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公共传播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科技传播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科技公共传播出现了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成为科学家、公众、媒体、政府、工业部门等多个主体积极参与的一个社会领域。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科技公共传播参与动机的多样化,促进了传播关系的复杂化。文章对科技公共传播的参与主体及其参与动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3.
与科技相关的社会矛盾已成为一种传播学现象。一些科技事件争议之所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舆论,是因为它在专业话语遮盖下,清楚显示了社会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当代中国的科技热点争议事件,折射出转型时期受众心理的分裂。对于现代科技有关联的社会热点事件,舆论总是汹涌而复杂,反映出公众对于专业议题的认识和反应,与从业者并不一致。因而,研究科学传播如何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中展开,应该是值得传播学和伦理学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就这些社会热点事件来研究科学传播规律,一方面可以探讨科学传播方式转变如何调整社会响应,解决现代技术与舆论之间,一方面也可以反映网络是如何影响专业议题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在公众参与这个公共空间里,风险传播的主体是最大范围的公众,内涵是一种公共审议以影响当权者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的过程;风险感知的提升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而这一过程受制于观点讨论、政治倾向的影响比科学素养等其他要素要大。公众参与的效果衡量标准是多样的,而具体某一个公众参与活动目标可能会偏向于其中的一些要素,程序正义、结果正义、工具论、规范论与信息正义等多个方面中的某些而忽略其他要素。其中,科学、民主与公正是风险传播中公众参与以影响风险管理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拥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具有非常突出的传播优势,在社会的科技传播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认为,当代科技类博物馆需要从以博物馆为中心、以展品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转向强调服务公众、科学素质、互动体验、综合效果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模式,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的传播优势,采取“整合传播”方案,强化传播策略的应用,增强科技类博物馆的公众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化传播,应引导公众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的文化特质、文化精神和文化价值,解答当代科学与道德、人生、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人文文化的关系问题;技术文化传播要关注技术创新的人文环境、技术创新的文化评价、技术进步的人性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与技术认同等问题。加强科技文化的传播,需要以探索和创新精神不断完善高效率的传播机制,其中包括传播体制、组织、途径、方式等。必须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传播评价体制,激励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联手,协同传播科技文化。  相似文献   

8.
科技传播政策是科技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至少要包括科技公共传播政策、科技传播产业化发展政策、科技传播技术发展政策等基本组成部分。科技传播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利用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强化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科技新闻在传播科技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此外还有与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相伴相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会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体现为一种文化的冲击力和辐射力。本文意在就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传播科技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作用,阐述其文化建设功能。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报道在传统上习惯于“科学侠客”和“节庆”模式,既有宣传过度的现象,又有传播缺失的问题,体现出科学传播的精英思维惯性,忽略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科技信息.科学报道存在的问题,需要依靠科学传播的制度性创新来解决.大众传媒在科学知识创新扩散过程中的作用,在于把传播科学信息的民主目标与促进科学发展的创新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科学、媒体和公众共享的科学创新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也凸显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相对于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所能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相对于科技公共传播体系而言,任何具体的科技公共传播实践活动也都是其碎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对当代科技公共传播发展和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特性的分析,描述了科技公共传播的当代图景,分析了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碎片化特性。提出科技公共传播实践的“六要素构成模型”,认为当代科技公共传播需要强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叶,在一些看起来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中,先后出现了一些有关科技传播的研究,例如科学技术学对科技传播的研究、传播学对技术扩散的研究、“技术传播”对传播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对科技传播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际上成为科技传播学的三大源头。在未来发展中,科技传播学要在总结这些历史成果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研究传统,利用创新性的研究指导社会的科技传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深刻分裂,公共领域中的科学技术遭遇到的巨大困扰,妨碍着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社会功能的发挥,亦成为现代性危机的一个重要侧面。本文在现代科学批评的语境下,从两种文化的分裂谈起,指出知识生产和技术决策的民主化,是科技创新纵深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是这种深层创新的具体化的重要形式,是科技自身以及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当给予分析和全面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公众理解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文献收集法、典型抽样调查法和最小二乘回归计量模型(OLS)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2003—2014共12年间关于转基因的相关报道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显示科学新闻的报道受到科学传播主体的影响较大,尤其政府对于科学传播内容的主导意见十分明显,科学家和媒体形成舆论倾向,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职业素质和责任的不明确,导致科学传播未能落到实处,未能将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合适的渠道传播到社会与公众之中,使得公众对于转基因的态度出现“反转”潮。由此分析科学传播主体未履行责任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通过各个科学传播主体的协作配合来解决中国科学传播现今所面临的问题,实现科学传播的顺利进行和公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科技传播的碎片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传播的碎片化。科技传播要发展,就必须适应这一新的传播环境,实行碎片化传播策略。文章论述了科技传播实行碎片化策略的背景、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碎片化策略的具体方法:运用与调动多种传播媒介来传播、普及科学知识,将传播对象细化,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和要求进行传播,将科技知识和信息穿插在不同版面(栏目)空间进行传播,运用不同途径和方法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代德性伦理学比较重视的概念之一。亚里士多德将实践智慧定位成实践的理智德性,并且从实践智慧、科学与技艺的区别中把握实践智慧的特点。实践智慧所进行的实践考虑也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其不同于科学和技艺的活动方式。这表明,真正的实践理性不同于科学技术理性;将西方的理性主义等同于科学主义的看法是不恰当的。西方的实践哲学传统中蕴含着对科学主义的批判因素,这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