用法起一定的决定作用。"遭遇"一般用于贬义,近来,它的非贬义用法、褒义用法在报刊、书名中屡有出现。而"感冒""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尚用法也突破了词语本身感情色彩的限制,既有贬义用法,也有褒义用法,即"褒贬同形"。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和农村文化安全形势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化安全的国内与国际因素,指出要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改变农村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必须从宏观(国家)与微观(乡村基层)2个层面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筑农村文化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