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文艺学学科反思成为焦点话题。陶东风教授2001年发表《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认为,国内文艺学教学与研究存在以宏大叙事为特征、非历史的本质主义为思维方式的问题,严重束缚了学科自我反思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并导致文学理论与当代文学和文化脱节。此文引起较大反响。在我的学术视野里,大约见到以下几种意见:其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终结了,当代社会已然进入后文学时代,文学研究应让位于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其二,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文艺学及其生态的批评,与传统的文艺批评当然是很不一样的:传统的文艺批评对象——作家、作品、思潮等,感性而单一;着眼于文艺学学科巡视或生态建设的批评——对象为整个文艺学学科的诸方面、诸问题,即文艺批评的批评,文艺批评的条件、环境、队伍素质与培养等等,则繁复得多。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知识空间的理论建构与范式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文艺学知识空间是一个围绕话语权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场域.本质主义的知识空间表现为文艺学教材的"一体化"模式,导致了批评实践强烈的主流话语意识;反本质主义知识空间通过反经典颠覆传统知识空间,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野下重构文艺学知识空间;建构主义反思与重绘文艺学知识"场域"、凸显"关系主义"的文艺学知识空间.文艺学知识空间的重构需要进行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对自身建制、学科理念进行批判性反思,形成文艺学知识空间的多元化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艺学批评应该反思和研究文艺理论的性质、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对文艺学本身及其概念、范畴、观点、命题进行判别评价。为了文艺学的健康发展,文艺学批评应该坚持基本原则。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新时期过程中,有些人借助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机遇,不仅反思批判了一些极左思潮和教条主义文艺学的观点、学说、概念、范畴、命题,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一些正确的理论观点、概念、范畴、命题,造成了文艺理论上的许多混乱,值得文艺学批评认真反思、批判、甄别。文艺学批评应该坚持一些最基本原理,对每一种文艺学及其概念、范畴、观点、命题进行判别评价,特别是它们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它们是辩证法的还是形而上学的?它们是否以人民为中心?它们是否合乎历史事实?等等。  相似文献   

5.
湖北大学中文系的文艺学学科,1991年9月被评为第一批校级重点学科,其学术带头人为郁源教授和邹贤敏教授,现有9人专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助教2人。该学科是较早享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点,现已培养文艺学研究生26名,其中已毕业12名,全部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有的走上上作岗位后很快取得了较有影响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批评实践的道路是寂寞者之路。《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是郑惠生老师近20年来践行文艺学批评之心血结晶。从中映射出一个文艺学批评之寂寞践行者依稀前行的身影。《文艺学批评实践》包含文艺学批评的方方面面,是国内首部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是一条尚未开辟的蛮荒小路,它既需要拓荒者具备文艺学批评实践积累的经验、学养和能力,也需要拓荒者具备第一次吃蜘蛛和螃蟹的勇气与胆识。作为实践,文艺学批评是一种以文艺学为批评对象的科学活动;而作为理论,文艺学批评则是对文艺学批评实践活动的科学研究。从《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的篇章安排以及全书框架,不难依稀看出文艺学批评体系的轮廓。尽管文艺学批评体系的建构本无路,但路在胸中,路在脚下。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有关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中,文化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文化研究对文艺学的身份重建意义重大,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9.
"文艺学批评"是一门以文艺学为对象的学科。在逻辑理路上,文艺学批评呈现的是一种元理论思维。这一思维有两个最优处:一是能令思考者始终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的审视姿态;二是能使理论全然回到思维原初的状态。这一思维机制不仅具有能动的自反思性,还具有赋形与对象的能力。元理论思维对于文艺学批评的根本性意义有二:首先是元理论思维的价值抉择意义;其次是元理论思维超越工具理性的意义。激活元理论思维,超越工具理性,创建现当代中国文艺学及其文艺学理论自己的理论主体性话语,这正是文艺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之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0.
<正>山西大同大学"文艺学学科"是山西省教育厅2004年批准的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该学科突出同朔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研究。学术团队:文艺学学科团队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0人,归国留学人员1人;山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山西大同大学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凌建英,学术骨干石凤珍、李富华、郭剑卿、王志清、刘殿祥、薛文礼、裴兴荣等。  相似文献   

