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水井的出现,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表现和重要特征,与水井相关的文化观念也渗透到原始先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诸方面,从而产生了许多与水井遗迹有关的无形的文化现象。以先秦水井为考察对象,初步研究先秦时期我国水井文化现象,以期拓宽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李民同志在前几年写了《尚书与古史研究》,现在又将出版《夏商史论集》,二书可说是姊妹篇。我高兴的看到这两本书里对先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专题研究。从尧舜时期的氏族部落及其联盟开始,夏代及夏文化问题,商族的起源和商文化问题,夏代国家的形成问题,夏商的活动地区问题,商代农业问题,盘庚迁殷的问题,直到洛邑与成周诸问题,二书均细致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三峡夏商时期考古文化》以三峡地区夏商时期考古资料为线索,从多角度对三峡地区夏商时期的历史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的土著文化是三峡地区的主体文化,往后过渡到夏商时期的巴文化.该著作又从考古发现的古文化遗存揭示出夏商时期长江洪水的发生及远古时期长江河床、河道走向的演变,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到三峡地区夏商时期社会变迁历史及古代水文信息.  相似文献   

4.
新石器时代及其以后的石斧,是人类较早的定型工具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长江三峡地区西陵峡区域夏商时期文化遗存中,发掘出土了一种夹柄石斧.这种夹柄石斧是三峡地区先秦古居民发明的一种复合型工具.将其与手握类石斧进行使用性实验和比较,证实夹柄类石斧在生产方式和工作原理方面具有较大的科学性,显示夹柄石斧是夏商时期西陵峡区域独具特点的区域文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夏商之际夏遗民的迁徙欲论夏商之际夏遗民的迁徙,首先,需就夏商之际的年代问题略做说明。关于夏商之际的年代,近年来,考古学界根据自龙山文化至殷商文化的器物排队序列和碳十四编年体系,以及对有关考古学文化遗存内涵的分析,就夏商之际的年代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看法。从历史年  相似文献   

6.
由邱文山、张玉书、张杰、于孔宝合著的《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2003年8月山齐鲁书社出版社。《齐文化与先秦地域文化》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该著作从横向比较的角度,为先秦各地城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齐文化是先秦地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齐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并非起于当代,但对先秦地域文化研究得较为深入却以现在为最,这股研究先秦地域文化的热潮兴起于改革开放以来,其主要表现为以先秦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先秦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 ,频繁的战争实践活动和各种思潮的勃兴 ,为军事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先秦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时期 ,初步成型于西周时期 ,渐趋成熟和繁荣于春秋战国 ,并呈现出阶段性特色 ;先秦军事思想大致可分为 4个流派 ,3种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是中国颈饰习俗起源、形成的重要时期。生活水平低下的史前先民已通过对具有一定硬度且有耐性、美观的物品进行加工来装扮自我,其审美现象背后,隐含着思想意识上的原始追求。夏商时期,颈部装饰已显现侈华,贫富、等级初露端倪,饰品形制和表意更为复杂化;至两周时期,颈项装饰升华为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当时的人文精神、文化意识融为一体,成为人们行为举止、社会地位、等级秩序、礼仪制度的象征或外在标识。先秦颈饰习俗形成和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透视出先民精神追求的发展历程,并以此推陈出新,固化为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对中华民族后世习俗乃至各种制度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的历史教育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产生、由自然形态的历史教育到有意识的历史教育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大致来看,夏商时期历史教育基本上仍处在自然主义教育阶段;西周时期出现了自觉的、有意识的历史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私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撰述的增多,极大地推动了历史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丰富的汉代水井遗存显示出汉代水井文化的重要性。水井在汉代有诸多文化含义。首先,祭祀与追思,神格化的水井成为汉代人祭祀的对象并引申出追思名人水井的文化现象;其次,灵异与灾变,水井异常的情况常与时局相联系,令汉代人形成敬畏的心理认知体系;再次,死亡与恐惧,与水井有关的死亡生发出了危险与恐惧的文化意象;最后,闭塞与隐匿,水井的特殊结构衍生出闭塞与隐匿的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1.
先秦时期,玉的审美价值不仅得到了较为系统地发掘,而且已经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现了政治化、宗教化以及道德化的发展趋势。先秦时期的玉崇拜,不仅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烙印,而且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之中,深刻影响了后世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公对远古和夏商文化的整合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确立了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发展、健全了西周制度文化,整理、修订了"六经",为儒学的创立奠定了文化基础,使中国由自然宗教发展为具有伦理宗教水平的文化形态.因此,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先秦私学的特点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教育团体和学术派制 ,先秦私学打破了政教合一的旧体制 ,成为独立于王室政务之外的教学场所。它以灵活自主的办学方式吸引了众多人士入学就读 ,承担了培养人才的重任 ,不仅开创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促进了学术的平民化和教育的社会化 ,而且对推动社会转型、思维创新和文化典籍的保存也功不可没 ,成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官方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文化阐释的演变 ,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标识、改造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 ,则是推动文化阐释演变的切入点。严复运用先秦文体所独创的一套话语系统 ,不仅有助于涵化中西文明 ,而且为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开辟了路径。严氏译著形式复古实质开新的文化阐释 ,源于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和异质文化的强势冲击、旨在应对转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 ,实现文化载体的复归与超越 ,既昭示社会文化的变革、亦折射出思想启蒙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考工记》服饰染色工艺研究——试论"钟氏染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是成书于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典籍,其中的《考工记.钟氏染羽》篇记载道:“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详细地描述了先秦的服饰染色工艺。虽然此处是针对染治鸟羽而言的,但其工艺技术和内在的文化意蕴却是和染布帛相同的,从侧面体现了先秦服饰艺术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以《搜神记》中之妖怪故事为考察重点,具体论述了自先秦两汉时代至六朝时代"妖怪"概念发生的变化。在先秦两汉时代,它主要指一种具有预兆性的反常现象;在六朝时代,它的概念则与"精怪"的概念逐渐混淆起来,其主要意义则为精怪、鬼魅之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北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经历了3次较大的波动和若干小波动,先秦时期文化可以分为至少4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自然环境及其演变对该地区先秦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制约和影响,人类开发对脆弱的西北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增加,但并未超出环境的承载范围,先秦时期的人地关系总体上比较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的黄帝观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时期的黄帝崇拜肇始于祖灵崇拜,黄帝的文治武功构成为黄帝崇拜的重要内容,并引发出先秦诸子的借黄帝立言。尽管诸子笔下的黄帝不尽相同,却有着本质上的认同。正是在这种思想背景下,黄帝成了“成命百物”和“垂衣而治”的圣王,又进一步被尊崇为华夏族的祖先,并由世间走上神坛。黄帝人性和神性的纠葛并不能得出“神话历史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