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语文教育方法的优化是实现最佳教育目标、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桥梁,是师生共同完成语文教育任务的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和,是施教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实现语文教育方法的优化,首先,必须明确语文教育方法的优化含义;其次,必须弄清语文教育方法的优化内容;再次,必须做到语文教育方法的优化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优化的教育效果。一、语文教育方法的优化含义‘优化”这一概念意味着从一定的要求看,是最好的、最佳的意思。所谓教育方法的优化,是指在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教育过程的一种目标明确的安排,是教…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到处有美的事物存在。但是,并非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美。审美能力必须通过学习科训练才能获得。因此,通过审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能培养人们欣赏和创适美的能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使人类及共生存条件日臻美好。我们知道,语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密不可分的。人们读文章的时候,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面前。在语文彩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一定的观念、思想和情感传导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解到美与丑的教育,因此美感教育和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裂的统一体。那么,统竟什么…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活动开展的核心力量,其专业素质关乎教育质量,关系教育事业发展。然而,当前部分高师院校在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群建设中存在问题,如:缺少配套资源、评价机制不完善、建设目标不清晰、建设力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语文教师教育类课程群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文阅读的技术化、功利化、意识形态化或超观念化一直困扰着语文教育的文化性走向。语文活动是在文化语境下的活动,语文阅读就是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的还原与意义的阐释、建构与解构。应以多元多维的解读视角,树立一种文化性的大文学观,来解读中学文本。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大教育。  相似文献   

5.
略论毛泽东的语文教育思想傅炳熙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代成就极高的语文教育大家。他早期曾直接从事语文教育工作,担任过工人夜校、小学和师范的国文教员,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他还亲自实践调查和领导了语文教育工作。他...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获取心灵的自由,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程红兵的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对当代语文教育教学意义重大,在对其内涵、特征及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语文人格教育理念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已经逝世十周年,而他的人格风范和学术言论仍在发挥着巨大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叶先生在长期教语文、编审语文教学大纲与教材、探讨语文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博大精深而又富于科学性,语文教师只要认真阅读饮誉海...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国语运动的实质内容是国语教育运动,即以国语教育工具代替延续两千年的文言教育工具的语文教育革命。作为这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的胡适,从开始就认为这场教育工具革命与文学工具革命具有同等意义,都是现代语文观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其目标是通过语文教育工具现代化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因此,他象致力于国语文学建设一样,积极投身于国语教育建设,为现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学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作为跨世纪的语文教育的理论形态,弄清它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是完善这门学科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对这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语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区别不同学科的根本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通过对语文教育特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从世界范围看语文,作为各个国家的母语,是各民族创造的有严格规律的文化信息工具。语文教育则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华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历来的语文教育纲要和教材为依据,反映本世纪初我国语文教育从文学。词章、及封建政治道德的附庸脱离出来之后的发展进程,并进而提出了重新建构21世纪汉语文教育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11.
何明  吴晓 《文史哲》2007,(3):29-34
从实践出发,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实际运行过程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使之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赋予艺术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新兴子学科或独立性的交叉学科的建构具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在艺术和审美研究领域拓展出以田野民族志为基本方法和以人们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接受行为为焦点、以由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所构成并对人及其行为具有形塑作用的场域为坐标、以由社会制度或社会规定性逐渐内化到人的身体之中而形成的并具有不断吸纳特定场域中新的社会规定性以调整与重构自身和实践对象的惯习研究为指归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加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被提上日程。目前,城乡低保在法律建设、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妨碍着制度衔接。加快城乡低保制度衔接,需要尽快构建一体化的城乡低保法律体系和低保组织机构;需要统筹城乡低保资金,以逐步实现城乡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有机结合。毛泽东伦理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核心,以“五爱”为具体行为规范,以革命功利主义为评价标准,以做“五种人”为道德目标。毛泽东伦理思想是一本历久弥新的人生教科书,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化转型是中国现代化的深层机制,是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和关键。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要实现文化转型。而实现文化转型,具备强烈的文化忧惠意识是前提,塑造国民的理性精神则是其重要的支撑点,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当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5.
丁鼎 《齐鲁学刊》2001,(5):5-10
所谓“服术有六”,即是指“亲亲”、“尊尊”、“名”、“出入”、“长幼”、“从服”等六条制服 原则。这六条制服原则是《礼记·大传》从周代丧服制度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在这六条“服术”中, “亲亲”与“尊尊”是纲领性的两务基本原则,所体现的是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而所谓“名”、“出 入”、“长幼”、“从服”等其他四条“服术”实质上是从“亲亲、“尊尊”这两条基本厚则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后,香港将面临着高科技的挑战,而高科技的发展同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休戚相关的。香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走出象牙塔,面向现代工业和现代高科技,并同大陆、澳门、台湾以及日本、美国联手,尽快培养高科技人才,从而发展生产力,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创造香港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已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使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把传统"教师为主体、教材为中心、课堂为平台"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中心、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实践教学,可以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早期英语谚语并非简单地反映了英伦表层文化,而是极大地反映了其深层文化即其哲学传统的内容。由于西方文明以两希文化作为其共同根基,英伦文化又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古希腊和基督教的宇宙观、知识观等很自然地浸润到了英语谚语当中,这其中主要包括古希腊的物质/形式二元论,以理性为枢轴的得救观,以道(logos)为内容的智慧观和理性致知论,以及基督教创世、堕落与救赎的观点,以信仰为支点的拯救观,以上帝之道为内容的智慧观和信仰致知论等。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早期英语谚语的思想实质,理解其成为英语语言精髓的原因之所在,从而在一个新的维度上把握英伦传统文化以及在更高的程度上运用英语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具有二重性,它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生活方式也具有二重性,它既有现实生活方式,也有虚拟生活方式;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网络二重性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二重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网络的自然属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生活资料,二重地改变大学生生活的时空结构,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诸多方面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自然属性。网络的社会属性通过以人为中心节点的互联,对大学生的劳动方式、劳动地位以及协作模式等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代词用法和代词语音演变的考察以及和现代汉语方言的比较,详细论证了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汉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关系表现为第三人称代词和近指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远指代词在用法和语音上具有衍生关系;(2)古汉语代词“其”是现代南方某些方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共同来源;(3)作为指示代词用法的“之”在上古并非表示泛指,而是一个典型的近指代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