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自成立以来,以其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不断地拓展理论视域,规范研究方法,彰显学术价值,力求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他者经验。文章通过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性质这一"元理论"问题的思想争论与学术争鸣,树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意识,坚定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根本立场,运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学"研究方法,创造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思想理论新形态,展现当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本土化是目前中国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学科来源、历史发展、对外来教育理论的应用等方面,中国教育学都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缺失;在中国传统经验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学服务于中国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本土化的中心内涵;实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可从建构中国式话语体系、转变传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构建逻辑体系、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理论的兴起与发展经历了"同化论"、"文化拼盘"、"跨文化交流"三个阶段;与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比较教育学,应以多元文化的研究视角,对教育进行跨文化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比较教育学研究应增进对多元文化理解,尊重异文化之个性,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共存的教育问题,以促进本国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理论思维与教育学原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的原创话语是对现时弘扬创新的语境与教育学自身的困顿的回应.论文通过反思教育学的困境,揭示了中国教育学百年发展中教育理论思维的缺位,阐释了教育理论思维的建构对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时期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30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在多方面重现生机,在教育思想引介和国家教育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重庆市比较教育学学科主要集中在西南大学.经过长期的发展.西南大学比较教育学科在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跨文化教育比较、各国教育制度比较、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与特色.今后重庆市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思路应包括发展学科特色、突出实用功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学术合作与交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将同属于比较类教育学研究的比较教育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对比,发现二者在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上是完全吻合的.作为先行者的比较教育已经走完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即将要走的路程,对此,从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包括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整体性研究和创新科学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以期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关于军民融合的中美比较研究中,呈现出研究主体单一、对策研究薄弱、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欠缺以及话语体系失范等现象。亟待通过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国军民融合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话语体系,来深化军民融合研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表征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建构者。该书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涉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分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发展历程进行解读基础上,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变迁的轨迹。在综合内部和外部社会语境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目标、基本策略,预测话语发展趋势,从而建构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该书内容完整、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初步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理论体系,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术话语体系乃是一个时代学术面貌及其走向的真实映照,也是事关学术生存发展命运的核心问题。基于教育史学科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学科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以及与国际学术界平等对话、提升中国教育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应该从中国教育史学科中固有的学术取向、知识系统、理论范畴、学术词语等方面入手,坚持立足时代场域关注教育现实、立足中国实践着眼学科未来、立足本土资源放开学术胸襟、联合两岸四地共建学术家园等基本路径,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探和深化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学者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域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一研究过程表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始终与国家意识形态发展、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紧密相关:一是在"他者论域"和"本土困境"的冲突中产生了"自我意识"的强烈彰显;二是采用"归纳的理论化方法"构建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三是在"实践导向"的影响下发生了由"实证"到"批判"的思维转向。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学论研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比较教学论学科地位确立、研究主体扩充和研究阵地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话语体系不统一,缺乏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研究主体学术背景单一,研究客体界定模糊,缺乏与相关研究领域的有机融合;研究成果分散,缺乏统一的学术研究体系等。基于上述问题,文章认为:比较教学论研究在未来应强化话语体系建设,寻求比较教学论研究的一般理论逻辑;突破单一研究主体现状,促进教学论学者与比较教育学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改变比较教学论研究的模糊地位;广泛关注研究成果,重视高校比较教学论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科属性。  相似文献   

12.
理论分析框架的整合不仅是比较教育学理论发展的基础路径,也是当代比较教育研究不断完善自身体系的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两大理论分析框架——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前者强调运用科学实证的研究方法概括出整个教育系统的一般普遍规律,后者侧重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为特定教育对象的发展提供决策服务。二者的比较加强了比较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包容、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不断促进比较教育研究体系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叶,借鉴外国教育经验的迫切要求使得日本比较教育学科初步形成并快速发展,在欧美比较教育影响下进入了比较教育“因素分析”发展时期。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樋口长市是这一时期日本比较教育研究的典型代表,他阐释了比较教育的学科性质、学科目的、学科功能、研究方法等学科基本理论问题,揭示了比较教育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本国教育的学科功能,大力倡导对外国教育特质进行研究,发展了比较教育因素分析方法,开启了比较教育问题研究范式,拓展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引领日本比较教育学走上了系统化发展的道路。樋口长市的比较教育思想在世界比较教育研究中植入了东方文化视角,对日本乃至世界比较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学者叶雏廉对中西比较诗学的主要贡献是:通过质疑西方新旧文学理论直接应用到中国文学研究上的可行性,创造性地提出“文化模子”学说,以关注中西文化的互照互省。他对寻找东西方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架构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模子”为中西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是“跨文明研究”这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在方法论上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认为,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特色主要是“注重对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注重对道德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比较教育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已经开始从事比较教育的研究,并出版丛书和论著。国立中山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比较教育课程,对比较教育展开系统的探讨,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大约在二百年前,黑格尔针对当时各种“比较学科”所兴起的“比较研究”,以思辨的“比较方法论”视界作过透视。以此为背景,结合“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对“比较”在“比较学科”研究中的方法论功能作一番考究,就会发现:“比较”不仅是科学研究最为贴近的形式思维方式,而且是科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化,最终获得对研究对象存在的“本来”的理解的方法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钢琴学派对中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西方钢琴学派”的历史进行追溯的角度入手 ,分析了它对中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造成的重大影响 ,以及由此给目前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在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及理论建设等方面造成的严重西化问题 ,进而得出结论说 :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演奏方法和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比较教育传统上以国别和世界地区为分析单位容易导致不平衡和不全面的观点,指出有必要建立更加宽泛的比较教育概念范围,提倡并论证了多层次比较分析作为一种研究形式所具备的综合整理各单一层次分析结果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