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教学论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乏力,目前呈现出低位平稳发展的态势。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者们,围绕教学论的发展历程、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教学论的基本理论、教学论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这四大主题,进行了以思辨研究为主的探讨,为建构本土化教学论作出了贡献。但教学论研究依然存在不足:“大家”合作与跨学科合作研究缺乏;研究方法单一;教学论的基本问题模糊;学科体系本土建构路径不明等。教学论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从几个方面努力:第一,继续加强基本、核心问题研究,构建教学论学科体系;第二,关注实践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促进教学论实践品性的实现;第三,批判继承本土文化,建构本土化教学论;第四,加强对大数据时代教学论新特征的研究,促进教学论跨学科、融合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关于军民融合的中美比较研究中,呈现出研究主体单一、对策研究薄弱、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欠缺以及话语体系失范等现象。亟待通过改进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国军民融合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话语体系,来深化军民融合研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研究大致经历了孕育萌芽、多元发展、深化反思等3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师充当了研究的主力军,研究侧重点落在理论的思辨上,呈现出由阐述性研究转向批判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反观现有研究成果,仍存在研究主体单一、缺乏关照教育现实、本土特色不鲜明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学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体系结构比较完整,知识积淀丰富,研究视角宽广,研究方法多样,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队伍日渐壮大的繁荣景象.在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成就与问题并存是教学论研究的实然状态,教学论学科性质与研究范型上还没达成共识,研究范畴边界尚未明确,特有的话语体系还不十分明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论学科的健康发展.在新时期,教学论学科何去何从?我们以为,不断加强教学论研究的学科意识、本土意识、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促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多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注重实际问题解决又注重体系建构相结合,实现教学论研究由经验累积到科学综合,由简单抽象到复杂生成,由学科成长到弘扬学派精神,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应然之策.  相似文献   

5.
主体教学论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学论取其研究性质来说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征。它既要在整合各类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整个教学系统在启动、实施、完结等各环节中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特点及其规律,又必须及时依据现实教育对教学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向,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有助于教学实践的指导性建议。以主体活动、主体交往、主体发展为研究取向的主体教学论的确立,既是教育实践,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张敷荣先生是我国当代教学论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论思想既蕴含着时代特征又具有个体特质。对其教学论思想进行话语叙事分析,即是对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中关于“有什么”“为何有”“如何有”“有何关系”等问题进行回溯性梳理。具体而言,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中主要由五个方面的话语构成:“七教问”的教学论构成要素,“有专业精神的教师”和能据时空转换的教育者,“培养学生之创造的智慧”的教育理念,“自动学习中的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实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的教学理论。进而生成了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中的四个向度:融贯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时空延展向度,兼顾人与事的运行机制向度,并置思与行的发生场域向度,统整识与智的行动理想向度等。经由对张敷荣先生教学论思想基本话语和布展向度的分析,探析出其所彰显的多重现实意义,即在具象描绘中呈现我国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图景、在个体表征中描绘我国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群像、在历史梳理中预见我国教学论思想话语叙事未来、在思想叙述中探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路径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学论学科建设历程主要包括引进模仿期、探索融合期、发展分化期三个阶段。中国学者对教学论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回顾与反思20世纪上半叶教学论学科建设,可以发现中国教学论的发展亟待解决三个问题: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教学论与中国古代教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教学论学派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新时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0~2018年间国内“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统计发现“对外话语体系”研究时间虽短,整体发展态势强劲,聚焦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因、意义、价值、原则等方面;“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中国故事”“国际话语权”等是现有研究关键词,并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但现有研究仍需完善,如术语混杂、概念界定不清、学科间互动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受众分类模糊、研究视角广却缺乏深度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的灵魂,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建构与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党中央政策理念的指引下,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成为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以近25年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话语体系的文献为样本,主要借助CiteSpace研究工具,从外部样态、内部特征与研究热点三个维度,对国内话语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国内话语体系研究: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紧跟党政动态、时事热点,研究成果呈现出分化、扩展、创新的显著态势,但学科领域聚集单一、科研合作较为分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价值引领性与意识形态导向性,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理论来源与重要内容,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与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宣传互为表里;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中国话语体系与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两大类。未来,需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注重中西比较研究;深化基础研究,重视话语体系建构的底层思维逻辑研究;重视加强协作研究,推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0.
比较研究是古代曲论家用得多最娴熟的方法。正是借助戏曲与经典的比较,戏曲的地位才得以确立;基于戏曲与名著的比较,戏曲对传统文学的继承才格外醒目;通过戏曲与诗词的比较,戏曲的艺术本质才得以充分显现。考察古代曲论中的比较研究,可以触摸前人的认识历程,清晰地看到前人怎样通过比较而鉴别,通过鉴别来把握戏曲本质规律,从而推动戏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学习者的个人因素是影响学术语篇体裁学习过程的三大要素之一,但是在国内目前的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写作教学研究中并未受到重视。采用个案定性研究方法,以修读“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课程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学习日记、写作文本等数据,探究体裁学习过程中突显的学习者特征。研究发现,学生呈现出对以往二语写作经验的依赖、对论文写作规范的评判意识和对EAP写作任务中话语身份的模糊认知等三个主要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掌握新的学术语篇体裁知识和提高体裁意识。  相似文献   

