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运用目的论的观点探讨导译者应该如何传递旅游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由于景点名称富于文化意义,其翻译成为旅游资料翻译的难点、重点。作为现场翻译的导译则直接承担了现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导译员应该充分理解、发掘景点名称的文化内涵,遵循旅游导译的目的,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协助异种文化背景的游客理解其文化内涵,达到其通过旅游来体验文化他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区景点介绍的英译进行探讨,发现现有的翻译中存在一些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以其悠久历史文化,不断吸引着海外游客。然而中西文化巨大差异给旅游资料翻译带来了一定障碍,目前我国旅游翻译质量总体还不尽人意。就此,在维索尔伦"顺应论"基础上,就如何使景点解说词翻译适应以英语为主导语的西方游客文化心理需求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旅游翻译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景点介绍的英译对展示张家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吸引海外游客起着重要作用。运用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对张家界景点介绍的文化术语英译进行了探讨,发现现有的译文存在文化术语误译等问题,并建议采用注释性增译、音译加意译等翻译策略对其进行改译。  相似文献   

5.
名胜古迹景介翻译是向国外宣传我国文化和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景介英文翻译的目的,除了向外宾传递信息外,更要诱发潜在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兴趣,激发其产生去目的地旅游的欲望。因此,要翻译好一篇景点介绍,译者要寻求合适的翻译策略与原则。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以河北省旅游景点介绍为例,探讨名胜古迹汉英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景点名称翻译是旅游资料翻译中的首要任务,当前西藏景点英文名存在多个版本,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以西藏湖泊类景点英文名为研究对象,对现存英文名进行分类分析,发现其翻译主要围绕选择何种标准使译名规范化的问题,并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两套主要标准,即我国制定的国内标准和国际通行的藏语地名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翻译目的论对西藏湖泊类景区名称翻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目的原则可以较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西藏景点名称翻译时宜以游客为中心,采用国际上关于藏族地名的通行译法,这对景点名称的规范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景点名称是特定景点的标志,不仅表达了建筑用途,而且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而佛教景点名称更是承载了丰富的佛教特色文化.翻译时既要准确理解源语基本信息,又要传达其特定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分析佛教旅游景点名称的结构与分类入手,同时以功能目的论为指导,结合衡阳佛教旅游景点名称的实践材料详细介绍了几种有效的景点名称的翻译方法:英译,翻译对,音译加注释,梵语加注释.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景点名称,充分传达源语语义和文化色彩,达到的翻译的功能和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中外景点介绍语篇各自体现出与自身文化对应的互文性特征。景点介绍语篇利用的文化互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文化互文性和客体文化互文性、群体意识文化互文性和个人意识文化互文性以及回顾过去文化互文性和期待未来(Future Expectation)文化互文性。无论中文或者英文的景点介绍语篇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发挥着相同的作用,就是通过对景点的介绍,吸引潜在游客购买相应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9.
景点导游词的英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本不仅要保留景点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要使海外游客理解和接受.因此在景点导游词英译时译者应注重语境的作用,把自身的跨文化知识和语用学理论应用到景点导游词英译中,以增加关联度,扩大认知语境,从而达到语用等效翻译.以北京旅游资源为例,试图对导游词英译中的语用等效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物形象英语成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作品中存在大量的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在英汉翻译中,必须了解这些词的文化背景,来源和习惯用法,作出准确翻译,使语言更富表现力,使译文易为读者理解和接受。本文详尽介绍了常用成语的翻译原则、方法和历史文化背景,展现了成语翻译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公示语的信息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国外游客提供景点的主要信息。承德市普宁寺风景区简介汉英公示语翻译修改为可行的翻译文本后,能够完善公示语翻译的信息功能与祈使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导游词是旅游者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景点美感的重要介质。讲解中导游为使景点内容得以传播,让游客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经常利用音谐手段以达意趣。主要表现为利用语音各要素调谐音调表达意趣,运用音谐辞格显现意趣。  相似文献   

13.
导游词是旅游者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景点美感的重要介质。讲解中导游为使景点内容得以传播,让游客在认知过程中产生审美愉悦,经常利用音谐手段以达意趣。主要表现为利用语音各要素调谐音调表达意趣,运用音谐辞格显现意趣。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门票是对景点的简要介绍,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设计讲究,旨在吸引潜在游客,其信息功能与呼唤功能并重。纽马克的交际翻译观作为应用译论的代表之一,赋予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更多的自由,这对门票英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西藏景点门票英译为例说明交际翻译观在门票英译中的应用:译者在翻译门票时应以实现门票的信息功能为前提,以实现其呼唤功能为根本,着重考虑目标语读者的需要,可以对原文内容和语言结构作出适当调整以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促进西藏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翻译从本质上说是跨文化交际。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决定了翻译中文化杂合的必然。杂合是旅游翻译中处理文化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强调异化之杂合策略有利于输出景点文化和读者接受之间的平衡。强调异化之杂合策略下的翻译技巧有:(1)异化的综合法,采用拼音、增译或释义结合的方法对文化负载词进行诠释,是传播景点源语文化信息的主要手段;(2)归化的删减、改写为辅,能增强译文可读性,有助于游客欣赏接受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很多景点都配备英文资料供游客参考,但景点资料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不恰当的翻译资料会令外国游客产生文化误解,无法达到旅游预期的目的。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看,旅游活动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语言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跨文化翻译策略是保证旅游文本翻译实现其功能和目的有效手段。因此,要想提高旅游景点资料翻译的质量,其根本在于译者跨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把一种言语文本转换成意义一致的另一种言语文本。不同的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读者期待视野和翻译规范,影响着翻译的标准和翻译过程中包括语义的选择在内的译者的选择。翻译选择的结果又慢慢地促进着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渗透与交融,使语言更精确、丰富,文化更充盈、饱满。  相似文献   

20.
广东惠州旅游事业发展迅速,但目前广东惠州对外介绍景点的英文文本不多,且翻译质量也参差不齐,不尽人意。旅游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旅游景点介绍的译者必须从跨文化的视角来对待翻译。鉴于英汉旅游文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不同,从跨文化角度,总结介绍广东惠州旅游翻译的经验和方法,在进行旅游景点介绍的翻译时应注意景点名称和人名的翻译、历史文化词汇的翻译、旅游语篇中诗词和古文文化信息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