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沈从文的小说《丈夫》运用了嵌套叙事的叙事技巧。《丈夫》中的嵌套叙事与主体叙事既构成了对比、类比关系,也构成了隐喻关系。在对比、类比关系中,这一叙事手法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时间观,即社会现代性的时间观和审美现代性的时间观,也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空间观,即都市空间和乡下空间,作者的写作意图显然都倾向于两种不同的时空观中的后者。嵌套故事对主体故事的隐喻则将这两种不同维度的时间和空间交织、叠加到一起,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和现实生存的痛苦思考。  相似文献   

2.
《左传》开启了我国叙事艺术的先河。《左传》叙事中反映出的时间观念:时空定位的宏观格局与寻求过程描述导致的虚构参与以及情节编排服务于意义生成的现象;叙事秩序中的顺序与方向所映射出的线性观与循环观的共融状态;由其文本断限和缀段组合完成的对时间人为的意义把握。  相似文献   

3.
利科在《时间与叙事》中为建构其叙事时间理论而对康德的时间观作了批判性解读。利科通过深入考察《纯粹理性批判》,首先阐明了康德之“不可见的时间”是一种关于经验对象的先决(先天)条件,标明“时间”在康德那里开始了“本体”化的积极尝试;其次指出了康德的时间观所面临的理论疑难;最后还讨论到了康德的时间观与前康德哲学时间观的渊源关系。利科的上述“解读”充分彰显出康德时间观建构在西方哲学之时间性问题探讨上的特殊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4.
传统叙事遵循有机整体论的原则,强调叙事元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但容易形成逻辑化、类型化的叙事模式,从而有让叙事艺术成为理性说教的危险.非有机叙事是结合叙事学与西方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美学思想提出的一种叙事美学观,其强调叙事要突破有机整体论的束缚,并在艺术表达上呈现出新的可能.就时空观而言,非有机叙事摆脱线性时间.就事件观而言,非有机叙事的世界不再遵循逻辑化的事件序列,而是表现事件本然的生成状态,从而超越了传统事件序列组合的因果逻辑.就人物观而言,非有机叙事摆脱了概念化的人物.非有机叙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一种“感觉的逻辑”,通过叙事的艺术表达显现出了世界本然的深刻面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时时刻刻必须以民生为着眼点,通过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人民实际福祉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进行有力的阐述和叙事活动。从基本原理上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规定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先锋队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民生为关怀的基本立场,以及形成一种理论化、历史性和制度化的民生观叙事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不仅要通过提升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的研究拓展能力,而且要以新史学、新史料丰富民生建设方面的历史素材,用法律制度和党内法规体系去为民生观叙事与民生建设建立制度背书,去在理论、历史和法律制度方面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的系统展示。  相似文献   

6.
时间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文学的发展深受时间观流变的影响。当代西方文学作品里出现了大量常规逻辑不可能出现的时间构架和意象,产生了循环叙事手法、意识流写作手法及死亡叙事等不同文学叙事手法。其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时间发展直线与圆的统一,时间感受主体与客观的统一,死亡与永恒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修辞叙事学的读者观使真实读者运用伦理标准对叙述者传递的文本信息进行阐释,而重获阐释与批评文本的合法地位,此读者观进而发展为以伦理取位的叙事伦理批评。以叙事伦理批评视角阐释小说《立体几何》,乃立足于叙事策略,对叙述者表面叙述的信息确定性进行对照式阅读。确切地说,从小说的叙述人称与视角、叙事模式与叙事时间三个角度来分析隐含作者对叙述者及其叙述内容的否定态度,以揭示小说蕴含的对男性霸权主义的伦理警示。  相似文献   

8.
藏族历史书写传统具有其独特性,受到民间故事的较大影响。以民间故事为核心的藏族民间叙事从文字的创立与广泛运用、史学观的形成、原始苯教、教化功能、宗教意识的宣扬、统治者御民的手段、教史不分的文化传统等方面对藏族历史叙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研究多对民初小说持一种否定态度,而事实上民初小说在叙事模式方面,如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较以前都有所突破。民初小说是对清末功利小说观和集中于政治题材创作格局的纠偏,为“五四”新文学尤其是现代小说的兴起作了有力的铺垫。  相似文献   

