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原因,土家族诗人田九龄的诗作中亦有道风禅韵.具体表现为"昆仑玄圃漫悠哉"的求仙意念,"处处烟波泛短艘"的生活意趣,"真人曾未竺西游"的尘世慨叹.  相似文献   

2.
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出现了众多诗人和诗作。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组诗的形成与此间文人集团的出现、朝廷宴饮风气及文人的研习与拟作有关。它以独特的形式折射出时代的文化意蕴和文人心态,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古代文人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以前的土家文人创作 众所周知,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文人是借助汉语进行创作的,这就要求土家族志士勤学汉文,掌握较高的汉文知识和写作技能。历史上的战乱、商贸、技艺交往和民族融合,又为学习汉文和汉文传播提供了可能性。土家族从“巴人”到“华滋卡”的民族发展历史,与汉族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秦至隋,土家族先祖巴人受治于汉廷的时间尚短,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我院中文系副教授祝注先同志根据彭勃元编的《溪州古诗选录》、向洲河编辑的《桑植诗选》、祝光强等编辑的《容美土司史料汇编》、自新明等编纂的《川东南民族资料汇编·土家族文人作品第一集》以及他本人从有关县志或作品中选取的5000余首土家族历代文人的诗作,经过筛选、加以注释的《历代土家族文人诗选》已于1991年1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作为土家族文学史上最早的两位诗人,田九龄和田宗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向往汉文化的外向情结。容美土司的闭塞落后、土司制度的专制黑暗与汉文化的相对发达,以及他们个人的理想追求是这种外向情结的生成因素。这种外向情结体现在他们的诗歌中,主要是对汉文化名人的倾慕,同时也影响到了其诗歌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6.
重庆土家族土司文学的体裁以诗歌为大宗,散文次之,词有少量作品传世,题材较为全面,反映了重庆土家族文人文学在明清时期的水平和成就,实现了从客籍而本土的转移;重庆土家族土司文学作家亦曾结集作品,其集惜多不传。  相似文献   

7.
元代庐陵文人刘诜的文学成就突出,其文论思想很具个性特色。刘诜提倡学古,又讲求新变,其个性追求中有文学求真的精神。他讲求“心”性与“道”“理”结合,这又要求文人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追求“清”“和”的美学理想,他所说的“清气”“和气”具有特殊内涵,是内奇杰而外清和。刘诜的个性求真和对文学精品的追求,最后还是回归和落实到在素朴幽奇之境中所进行的个体心灵体悟和感味。  相似文献   

8.
李国文 《社区》2009,(2):44-45
苏东坡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文学大师。九百年来,他像一块兀立不动的文学基石,支撑着中国文学史。伟大的文人之所以不朽,就因为他是一“代”文人,这个“代”,代表着一个年代,一个朝代,也代表着一个跨越历史进程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因其个人生活际遇和文人气质过浓,陷入文学与革命、家庭与革命的矛盾中,在遭受左倾路线打击时多忍让、少抗争,一生坎坷,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位悲剧人物。临终前由于“不能自己的冲动和需要”,他写了死后备受争议的《多余的话》。该文中“历史的误会”、“对政治不感兴趣”、“半吊子文人”等,反映了秋白眷念文学、厌倦党内斗争和对自己的文学成就不满的思想。他的悲剧缘于党处于幼年时期的不成熟,受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以及其自身经历和文人气质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三曹”诗歌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以诗歌为代表,以“三曹”为核心。把握了“三曹”诗,便把握了建安文学,把握了我国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把握了五言古诗“彬彬之盛”的时代。本文拟就“三曹”诗作一比较,以就教于同行。 第一,从数量和题材上看。 曹操“身亲介胄,务在武功”,不过“息鞍披览,投戈吟咏”,故其诗不多,流传至今者仅二十首;题材上也多限于政治、军事、民情等重大社会问题。建安诗人大量抒写的宴酣游乐诗、男女风情诗、寄赠应答诗、曹操绝少染指。  相似文献   

11.
李商隐悼亡诗是创作主体对世俗婚姻生活的人伦价值、情感价值的重新发现和追悔,悼亡诗中亡者王氏成为李商隐余生永恒的眷恋,从而使其对早年的浪漫追索兴味顿消。  相似文献   