11.
人口文艺学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人口文艺学的本身有其特定的基本内容,它与人口学、文艺学、生态文艺学等相关学科紧密联系,而又不会混同于这些相关的学科,因此,人口文艺学的出现是具有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另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前者的优势在于拥有体制性的确认和多年的学科底蕴,劣势在于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对日新月异的文学、文化现象反应迟钝,与社会现实、大众实际的文化活动、文艺实践等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后者的优势在于紧跟社会、时代的文学、文化节奏,对崭新的文学、文化文本具有超强的敏感,善于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劣势是过于偏爱的西方理论,自我理论创新不足,解构有余而不足以建构的文艺学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本"学科"与"知识"危机而引发的知识形态研究,从根本上源于话语自觉。文艺学的知识形态,是作为文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特定人文学科的理论观念体系与学科实践成果、社会行动效应的总称。其内涵同时包含知识谱系学、知识总体性、审美实践性和学科智慧风貌方面的规定性。知识形态问题域的设定,包含着主体认识论的深化、价值论的追寻,隐含着"行动意义的因果阐释"。文艺学知识形态与知识生产问题密不可分,知识生产决定了知识形态的整体面貌,而特定时期的知识形态也影响着知识生产的关系、惯习和生产环境,二者具有深刻的辩证关系。由此反思作为文学理论和文艺实践的科学,文艺学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感性实践的社会存在的历史化、地方化的学科。从根本上说是审美经验的理性呈现和历史性凝结、传承、深化,是具有历史化功能的审美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在知识场域的社会化建构中,知识分子以历时性与共时性交织的智慧化活动,在文化空间变迁中呈现出历史(时间化)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文艺学的学科建制至今已有百年[1],但是,严格意义上作为学科门类的、被体制化的文艺学却成形于20世纪50年代,其学术框架、基本理路与思想观点均承袭于前苏联;学科创始的标志是查良铮在1953年翻译的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该书在日丹诺夫主义的笼罩下,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功利色彩,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以及以政治立场主导文学理论阐述的学科模式,影响了社会主义中国以后数十年的文艺学学科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推动中国文艺学的学科建设,积极有效地回应转型时期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学界众多学者主动参与到文艺学的学科回顾与学术反思话题中来,使其成为世纪之交以来文艺学界的焦点话题之一.同时,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艺学通过吸收西方经典文论的养分不断得到成长,它也是当前疆域拓展得最快的学科,以至于成为最不稳定的学科.  相似文献   

15.
、,夕、、声1 tz11 .1“经济”是“文学的品格”吗 —对曹路先生《文学的经济品格》的学术批评汉英词典通病病历卡古代书论今注披言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能这样吗 —就《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陶东风教授商榷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产生及其本土化 —兼与米洋先生商榷《兰亭序》文理辩正 —与施蛰存先生商榷郑惠生(1:陈忠诚(1:刘启林(1:郑惠生(3:胡连成(6:32)刘启林(6:40)对中国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应解决的问题当议············,·········,··················一孙洪冲,国家、…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于人类文学艺术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总结和概括的文艺学,其边界是在变化的,法国文艺批评家丹纳在论著《艺术哲学》中强调的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对文艺的制约作用,对文艺学边界问题的研究不无启发。近年来,中国一些学者在反思文艺学学科的基础上,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并做出倡导文化研究的策略。但由于文化研究自身的特点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言说语境的差异,使得其着陆中国后,并未完全发挥出倡导者原本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文艺学批评"建设对于文艺学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在此,从实践、理论和机制三个角度予以探讨。实践进路就总体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门别类、深入细化、追本溯源。理论进路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挖掘历史资源、总结典型案例、建立批评模型、重构反思批判、多个学科参与、促进百家争鸣。机制进路主要为学术管理机构一方面淡化刊物级别,加快"进一步剥离了学术文章与学术刊物"的"开放获取"建设,另一方面减少立项资助,并"确保从科学角度对专项资金进行监察";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制度设计"来调动学术共同体各成员参与学术批评的积极性,大力推动由小同行所进行的针对"文本自身"的学术批评,并以之作为学术成果和项目成果质量鉴定以及奖励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近年来国内文学理论界兴起一股反本质主义的文论研究走向。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引发了学界对传统研究模式的深入反思和讨论,其中呈现出几种颇具代表性的研究范式:如陶东风的"建构主义"、南帆的"关系主义"、王一川的"本土主义"、杨春时的"超越主义"、童庆炳的"对话主义"等。上述五家都是在反本质主义思潮影响下对文学理论研究做出的具体调整,他们一致要求打破传统本质化、普遍化的言说方式,对僵化的思维模式进行突破,从具体的历史语境出发,建构起新的文学阐释模式。这种对文艺学进行反思与重构的路径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共同汇集成一种时代潮流,成为新世纪理论界一种普遍化的学术倾向。对他们进行梳理无疑对于后来的文艺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图像时代:文艺学的突破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说我们这个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图像时代,也许未必是完全科学的,但从某种意义来说又概括了它的特征所在.这个说法固然是来自于20世纪西方后半期的思想家们对于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社会文化现实的一种概括,但是,我们的当下状况,又何曾不是被大量的图像所围绕着.这个事实用不着再多加论证.其实,关于"图像",关于视觉文化,国内已有许多学者有所论述.我这里要谈的是与之相关的文艺学的学科发展问题.目前的文艺理论界有两个讨论的话题:一是关于"文学理论的边界"的讨论,一是"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的讨论.这二者之间似乎谈的不是一回事,其实都是谈当前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下我国的文学理论或文艺学学科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文艺学的传统的研究范围是以文学为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