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水江苗人结群以"姓氏""世系""酒堂""聚落"和姻亲网络为主。苗人聚落以大姓为主,拥有姓氏符号权,后来者需要改姓入族;作为开寨始祖的后裔具有祭祀权,充当鼓藏头和活路头;酒堂为血缘或拟制血缘群体,同一酒堂严禁通婚,但酒堂可以由不同姓氏、不同世系的家屋构成,同一姓氏和世系又可破姓开亲(破鼓开亲),分属不同的酒堂。苗人"鬼蛊"指控的干净与不干净之分类以"家屋"为对象,其目的在于维护"内卷化"的婚姻圈和理想的婚姻模式,即"姑舅表婚"。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乡村,我们常会发现一些人家的大门口上刻有"南阳世家"、"汾阳世家"、"弘农世家"等门匾,或在厅堂上悬挂"四知堂"、"汾阳堂"等匾额。这些门匾和堂匾能告诉我们这户人家究竟是姓什么,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郡望"和"堂号"。  相似文献   

3.
以家谱为重要史料,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史料考证法,从姓氏学和人口学角度梳理皖西宗族血缘亲族的源流.从皖西现存家谱中搜集宗族的姓氏起源、受姓祖、堂号、始迁祖、迁出地、迁徙原因、迁徙时间、繁衍扩散、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梳理宗族的源流、繁衍及分布情况.皖西宗族姓氏起源有以国、封邑、官职、名、地、上赐为姓,还有复姓简化,因避祸改姓...  相似文献   

4.
萧龙士先生,原名品一,字翰云,斋名墨趣斋、堂号百寿堂。我国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名誉主席、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民盟盟员、省文史馆馆员、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5.
吴敏 《老友》2015,(3):18
到浙江表叔家走亲戚,见他家墙上高悬着一个匾额,上面"四知传芳"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见我看得仔细,表叔告诉我,在他们诸暨、湖州等地,许多杨家的房屋匾额上,都写着"四知传芳"或"清白家风"的大字。这里杨氏还多以"四知堂"等作堂号。许多杨姓宗祠通用联也是"四知传家永;三公世泽长"等等。表叔说,杨家后人是以此纪念自己的老祖宗杨震,也以此激励自己把清廉家风传承下去。听表叔提到东汉时的杨震,我马上就想起他在荆  相似文献   

6.
杨丽琼 《今日南国》2007,(14):73-74
袁义达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中国姓氏"及"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的研究上。他的科研成果,成为许多姓氏寻根问祖的可靠依据,人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迁移,甚至血型特征。近日,笔者敲开了袁义达位居北京天通苑的家门,听他讲述中国姓氏,谈论中国姓氏与遗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家风是一个家族成员共同遵守的良好传统风气。家风的凝聚,常体现在一些家族的堂号上。旋马堂是李姓的堂号,体现的是廉洁家风,典出北宋名相李沆。李沆为官正直,生活清俭。他在京城封丘门内建宅院时,大厅门前只能让一匹马掉个头,被称作"旋马家声"。李姓后人遂以"旋马"为堂号。廉洁也是杨姓的家风,东汉名士杨震升任东莱太守,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怀藏黄金10斤送给杨震。杨震严词拒绝,王密说深夜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  相似文献   

8.
对"范跑跑、楼脆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进行考察,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视为构式语法理论中的构式,并将其形式化地描写为"N+XX"形式,其中N代表名词性成分,XX代表重叠的动词、形容词和少量的名词。"N+XX"构式存在两类句法表现形式:姓氏名词+XX,指物名词+XX。这类构式具有规约性构式义,即整体性否定意义和贬义性情感评价色彩。与这种否定性的贬义评价色彩相联系,现实语境中,人们使用"N+XX"这一构式时,传达出讽刺、揶揄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雨文 《老友》2012,(11):55-55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堂"的释义为:正房,高大的房子;可以用来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被称作堂;还可以用作量词。而我国的许多中药店在冠名时也经常称之为"堂",例如:济生堂、同仁堂、长春堂、四知堂、太安堂等等。那么,这些药店、药企、诊所等为何要称之为"堂"呢?我们知道,中国的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汉末纷乱之世,疾病流行,给人民带来了深重  相似文献   

