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出版过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交易的电子化等特性。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传播媒介,网络文化在传播叙事形态、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模式等方面有自身的美学特点。透过对这种美学特点的分析和把握,从而推动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野下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它超越了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界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文化受众,而且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体现出时尚性、大众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因此,网络传播既拓展了受众的文化视野,又把世界文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和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日益成为构建国家和区域软实力的重要元素,需要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来促进其发展。大数据下的网络文化传播是一种从宏观与中观的层面对社会某一方面的趋势、动态和结构性的把握,它打开了网络文化传播的新境界,成为网络文化传播的“利器”。在看到红利的同时,大数据也带来了一些有关隐私权、版权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推进数据技术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大数据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媒介大行其道的当今社会,网络的技术特性和传播特点赋予了文化霸权新的面貌。相较于传统媒介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网络传播时代推行的文化霸权能够产生更深、更远的后果和影响。文章主要研究在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网络传播中的美国文化霸权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影响,以此来提醒我们作为文化传播弱势国家应该注意到网络传播中的这种现象,主动抵御文化霸权,增强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除了纯技术的因素之外,还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表现出后现代社会的典型文化特征。当前,网络传播心理研究中存在着文化缺失的现象,以致不能对多向度的、非线性的、时空脱域的网络传播模式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网络传播心理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既有科学性又有生活常识性,既有现实性又有符号性,应该把网络传播心理研究的文化品性找寻回来,把网络传播心理放在社会、历史、文化存在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在网络与社会的互动中、在实证与文化的互补中、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中、在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中体现网络传播心理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因特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于是产生了新的文化传播形式--网络文化.对此,一种观点认为网络文化对全球文化的作用是积极的,它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网络文化易促使全球文化一元化,从而导致"文化帝国主义"的出现,事实上,随着新的文化载体的出现,全球文化是以多元的、复数文化形式得以表现自身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闻传播媒体与网络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网络传播受众调查情况,阐述了校园网络文化在高校宣传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出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若干要点。  相似文献   

8.
网络表情包作为人际交往的非言语符号日益活跃,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本文运用行业观察和理论思辨的方法,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和传播技术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网络表情包兴起的主要原因,总结概括了网络表情包在五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分别为精神上的狂欢化和戏谑化,题材上的热点化和新奇化,形式上的图文化和动态化,生产上的细分化和自制化及市场上的平台化和产业化的特征及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日本的"萌"文化以东京秋叶原为中心开始流行并在亚洲甚至欧美得到广泛传播。从"萌"一词的起源和释义来看,该词的现代含义起源于日本动漫。"萌"文化在日本成人动漫游戏中逐渐形成系统,因此与成人动漫游戏的情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今,"萌"文化已发展成为超越情色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新时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传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和传播媒介,网络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形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新时期依托网络文化传播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需要协调好网络传播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牢牢把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积极探索网络领域思想和文化宣传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一支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熟练掌握网络传播技术的高素质网络文化宣传队伍,确保网络文化传播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与文化创新所涉及到的问题很多。其中,网络技术的内涵与文化特质、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等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促进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文化形态的特性,网络文化的特性使网络用户作为主体参与网络活动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生活主体的特点。大学生是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研究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互动关系以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卓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决定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理念、内容设计,影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效果和高校育人功能的实现。基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地位,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主体进行分析,确定学校和学生两个维度,在对学校倡导和学生支持两个指标体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主体功效发挥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草根文化”强调的是文化主体而非文化属性,它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人民文化”的重要形式。精英主义者对草根文化的政治指认是不符合事实的。草根文化作为平民文化具有非精英、平民化、多元化等特征,与媒介变革紧密相关,并不必然走向庸俗文化。从生存论的角度来看,草根文化有利于文化个性的发展、社会正义的诉求、人民群众地位的提高,以及对抗文化利益(集团化)的固化,而对它的引导和扬弃只有建立在深刻把握新媒体信息形成和传播机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博客这种网络文化传播方式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全自由的网上言论空间。逆渐释放了底层人民的话语权。依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论》观点对其进行分析,这种大众化的文化现象具有很多功能,推进文化多元化发展、给民众提供自由发布言论的场所、提供不受空闻限制的交流平台,这些都是博客的外在显性正功能。博客在社会文化中,起到社会安全阀的作用。还给精荚循环开辟了新的通道,此类都是博客隐性的正功能。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的形式,也存在负面影响。如: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恶意无聊炒作事件的发生,导致青少年缺乏社会意祝,思维简单化等。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技术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与文化关系的探讨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本文试图从网络技术的三个维度,即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来进一步探讨网络技术的文化特质,以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文化对乡村生活理念、居住格局和生产方式等具有强大的引导和支撑作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和魂。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需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变迁相适应的文化变迁。以青海民和县杏儿乡7个自然村为例,在文化交融视域下探析乡村文化的变迁,提出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社会内源性和外源性发展,应在时代变迁中凸显文化的区域特色、乡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传承和创新中对乡村“原生型”“关联型”“碎片元素型”活态文化功能进行整体性提升。在尊重多族群主体性、相融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形成“整合-展示”“吸纳-交融”“整体-活态”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迎来了新局面,越来越多的新媒体被应用到文化传播中,自媒体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播方式,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自媒体“李子柒”为例,讨论如何善用自媒体做好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以期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传播史,一部媒介发展史和变迁史。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文化传播经历了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依次递进和叠加的过程。文化传播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的关系、当代文化的媒介化及媒介文化化等三方面入手,弄清当代文化传播与媒介文化的关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当今媒介文化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