12.
论辋川诗境     
文章从王维的思想源流探讨辋川诗境。王维在狂与狷的两极之间,关闭自己的柴扉,监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自然境界中自我的泛化与发现。辋川诗境是一个避世的世界,是一个藻雪精神的世界,是一个士大夫情结的物化世界,是孤独内心的消散世界,是色相俱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火的洗礼,灵的颂歌——评劳伦斯诗歌中“火”的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伦斯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文学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通读他的诗歌,会发现"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火"体现了劳伦斯对爱情的理解,表达了最美丽、最智慧的人性,而且代表了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力量。旨在通过对"火"的意象的分析,探讨劳伦斯作品的主题与劳伦斯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4.
朱敦儒作为著名的南渡词人,其创作以“靖康之变”为时间断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之词清新俊爽,而后期之作则沉郁曲折。即便晚年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词也是在故作放旷的掩映下透露出悒郁难言的哀思。与人生经历相对应,其心路历程的曲线走向呈现出先扬后抑,春风得意的早年与郁郁而终的晚年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一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与之相偕应,艺术上也表现出来了这种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5.
马洛创作的浮士德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英雄。对其悲剧的理解应当置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语境之中。浮士德的悲剧在于其追求理想和世俗生活中的罪恶性与这一时期的秩序观,基督教新教信仰和人文主义世俗理想的冲突以及其自身理性和欲望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晚年诗词不少 ,《七律·洪都》是其晚年诗词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之一。它在风格上具有青壮年时期诗词那种豪气张扬、气势雄浑的一贯特点 ;它在内涵上 ,不仅开创了描绘他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设计所实行的现实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模式“新天”蓝图的美好景象 ,而且表现了他在艰辛探索中急切进取的伟大政治家情怀。毛泽东的这首晚年诗 ,慷慨壮烈 ,读来令人激情满怀、品评味之无极而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7.
郑观应的诗作多为"直记其事"的"杜陵篇",而非意在言外的神韵诗;郑观应的以书写"诗史"自命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他熟稔于心的"神韵派"诗论存在多重差异与对立,这种对立并不意味着郑观应在诗学观上的自相矛盾,只是凸显了艺术理想与现实需要的差距。郑观应深知自己的诸多救世诗难称大雅之作,但出于"救国苦心",他还是要以诗的形式"大声疾呼",以达到启蒙醒世的功利目的。这正是少学老庄、"不愿封侯愿学仙"的郑观应的无奈,也是他的伟大之处。他本可自度,却不满足于自度,他还要救世度人;他本可唯美,却不甘于唯美,他还要以诗劝世。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救亡压倒了审美。也就是说,郑观应出于"为人生"的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搁置了他的诗学理想,其仁心侠义,足当诗侠之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实则也是哲学思想来研究李退溪的诗作,同时又利用李退溪诗作和儒家思想来理解和诠释海德格尔的哲学,由二者的双向互释来理解李退溪诗作中的士的精神。海德格尔的"存在"乃是儒家的"生生"、"天地之心"。李退溪以其自觉的归隐实现了本真的存在状态,他的诗作表明,他把握了这个"生生",从而通达了"存在",获得一种与物同体的快乐。这种快乐也包含兼济天下的情怀。由通达存在,士获得了一种影响世人的存在的力量;而海德格尔的通达存在则谈不上是一种快乐,甚至是一种枯寂。  相似文献   

19.
屈原在巫风激荡崇尚自由的楚文化圈中生发出一系列浪漫壮观的"神游"畅想,而诗人的执着精神和故土情怀又使这份浪漫畅想包蕴了深厚的现实情怀。这个时而虚无缥缈时而又充满人间气息的"神游"世界里,呈现出诗人与楚文化之间的离合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造成诗人悲剧必然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沦陷区诗人南星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共性,它们具有浓厚的古典主义情调,和谐宁静.而"庭院"一词,作为他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这些诗歌内部空间的自足与封闭.而作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特例的<沉忧>则象征着对"庭院内的世界"的突围.它和南星其他诗歌一起,反映着诗人的创作心态和时代语境耐人寻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