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存异求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不仅要重视语言转换,更要重视文化的转换,不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的翻译将会产生文化误解,所以为了能达到“文化保真”,使读者既明白原义又能了解“异国风情”,“存异求同”无疑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的一种理想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以福建宁德市“09年招商投资讲话稿”英译本为个案,提出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区域投资环境对外宣传翻译策略,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在对外宣传翻译过程中译文对译语读者的关照,实现译文和译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达到对外宣传的语用等效翻译,真正实现翻译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有时翻译存在的问题,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通过调整译语读者对译文进行推理时所产生的系列设想,使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推理空间等距,可以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中的很多问题.这里以中华酒文化的翻译为例,探讨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谈影视翻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从影视翻译的特点和原则出发,对影视翻译过程中应侧重的几个方面:如片名的翻译,语言的提炼,文化因素的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努力实现译文文本与原文文本的文化功能等值。还指出译语文化是决定翻译的因素,成功译文应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即读者的接受性。译语观众与原语观众心理接受反应和谐一致,是影视翻译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5.
双关语的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使双关语翻译难以兼顾其双重含义。"功能对等"理论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为双关语的翻译另辟蹊径。对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来说,译文只要能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广告效应,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还要处理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何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值得每个译者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在翻译中考虑到文化差异在词汇层上和句法层上的表现形式,用“求同存异”的原则来处理文化差异,从而增强译者翻译中的文化意识,力求译文做到文化对等。  相似文献   

7.
翻译教学中文化信息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常常要求助于翻译策略来解决,即归化与异化策略。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准确转换信息,又不丢失其文化内涵,让读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感悟文化。  相似文献   

8.
结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探讨,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译英的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译者在把旅游资料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有娴熟的驾驭能力,而且要有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处理原文与译文的转换关系的?他如何才能使译文得到译语读者的接受?以往仅在语言和翻译技巧层次上进行的探究已经不足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必须从译浯读者的角度出发,来探讨译者翻译时的思维过程对译文的影响。语言学家发现,“语言表面上很分歧的多样性根植于其特有的转换规则。学习外国语言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与文化语境密不可分,译者要充分解读原文语境并考虑译文读者所属文化语境,对原文进行适当增益、删减或创造性改动,以便译语读者在译语文化语境下能和原文读者一样,获得美的感受。文章通过赏析许渊冲所译《声声慢》发现,为了达到原文与译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对等,译者在翻译中可以采取变通手段,只要译文与原文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达到相同的审美效果,就是好译文。  相似文献   

11.
从翻译美学观看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沈从文及其在<边城>中所体现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观所涉及的采风美和意境美两方面探讨了戴乃迭对<边城>中美学意蕴的艺术再现.戴乃迭译文的成功表明在文学翻译中,"求大同,存小异"或求"功能对等"不失为传达原作美学意蕴的可行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特点及其实质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为实现资本统治世界的“合法化”,将其政治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和扩张的过程。实质是“西方化”或“美国化”。但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并不能使文化同一化,更不能实现自由民主的“崇高使命”,也不会使国家权力消亡。当前,全球文化的发趋势则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与后现代认识论札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学对异文化的关注给后现代社会科学带来重要影响,表现在文化认识论上由党同伐异向“求异存同”的转化。从德里达的“延异”概念到德勒兹的他者命题,表明对全球化的“同”之负面效应的警觉。而“地方性知识”的命题则是挑战西方社会科学一元构架,保留人类智慧多样性生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它来源于中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政协理论中蕴含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以民为本”“协和万邦”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人民政协应深刻领会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为指导,努力做好政协工作,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确立免疫辩证法与防疫常态化的内在关联:免疫逻辑就是将"消极的"生命过程转化为"积极的"生命过程,也是将"例外状态"转化为"正常状态",这种转化本身需要经受合法性和正当性考量。"免疫"和"共同体"是相反相成的一对概念,免疫使特定个体和群体免受其他人和共同体承受的风险。免疫辩证法不是使矛盾同质化,而是使异质性事物在共同体中共在的方法,它超越了认同和承认的逻辑,既不是"党同伐异",也不仅仅是"求同存异",而是更进一步——"相反相成"。免疫范式使相异者和相反者在共同体中共在获得合法性和正当性证明。移植辩证法是免疫辩证法的延展。在防疫常态化中应用免疫辩证法即在于寻找一种替代型生活方式,以便从外在免疫转化为内在免疫。  相似文献   

16.
政治协商制度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切政治制度都是文化的产物,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是一种在“平等”、“沟通”的文化思维指导下构筑的以平民政治为理念的政治形式,其以形成政治认同为目标,促进社会团结和谐。政治协商制度根源于“和”的思维,其特征以及价值追求中贯穿着“中庸”、“和谐”的传统文化精神。同时,政治协商制度“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本质,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多样化要求”与“一致性规范”的统一,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英语成语作为英语的精华,往往蕴涵丰富的喻意,而对文化信息和比喻的处理成了翻译中的棘手问题。双语词典中的成语翻译应尽可能提供插入性对应词,以利于产出。直译法、套用法、替代法、意译法和移植法是五种常见的翻译法,成语翻译中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套用法和替代法作为求同存异的具体表现,既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语成语,更有利于产出,应该享有该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中文化问题比语言问题更重要.通过分析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缺损情况,指出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应遵循"文化传真"与"存异求同"之原则,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力求保持原语文化意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释“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以钱解钱”的方法,从“诱”、“讹”、“化”三个基本概念看“化境”说的内涵和实质,译者只有充分发挥译作的正”诱”功能,努力避“讹”求“化”,缔结一场文学或文化姻缘,才能实现钱钟书先生一贯的“打通”思想,最终通向人类文明的巴别塔。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林译《浮生六记》与马丁·路德的翻译细则的碰撞入手 ,指出了新世纪的中国译学应是求同性与存异性的统一 ,既要广泛地批判吸收世界各国的译学传统 ,同时又要积极保持并展示自己文化的独立性与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