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新城在各地快速规划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同质化等倾向。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为避免高铁新城的同质化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借鉴。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特质的系统性体现,是指导城市发展的整体性思维。城市主题文化的三个构成维度,即文化特质、文创产业和文化空间都对高铁新城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例如,苏州的城市主题文化既有苏州特征,又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可塑性,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对苏州的高铁新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高铁新城已成为大苏州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主题文化推进高铁新城规划建设,应以文化特质传承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文化空间优化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娱乐题材的偶像剧在韩国电视剧界近年来可谓层出不穷,但这类题材的电视剧中真正具有创新意味,且又大受欢迎则少之又少,《妒嫉》是其中的经典。从韩剧《妒嫉》题材创新、文化反思及创造尺度精准三个方面分析该剧的特色,以展现韩国影视界通过不断创新来制作精品电视剧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在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些具有史诗品格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它们或以真人来叙事,如《青年乌兰夫》,或以真事来述人,如《草原春来早》、《我的鄂尔多斯》,充分展现蒙古族人民团结统一、独立自强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它们是中国红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蒙古族题材电视剧充分发挥电视剧的涵化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力求满足受众的心理来传播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中国的近邻,其电视传媒业在近30年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印度的电视剧从1984年开始发展,至今也只有30年的历史,但因其产量巨大,观众甚多,为印度的影视产业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印度电视剧制作和出品过程,对经典的印度电视剧进行分析,追溯印度电视剧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印度电视剧衍生的根源及其制作理念。印度电视剧及其传播内容的影响是其巨大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因。印度电视剧制作成本低、节目质量高、海外市场大等特点,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借鉴的。  相似文献   

5.
2010年处于建国6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之间,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题材电视剧成为了年度创作热点,现实题材创作日趋主流,在制作上国产剧"亿元时代"已经到来,处于"结构调整"历程中的中国电视剧产业,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都是空前的,其深化发展则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在电视屏幕上确实出现了许多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很多电视剧在中央台、各省上星卫视台、地方电视台都取得了极大反响,很多剧在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但许多电视剧本身题材很好,故事内容非常感人,由于创作人员的粗制滥造使电视剧的质量大打折扣,影响了电视剧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对传统产业产生的冲击,在电视剧行业显得尤为突出。视频网站携井喷之势的网络自制剧正大踏步地进军影视剧制作领域。网络自制剧相比传统电视剧,拥有形式灵活、内容宽广、受众面广、互动性强和制作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内容同质化、制作粗糙、缺乏监督等缺陷。视频网站要着力打造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核心、不断创新升级的网络自制剧产业价值链,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在电视屏幕上确实出现了许多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很多电视剧在中央台、各省上星卫视台、地方电视台都取得了极大反响,很多剧在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但许多电视剧本身题材很好,故事内容非常感人,由于创作人员的粗制滥造使电视剧的质量大打折扣,影响了电视剧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海派电视剧在日益繁荣的电视剧市场中始终处于劣势,甚至失去话语权2,008年、2009年2、010年上海地区收视份额较高频道的电视剧排行又一次显示出海派电视剧失语的现状。上海电视剧在制作导向、审片形式上的过严和内容上的过宽,本土制作团队的流失等成为海派电视剧淡出的主要原因。2010年成功举办的世博会,和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上海,都为海派电视剧的兴起提供了更高、更宽、更长足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极有可能出现新的海派电视剧题材类型,值得我们关注并寄以期望。  相似文献   

10.
