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黄文正 《天府新论》2006,42(6):33-35
从历史与学理考察的深层必然性方面看,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不同的西方哲学理论样式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的规定与展开;不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近代的知识论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都是生根于形而上学的内在逻辑之上所衍生的不同的哲学理论样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哲学的命运本质上  相似文献   

3.
哲学本质是形而上学.哲学的形而上学体系既维护着自身的内在一致性,又在其延伸的过程中发散着某些局部环节的变化性.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就其内部理论结构而言,必然是板块式的、粘连的、一体的.这一结构的规定使得哲学的内容以自然倾向和梯度式的连接尽可能地趋近于板块的核心,尽可能地依附于中心地带的本体.可以说古希腊早期建构的哲学样式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内敛”的规定,这一点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得以清晰的展示.而其后的哲学发展趋势则是在哲学的“内敛”功能不断地放大,并升至其顶点后,逐渐转向哲学“外溢”效应.这一哲学延伸的现实可能性使得哲学的“内敛”效应减小, “外溢”功能加强.在哲学的“内敛”与“外溢”效应此消彼长的过程里,可以观察到哲学的演进走向和哲学趋向于现实的可能的内在动力.从这一向度出发,可以在更深厚的现实根据上把握马克思哲学出场的历史境遇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古希腊哲学语境中,主体指代了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和本体;在近代哲学语境中,主体彰显为一种万能无限的理性认知主体.马克思站在实践哲学的立场,以有限主体取代传统哲学中的绝对无限主体.这一置换并非一个简单的否定过程.在颠覆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构架、实现思维方式根本转换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时间与历史命题并对之加以合理解释,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主体性理论的革命,建构了自己的实践主体性理论.  相似文献   

5.
孙利天  刘梅 《社会科学》2006,4(12):160-165
西方传统哲学在其本质上是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而超越西方传统哲学也就是要超越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既要内在于意识,又要超越意识自身,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所以,内在与超越是内在意识形而上学乃至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焦虑。而摆脱这种焦虑的可能道路就是走向非哲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内在超越"与哲学的批判本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在批判"为根据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批判由于其"外在性",被证明是一种无根的、独断的和独白的,以否定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归宿的批判.要克服哲学批判性的这一深层困境,就必须克服"外在超越"的哲学前提和思维方式,在保持哲学超越性视野的同时,消解其外在性及其由此所带来的抽象性与独断性,实现从"外在超越"向"内在超越"的转换.在实践哲学的范式内,马克思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理解哲学的"内在"与"超越"的关系,从而实现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使哲学的批判性真正成为了内在于现实生活同时超越现实生活的真实力量.由此,哲学批判的主题和内容不再来自于先验的理论原则而完全来源于生活实践;哲学批判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对现实世界的裁决和评判,而成为生活实践的内在环节与推动力量;同时,哲学批判的实践理性转向集中体现在了哲学批判的思想旨趣和理论功能上.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看来,理性形而上学借助与资本逻辑的"共谋",在资本时代完成了对人的抽象统治和意识形态控制。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就是通过把对形而上学"现实运作"的批判和对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的批判内在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双重瓦解和超越。  相似文献   

8.
张运松 《东岳论丛》2004,25(1):161-164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因各自的原因(或者是追求先验的形而上学"本体"或者是有意地回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未能真正解决好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这方面找到了一条切实的途径:从思维的现实对象上去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因而,哲学的基本问题获得了辩证唯物的解决,在其现实性上,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生成的历史地发展着的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传统哲学的世界观以预设的本体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借助于形而上学的抽象思维而确立。然而,内在于意识之中的哲学所信守的那种不变的世界观解释,在面对意识之外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时,客观上必然引发哲学的世界观发生变化。马克思新世界观超越了传统世界观哲学的局限,它从人的自身生存活动中去寻求人的活动的价值与意义的根据的理论尝试,是对人与世界存在与变化的现实的、科学的、历史的回答,它实质上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了。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与人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但由于它们的哲学立足的基础是片面的,导致它们的理论不可能根本克服传统哲学的弊端。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是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内在统一,能够根本超越传统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1.
人类解放包括“观念的解放”和“现实(物)的解放”两个环节.德国唯心论哲学完成观念的解放,而马克思则通过实践的批判,完成“物的解放”.康德的对象化原理被马克思改造为实践的对象化原理,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而马克思的实践的批判构成黑格尔绝对精神客观化的现实环节.马克思对现实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的革命的批判,是以“物的解放”为基础的“观念的解放”,因而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12.
13.
"经济学帝国主义"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理论现象。西方社会对其进行的理论论争由来已久,对其理论基石、缺少伦理维度和市场腐蚀等问题都展开了批判和反思。而我国学界对之进行的理论反思却还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了解西方社会对之进行的理论批判,以便于我们正确对待"经济学帝国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人生在世,过好"人"生是人应尽的责任。高明无私覆是天之道,厚薄无私载是地之道。选择效仿、修存天地之生生不息的无私覆、无私载的大德,便是人之道。天地最大的功德在于生养万物,圣人最大的宝贝在于居于令人崇敬的德位。以仁存心,以义存心,以礼存心,以信存心,以仁义礼信践行,念念为善,孜孜行善,这就是人之为人的修养责任。修存"生"之大德,守保人之尊位,从而能够正其位凝其命。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价值观。和谐价值观追求人与自身、与自然、与社会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优化状态和理想关系。对于人来说,和谐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意蕴,是人的类(社会)本质实现的关键要素。价值观意义上的和谐,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的,因而是以人为本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考察孔子对晚周"文敝"的深刻反省和孔子立教之初衷及《论语·八佾》各章章旨可以看出,孔子之道可谓文质彬彬之道,是"人"与"文"张力被措置到恰到好处之道。礼仪中人的真性情在孔子这里构成了礼之本、礼的本然义旨;《八佾》全篇中绝大部分皆辐辏礼的本然义旨。从"人"与"文"的张力进入,自"礼之本"理会"绘事后素"章的旨趣可能是一条可靠的入路,即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画之事当后于素朴的底色。郑玄一系说的根本破绽在于混淆了作为"质"的德之端倪与可以"文质彬彬"视之的德本身。  相似文献   

17.
戴永新 《齐鲁学刊》2015,(2):108-112
《远游》作为一篇独具特色的楚辞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五行思想。诗人远游的路线为中、东、西、南、北,这种仙游的路线是明确的五方的观念。五方思想从殷商时期就已产生,而四方巡游从尧舜禹时代业已作为施政模式,并非战国以后神仙家和五行合流之后的产物。虽然《远游》中的四方之帝神和五行说中的五帝、四神几乎一致,但我们不能因此便断言其乃秦以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19.
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新发展,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高校担负着研究、传播科学技术和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高教改革,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