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浙江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只有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就迫切需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它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并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浙江省乡村旅游升级存在本土文化挖掘不深、缺乏品牌文化,产品雷同、开发程度不深,乡村旅游营销方式落后等问题。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应该做到:突出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立足乡土,打造精品活动项目;拓宽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升级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构建"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全面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丽中国"乡村旅游能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方向,能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区域旅游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以开发经营主体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旅游产品项目类型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美丽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应创新旅游资源依托,拓展开发经营主体,丰富产品项目主题。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具有全新的内涵与特征,即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升农民幸福指数的幸福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美化乡村环境的全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全新模式、传承乡村文化与农业文明的重要推手.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乡村旅游应坚持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科学规划、力避盲目开发,完善旅游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显特色、打造精品,完善利益分配与调控机制、确保各方利益均衡,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乡村环境优美宜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由于注重资源再利用、关注环境、节能减排,因此循环经济符合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乡村旅游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具有天然的条件.文章梳理了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乡村旅游效应,提出乡村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以安徽贵池霄坑村为案例地,分析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在霄坑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应用,提出了霄坑村旅游发展的其他低碳旅游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国内乡村旅游包含"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的理念,它与传统旅游有着本质的区别。乡村旅游的心理实质是对特定地域的向往,是对与自己的往昔存在必然关联的地域文化的一种特殊情感,乡村旅游开发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本文通过对南宁石埠"美丽南方"乡村旅游景区发展现状的分析,论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及优势劣势,并就其在开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促使乡村旅游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受到世人广泛的关注和认同.低碳旅游借用了低碳经济的理念,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新的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鉴于我国国情和乡村旅游自身发展的需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成为其不二的选择.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将低碳经济观和低碳生活观与政府、企业、景区、社区、旅游者的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肩负起各自的环保责任,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我国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保障,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六个环节中实现低碳旅游行为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基建和5G网络商用的助力下,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可存储和可追溯等优势的新媒体成为乡村旅游传播的主要阵地.乡村旅游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产业之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乡村旅游新媒体传播的新特征、传播受众的行为特征、新媒体传播的着力点和传播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可为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借力新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也助力实现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进而夯实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商品中"文化"的价值随之增长。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于人们对"文化"价值诉求的增强。乡村旅游开发的实质是为游客提供"文化产品",即"卖的是文化",因此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同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旅游目的地居民才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保护传统文化。文化、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具有内在紧密联系的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是一个实践意义很强的问题。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作用,发展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市场拉动力、政策、环境、物资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支撑力、社区居民推动力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系统模型。如何实现二者协调发展,需注重保持旅游村寨的地域文化特色,保持旅游村寨的乡村性,注重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注意乡村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统一,以实现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大致经历了旅游扶贫、农家乐、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四个阶段。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开展乡村旅游活动能够促进"三农"建设,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引起了政府、业界、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大同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需求膨胀、供给拉动、政府驱动与营销促进四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政府在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转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国外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观点及其借鉴、"拉美陷阱"及其启示等4个方面构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从江西来看,国家工业化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农村发展的新时期、"两大国家战略"同时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不断推进等4个大背景和因素为江西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业态形式。巫山县是长江黄金旅游水道的重要节点,是传统的观光型旅游目的地。随着巫山县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实现农业、旅游业的产业转型及升级改造,以及全力打造"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加快"巴渝魅力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的出台和启动,巫山县乡村旅游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SWOT矩阵分析方法对...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以2004—2020年发布的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了"一号文件"中乡村旅游政策的供给演进路径与关键内容.研究表明:中国乡村旅游政策的供给演进路径总体呈现"起步阶段-缓慢推进阶段-快速推进阶段"的变化趋势.政策核心内容在于乡村旅游的资本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载体、乡村旅游的发展形式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这些政策内容,实时指出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纲领性,为中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路径.未来乡村旅游政策将着力于继续加大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重视和鼓励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创新、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建设运动的新理念、新尝试、新阶段,当前的发展面临如何激发农民的主体性与应对乡村社会问题的困境。由此,本文以社会工作为理论视角,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理论、参与发展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三大视角,并对社会工作介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乡村衰落问题,始于近代的乡村衰落归根结底是乡村文化的衰落,内因在于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重事业而非产业。因此乡村振兴根本上是乡村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路径之一是乡村文化的产业化。用整体主义和文化自信的历史与文化观念看,乡村并非文化的空场而是富集区,乡村承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以物质和精神的形态凝固下来。通过发掘乡村文化的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以集约型、内涵式、品牌化的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文化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产业、影视产业等,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建设富裕乡村、美丽乡村、魅力乡村、创意乡村,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发展。在系统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次对我国的乡村旅游人才进行了总结和定义。山东省作为我国首批发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现阶段凸显的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以山东省为例,运用大量相关数据并绘制多样图表,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政策支撑等方面对省内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系统评价了山东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典型问题与发展实际,并在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和亮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无论是对旅游业本身,还是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都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分析了我国开发乡村旅游的经济与社会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打造"经济升级版"是大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力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必将相互作用,产生诸多互动的机会和可能。在此背景下,探讨大同乡村旅游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途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环境在乡村旅游中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一方面,乡村环境既是乡村旅游重要的吸引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环境资本;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政策问题和乡村本身的落后性制约着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了乡村旅游环境建设。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环境政策实践分析,在建立乡村旅游环境综合改进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优化路径:第一,国家政策向乡村旅游环境建设倾斜;第二,制定乡村旅游环境建设专项政策;第三,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旅游规划;第四,增强社区参与权利;第五,加强综合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点状供地的实践困境及破解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土地供应则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前提。乡村旅游用地具有权属集体性、类型多样性、利用复合性、价值乡村性、建设用地分散性等突出特点。点状供地作为新型的土地供应模式,符合新时期土地利用活动的发展规律及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方向,降低了建设活动对乡村土地农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影响,与乡村旅游的用地特点十分契合。目前乡村旅游点状供地面临点状供地模式缺乏立法支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模糊、生态保留用地利用的稳定性不足和适配村庄规划缺失等实践困境,应在赋予点状供地模式明确的法律地位、将旅游用途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范围、优化生态保留用地的取得方式、编制兼具"刚性"和"弹性"的村庄规划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