10.
在华人数以千计的姓氏中,最古老的据说是"姬"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可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中叶,由于国内外历史条件的巧合,中国人开始大批移居加利福尼亚。当时的移民主要是广东沿海一带的单身男青壮年农民。在跟白种移民的激烈竞争中,华侨深感团结互助之必要。他们在异国他乡首先可以依赖的是宗族堂所;其次是华价的会馆;第三是华侨的会党堂号。总的说来,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是海外华人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另外一种"舌尖上的胜利",则出现在不少公关稿件的标题上——秒杀XX,完爆XX,充满了鸡血和狗血。只是,这种无聊至极的文字游戏,难道读者真的就不明白吗?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流行,甚至更流行的,是营销策略和公关话术上的"舌尖上的胜利"。每天都在活色生香地上演着,而且有太多的品牌投身其中。  相似文献   

13.
《怀颍堂艺文丛稿》即将出版,作者嘱我作序,却之不恭便答应了。但此书涉及学科甚广,有些问题我个人缺乏研究,实在不敢称序,只能就阅读校样所得,写出一些感受和看法,供大家参考而已。“怀颍堂”是袁喜生同志的堂号。喜生原籍颍河之滨的临颍县,他深怀乡情,故以“怀颍堂”为号,今又称自己的集子为《怀颍堂艺文丛稿》。著者长期执教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教过文艺理论、写作、书法多种课程,近些年任职于河南大学出版社,依然接触文史领域诸多学科。他处事认真,且又勤于思考,近20年来结合教学和编辑工作进行研究,撰写、发表相当数量的文章,本书即为从…  相似文献   

14.
聊姓氏     
田叶 《社区》2012,(23):9-9
不少姓氏是中华文明史发展的见证。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除了人们熟知的百家姓外,还涌现出一些有趣味的姓氏。  相似文献   

15.
正"小时家里有红白喜事,挂出的灯笼上都有‘天水’的字样。父亲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姜氏的堂号,我们是姜子牙后裔,先祖的发源地在甘肃天水,所以以‘天水’为郡望。"--姜氏"宗"字辈的姜嘉镳如是回忆。历史几经鼎革。战事、灾荒,姜氏后裔大批迁徙,分散于全国各地,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6.
"XX地V"为状中偏正结构,"XX"为"名 名"/"数量名 数量名"/"数量 数量","V"为光杆动词,"地"音"de",书面上写作"地".把三种不同形式的"XX地V"结构放在一起考察,分析了其句法、语义和语用上的共性和个性,指出这种特殊形式的结构有一定的语用价值和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持续高烧的"文化寻根"不是"寻根文学"所膜拜的西方现代主义,全球化促使"文化寻根"正视家谱学尤其姓氏学,只有走进真正的乡土建筑中才能寻见"文化"之"根"。以祠堂(含牌坊)、庙观、戏台为代表的乡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乡土意识"物"的凝固,印证着宗族、宗法、忠孝节义、仁义礼智等儒家道统,是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之有形外化。乡土建筑存留家谱,镌刻姓氏,因"土"而"乡",最具中国性与中国质,破浪于国际传播之潮头。文化寻根必须摈弃"他者"的旁观视点,唤醒文化自觉,捍卫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建构国家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模因"XX门"的衍生及广泛传播既符合语用经济原则,又体现了强势语言模因的高保真度、长寿性和多产性特征,还体现出显著的变异性。从以"水门事件"为蓝本的语言模因"XX门"在国内新闻媒介的复制与传播及其传播过程可以看出这一点。模因论给人类的语言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其变异性更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没有人愿意和其他人分享同一个名字,但是叫一个独特的名字比如"wang@"目前还不被允许在一次同名同姓见面会上,20多岁的刘芳的经历颇让人"同情"。高中寄宿第一天、大学新生分宿舍,两次他都被分到了女生寝室。人们在见到刘芳之前,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位小伙子。在这次见面会上,他也是诸多"刘芳"中的唯一男性。一个名为"中国姓氏权威"的博客近日公布了"中国重名最多的50个姓名",根据  相似文献   

20.
姓氏谈     
中国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家族是以婚姻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我国古代社会,姓与氏最初是分开的.《通志·氏族序略》”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践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