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理查德·霍加特是20世纪英国的一位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也是英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的主要创始人。他所建构的文化研究理论继承并变革了英国文化主义传统,采取了来自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率先开启了对英国工人阶级文化的研究,对伯明翰学派的后续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但是其理论并未真正摆脱阿诺德、利维斯等人的精英主义倾向,他的文化研究理论中的若干不足,由其后的汤普森和威廉斯加以完善。对霍加特思想中的英国文化主义传统进行分析时,应充分注意阿诺德和利维斯的影响,这有助于理解霍加特对无产阶级文化的支持立场及其方法和观念上的矛盾,从而较全面地评价霍加特对英国文化研究的开创意义和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传播学学者杨·瑟韦斯(Jan Servaes)的发展传播学术思想管窥西方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全貌。从发展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脉络,社会语境,参与传播范式,健康传播五个方面展现了瑟韦斯的发展传播学的理论要点和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研究经历了从行为到认知的范式转变,在经过三次与认知科学的结合尝试之后,传播学与认知科学的前沿领域相互交叉形成了认知神经传播学。这一结合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路径。文章阐述了认知科学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三次登场,并以此梳理了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历程。后重点讨论认知神经传播学的出现对于传播学研究带来的范式、理论、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革新,并以说服研究为例,报告了认知神经视角下传播研究的最新进展。文章的最后回应了目前学界对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在还原论和生态效度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传播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系更为密切。多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对传播学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多媒体传播丰富了传播学理论,因此传播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衍生出一门边缘学科——多媒体传播学,就显得很自然。文章主要对多媒体传播学的学科构建进行讨论,探讨了多媒体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等,并展望了多媒体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律师汉特(M.Hunt)在英国《法律与社会杂志》1999年3月号上发表了《人权法与法律文化:司法和法律职业》一文,对即将生效的人权法对英国现行的法律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考察。文章一开始提出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法律文化”?人权法所面对的又应是怎样的一种“人权文化”?文章从这一立法与英国法律职业和司法是相互作用上定义法律文化和人权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应涵盖职业的敏感性、思维习惯和理性的反应。汉特试图从体现现行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教育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从实质性引进及其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回顾历史、分析现状与展望前景,可以用16个字概括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特点: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困难不少,前景看好。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概述了传播学在中国从引进到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四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目前传播学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又从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传播学教育与研究的前景。认为通过与国际国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以及持之不懈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必将建立起社会主义中国的传播学教育、研究模式与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传播学是五十年代前后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在我国,有关文化传播学的理论问题一直没有进行过深入的讨论。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的交叉中对文化传播的原理进行论述,并以此作为研究文化的一个入口,来研究传播与文化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传播学在国内发展至今30余年,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与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的两个重要议题,同时也是困扰传播学发展的两大问题。本土化话语承载了政治使命、民族主义、创新冲动等社会文化心理动因,成为传播学领域的强势话语,在本土化话语的笼罩之下,对西学理论的研究不被重视,拿来主义蔚然成风,其结果是既无法解决现实问题,也无法促成理论创新。而在方法论层面却依赖和固守西方的研究方法,国内研究方法使用上的种种偏离被视为传播学困境的原因,此种迷思掩盖了传播学研究的真正问题———问题的缺失。抛开本土化和方法论上的迷雾,从源自传播理论和实践的问题入手,以全球化视野和多元方法探求问题的真相,才是传播学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受社会心理学社会身份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启发,跨文化传播学将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发展为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唐纳尔·卡鲍尔(Donal Carbaugh),玛丽·简·考利尔(Mary Jane Collier)以及麦克尔·海克特(Michael Hecht)是三位研究文化身份的跨文化传播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诠释学派学者(interpretive scholars),其理论主要强调了身份认同过程中传播的中心性,身份演绎中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动态互动性,以及由多重性、多维度、多变性组成的身份复杂性。总结梳理了这三位主要学者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并进一步反思文化身份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消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新增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良好的师资、实验教学和研究条件,依托地学优势和多学科背景,拓展本学科的新方向和新领域,逐步形成了新闻理论与实务、文化传播、媒介经济与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