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接受西方戏剧,特别是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影响,从而走上话剧创作道路,从其代表作《雷雨》《北京人》的戏剧结构、戏剧冲突、人物刻画和戏剧语言几方面,可以看出曹禺话剧创作的民族化过程。曹禺为中国的话剧艺术走向成熟做出了巨大努力,对戏剧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曹禺早期作品中 ,《原野》是长期以来引起争议的一部作品 ,从它问世后即遭到批判 ,这部作品的出版演出都受到一定影响。甚至到 2 0世纪 80年代早期 ,在阔别舞台 30年后重新上演时 ,还经过重大的修改。直到新时期后 ,这部剧作才被肯定 ,重现光芒 ,视为曹禺剧作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 ,也可从一个侧面加深认识中国话剧的艰难历程。舞台演出与电影改编1 937年 4月 ,《原野》开始在靳以主编、广州出版的《文丛》连载 ,1 937年 8月 ,《原野》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当时人称《雷雨》、《日出》、《原野》为曹禺早期创作的“三部曲”。曹禺解…  相似文献   

3.
在曹禺早期的剧作中,都暗含了对革命新生力量热情抒写。从“自觉”到“自醒”,从“个体”到“集体”,从“精神反抗”到“有组织地斗争”,曹禺描绘了一幅革命新生力量发展成熟的壮观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天津南开学校成立了新剧团。该团从成立之处上演了一系列精彩剧目,并在自身演剧理念的指导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本文侧重分析新剧团早期三部代表性剧作:《一元钱》、《一念差》和《新村正》,从它们的思想内容、编导演特色以及结构特征入手,分析在走向现代话剧过程中南开早期话剧的特色及其内在的发展脉络。特别是发展到《新村正》一剧时,现代话剧的面貌已经呈现出来,从而肯定南开话剧在中国早期话剧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夜店》是中国话剧史、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本文研究《夜店》的剧本改编,包括艺术内容和形式,以及有关的背景、过程。首先是从高尔基的剧作《底层》到柯灵、师陀的话剧《夜店》的外国剧作中国化;其次是柯灵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影片《夜店》的舞台剧电影化。对《夜店》的剧本改编的艺术性、创造性有深入的、细微的解释,并给予客观的、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追溯式"是戏剧创作的一种手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演变过程。古希腊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和中国戏剧大师曹禺都曾在自己戏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过这一手法,并使其成为自己戏剧艺术的特征之一。他们的剧作《俄狄浦斯王》、《群鬼》和《雷雨》堪称是这一手法的典范性作品,可看作中外戏剧文学历程中"追溯式"结构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8.
曹禺的话剧创作以精湛的艺术形象反映生活 ,展现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涵 ,标志着“五四”以来中国话剧创作划时代的重大成就。本文试图从人物塑造的矛盾性、发展性、差异性、合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对《雷雨》中几位主要人物形象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10.
《雷雨》被认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结构主义的二项对立出发,对于其情节、人物性格和人同命运的对立做了具体的探讨,完美的结构和精湛的语言使之成为中国话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新文学时期,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艺术一直是在欧风美雨的沐浴下不断成长,作为创作主体的剧作家们亦是在东西方戏剧大师的艺术荫翳下逐渐地走向成熟,中国现代话剧泰斗曹禺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即证明了这一点。最初的曹禺是在现实主义戏剧巨子易卜生的引领下走入戏剧园地的。《雷雨》、《日出》这两部为曹禺赢得至尊地位的辉煌剧作的内里,无疑饱浸着《易卜生全集》的艺术精髓。然而年纪轻轻就已声名斐然的曹禺并未因此驻足,而是驾着艺术之舟复又西航,寻求与世界最新的艺术潮流对话。从当时  相似文献   

12.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注重营造戏剧氛围。戏剧氛围的体验是一种知觉过程,包括场景氛围和场面氛围诸因素。这些在曹禺早期剧作中都有所体现,并形成其早期话剧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晨报》是20年代初中国早期话剧发展的基地。《晨报副刊》上记载了中国早期话剧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中国早期话剧的启蒙追求,展现出早期话剧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曹禺将中国传统的以姓名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与剧作的整体相通联。《雷雨》的主题及其展开 ,人物的性格、地位、思想、相互关系 ,以至作品结构 ,都可由此窥出  相似文献   

15.
话剧《茶馆》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剧作,其语言艺术体现了老舍独有的风格特点,也反映了一个时代语境的面貌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本文运用会话含义理论来分析该剧作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日出》是曹禺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剧作。其题材庞杂,结构严谨,用“片断”的方法来阐释剧作的主旨,控诉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日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设计也没有主宾关系,通过铺陈众生百相,揭露了这个黑暗社会的本质。交际花陈白露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无望,剧作结尾夯歌激扬,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太阳就要出世。  相似文献   

17.
《雷雨》具有浓郁的诗意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它对时空观念的诗意处理、对神秘意蕴的酝酿渲染,对“蛮性的遗留”的肯定赞美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筑。在曹禺后来的剧作中,这些诗意特征并非一成不变,它们的流变轨迹体现了曹禺审美思想向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茶馆》是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剧作构思闪光点.本文力图以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对“茶馆”这一浓缩着中国文化传统及生存方式的原型分析,阐释选择原型意象作为戏剧环境对戏剧主题显现、戏剧人物塑造和戏剧冲突安排等因素所呈现的魅力.同时从原型意象带来的假定性、剧场性要素的实现,揭示《茶馆》对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夜店》是师陀和柯灵改编高尔基名剧《底层》的成功之作。改编主要表现在:一、戏剧主题的改编,从人性的憧憬到人性的荒野;二、人物形象的创造性改动;三、为适应中国文化和观众接受习惯所做的改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至40年代,在新文学主将们以外国文学的译入作为实现中国文学、思想乃至社会现代化的手段的同时,也有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尝试着把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现代文学译介到西方。这种实践包含着现代性的努力和期许,却往往为研究者所忽略。1936至1937年,英文期刊《天下月刊》连载姚莘农翻译的《雷雨》,这是曹禺这部重要剧作的首个英文译本。《天下月刊》从其“阐释现代中国”的办刊理念出发,试图以《雷雨》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优秀代表,与世界文学“对话”,从而帮助中国获取现代国际共同体中的成员资格。这种以翻译作为现代性建构手段的诉求,既体现在了《天下月刊》对《雷雨》的评价和定位上,也决定了作为译者和《天下月刊》编辑的姚莘农在翻译中采用了颇受争议的直译策略。《天下月刊》同仁与五四作家们形成了一种“接力”,在创作与翻译的不同领域,共同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现代性转型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