10.
论电视新闻叙事的时空流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电视新闻叙事进行三维审视,认为电视新闻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都应保持流畅性。叙事时间的流畅性决定于自然时间的线性流动并同自然时间保持一致;叙事空间的流畅性一方面表现为画面的轴线规律,另一方面表现为空间移动的关联性。从时空结合上考察,画面向人们提供完整流畅的叙事空间,并在空间的延伸中表现时间;声音向人们提供完整、流畅的时间进程,并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示空间,因而,电视新闻是时空复合艺术。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艾赫玛托夫的小说《断头台》与姜戎的小说《狼图腾》中存在着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能够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作为这种比较研究的第一阶段工作,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由于作家的创作意图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叙事上的差异:《断头台》的叙事视角多元化,叙事时间呈圆形以同叙事模式相呼应;《狼图腾》的叙事视角较单一,叙事时间和叙事模式都表现为直线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后期浪漫派小说作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中最为独特的表现形态 ,自然拥有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本文拟从人称机制、时间机制与语法机制三个方面描述其独特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通篇充斥着真与假、穷与达、显与隐、雅与俗以及巧与拙等形形色色的儒林人物,同时小说在社会生活画卷的铺展上,从国家上层政治文化制度一直到底层百姓生活现状,也是无所不包。如此精彩纷繁的人物出场和丰富深刻的社会生活画卷展现,充分显示出吴敬梓在构建小说叙事时空上的巧妙艺术手法。正是这种叙事时空的巧妙构建,也使得小说在复杂繁琐的叙事过程中得以自由吞吐、容纳万象。  相似文献   

14.
《黑暗来临前的夏天》的叙事策略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是战后英国最有独创精神的一名杰出女作家。她的作品常以罕见的深度和广度反映了妇女的精神世界和生存境况。《黑暗来临前的夏天》(TheSummerbeforetheDark)是莱辛所写的最为畅销的一部小说,作品描写了中年妇女凯特在一个夏天抛弃了女性的传统模式进行艰难的自我定义和自我寻求的历程。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人物、叙事手法等方面对该作品的叙事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叙事是电影作品的一种重要表述手段,电影叙事学也是当代叙事学的重要分支。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部同时期的电影《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表明这两部影片叙事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叙事效果都获得巨大成功:不仅给人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更给人观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台湾政治“解严”后所形成的多元文化语境使得文学表述及叙事的多样性成为可能,家族书写也以自身的叙事样貌展现了台湾社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及文学典律生成与发展的形态。通过分析具体作品,可以发现“解严”后台湾家族书写在讲述家族故事的角度和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征,将言说家族的方式放置在文学语境与文化观念的变迁之中考察,则可从更深层面探讨再现家族的意义、叙事价值及家族书写在台湾文化语境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节奏是自然、 社会、 个人活动的规律。 抒情文体有韵律节奏, 叙事文体也有节奏。 叙事节奏就 是叙事中动作或情节布局的规律。 叙事的发生学, 是对人类动作的模仿。 在进行实践行动的身体的 “臣服和 静止” “解放和自由” “矛盾和冲突” 三种状态中, 矛盾冲突才是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 细节、 情节和故事 在叙事中都属于动作范畴, 差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 动作短到没有完整实践意义, 就是细节; 动作长到产 生完整意义系统, 就是故事; 情节则介于两者之间。 情节 “突转” 密度越大, 越趋向于一种新闻文体或通 俗类型文学, 其感官刺激强度也越大, 叙事速度也越快, 充满动感。 反之, 情节密度越小, 越趋向于诗歌或 抒情散文, 叙事耽搁和延宕在中途, 其叙事速度缓慢而沉稳, 优雅而散淡。  相似文献   

18.
古典文学界对《西游记》叙事模式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从叙事方式切入,指出它的叙事模式主要有个性神话的叙事模式、传奇式的叙事模式和程式化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9.
持续不断的骂声和指责表明,新世纪以降的中国式大片确实面临着某些需要摆脱的困境。在叙事学的视野中,二元性功能的缝合与分裂,视觉过剩与人性匮乏的纠缠,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相互消解,分别构成了中国式大片在叙事对象、叙事方式、叙事伦理等三个方面的困境。这三重困境的产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因而需要不同的因应对策,才能真正将其摆脱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韩国作家黄顺元小说叙述视角的转换,给小说带来独特性的同时,也让小说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叙事效果。从叙述学立场出发,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黃顺元小说中叙述视角的灵活应用及巧妙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