自城乡的分野诞生以来,城与乡的文化冲突便一直存在。在中国电视剧艺术的叙事主题中,城乡冲突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城乡对立的叙事主题,阐释了城乡冲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指出农村与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失衡是农民向城求生的主因,而大多数农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城农民的自我奋斗大多以悲剧的方式黯淡收场。农民向城求生的叙事,在直面进城农民严峻的生存现实方面勇气可嘉,但在对待城乡文化的态度上却存在一些偏颇之处,普遍缺少一种文化建构意识。创作有利于城乡文化互动和建构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将是未来此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就当代文学中的苏州形象而言,陆文夫的创作具有标志性意义。朱文颖、荆歌、叶弥和戴来代表着20世纪90年代后新一代苏州小说家的成长,他们在创作中对苏州形象有着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书写,呈现较大差异性。但整体而言,新一代小说家与苏州城市文化的亲源关系较为疏远,城市形象在他们的创作中不具有突出的位置。小说家个人的成长背景以及这20年来的苏州城市变革是形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传统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下,苏州约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有现代演艺业的萌芽,到30年代有了正式和长足的发展,40年代中后期更是出现了分层发展的成熟趋势。文化艺术传统、经济优势、地理便利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母床,文化创意产业则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苏州从上海汲取了资本支撑的同时也展示和宣告了自己的影响力,这是它成为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史中重要城市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发展面临着准入难、融资难、播出平台少的困难。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同时具备促进国家认同的政治功能取向和市场资本的逐利取向,但也伴随出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呈现空间受到制约的问题。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中为适应政治功能要求,多通过直白的叙事强调民族团结、国家认同,力图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实现。而从传播的仪式观来看,促进认同的更佳方式是通过社会互动形成共识。应以更开放的文化传播政策将少数民族文化"嵌入"到各类题材电视剧中,为中华民族建构共同的文化记忆基础,为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提供对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同质化现象是阻碍我国电视剧产业的突出问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电视频道数量扩张过快,电视节目相对不足,我国电视剧产业成长初期的无序竞争以及管理体制、市场机制欠成熟。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特指源自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现实,通过再现特色鲜明的民族生活,塑造性格鲜明的民族形象,以展示该民族文化历程、文化特质和文化价值观的电视剧。当蒙古族题材电视剧的主创人员能够清醒的"跳出自己看自己",反观民族文化的进程和得失时,追求当代价值,即让接受这种文化的人群不断提升幸福感、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才是文化省思的最高目的。其灵魂,就是对价值观的叩问。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由于文本偏少而基本处于搁置阶段,山西题材电视剧以其起步早、质量高从而使研究有了可行性。以文化学为类型建构依据,将山西题材电视剧分为晋商题材、抗战题材、农村题材、先进人物和其他题材五个系列,以求对山西乃至中国地域题材电视剧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欣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当前电视剧制作者们也越来越多的把眼光投向平民的日常生活和世俗情感,越来越多的平民题材的电视剧应运而生.题材的选择离不开受众的需求,而电视剧的绝大部分观众是生活在市民社会中的普通百姓.本文将以当前的文化环境为背景,对这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直是电视编导所热衷的。来自韩国的《大长今》,以宫廷环境为依托,将宫廷女人的争斗作为主要的线索贯穿剧终。因为《大长今》的收视率影响,带动了宫廷斗争题材的剧作此起彼伏,港剧《宫心计》、大陆剧《美人心计》都是围绕后宫女人斗争的题材而展开拍摄。此类电视剧制作精良,故事情节紧凑,戏剧冲突强,这都是赢取收视率的看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电视剧主要通过反映城市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拍摄城市主题的电视剧、建设影视基地、举办影视节庆活动等进行城市形象传播,从而彰显城市的地域特色,承载城市文化内涵、扩大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增强城市文化的竞争能力,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在电视剧传播城市形象的过程中需注意现实城市与电视剧中城市的差别;城市景观的过度描摹与城市精神的缺失;城市形象共性的泛滥以及个性的丧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的局面,其在意识形态规约的前提下,适应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抗战题材电视剧数量上增长较快,近两年居电视剧发行量前列,电影领域也出现了抗战大片;优秀抗战剧实现了"高投资、高回报、高收视率",引领该题材影视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收益最大的题材之一。但是,根据市场经济原理,自由市场的产业运营有其盲目性,所以,抗战剧在市场与意识形态的胶着中出现优秀和低劣两种作品类型,这不仅与市场投资相关,更与当前观众的文化心理和国家政策相关。如何使二者的张力关系达到平衡,进而促使今后的抗战剧实现良性发展,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