12.
曹顺庆先生一直致力于比较诗学建设,成为公认的比较诗学大家.其比较诗学研究也经历了从古代文论到比较诗学、再到跨文化总体诗学的发展历程,不但对于中国当代比较诗学有开拓之功,其丰富的比较诗学学术思想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学术印痕,带给我们许多值得重视的启示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是二十世纪比较法研究的方法论基础,该原则来自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比较法的学术传统借用了社会学的功能主义原则,但却从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这导致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受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比较法研究中的功能主义原则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主要体现在缺少对功能概念的界定,未能提出一套观察功能的方法,过分关注相似性,忽视了文化语境以及对功能等值物进行评价时缺少合理的标准。功能主义原则应克服上述问题,并为之进行重构,方能找到出路,继续发挥其在比较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经历了兴起、独立研究领域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在这期间,研究者集中对何谓中国教育学史、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地位、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内容、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回顾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主要借鉴了外国教育学史的研究范式,这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自生性和原创性。中国教育学史研究者需在解决中国教育学史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明晰和把握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基本方向,深耕和拓宽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问题领域,明确和规范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书写逻辑。  相似文献   

15.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创建大国的伟大时代任务,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步伐,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应当积极配合,提升学科研究定位,创新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析框架,为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之路做出新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形象学理论研究在整体总论、基本问题探究、学科互涉研究三个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还缺乏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特色。我们应当在接受和整合其它学科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学理论,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是决定公共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学术为研究视角,对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反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学术研究意识薄弱、学术方法欠缺、学术情感淡薄、反思成果封闭化等问题。研究以教学学术理论为分析依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提出改善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唤醒基于学术研究的教学反思意识;开展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学反思行动;开展以学术团体为载体的教学反思研究;搭建教学反思研究成果公开评议、交流平台。以上策略可以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育研究中的学术合法性危机,表现为批判力丧失、解释力走弱、表达力衰微、创造力贫困等,其本因是研究者主体精神的缺失,外因是人文生态环境的恶化。欲变教育研究的学术合法性危机为教育学命运的转机,研究者就应当培植学术创造力,即怡养生成学术创造力的独特的主体精神、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激发学术创造力的充分释放、通过对学术个性的自觉追求抵达创造性学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的性质是指教育学这种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特征 ,它主要是由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决定的。尤其是研究方法对教育学性质的影响 :体悟、总结赋予教育学经验性质 ;反思、批判赋予教育学哲学性质 ;实证、实验赋予教育学科学性质 ;价值沉思赋予教育学文化性质。教育学性质的多重性 ,使得教育学获得了多元化发展。即使有了单数的教育学体系 ,教育学的性质也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最近,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出台了多个破除"五唯"不良倾向的政策文件,特别强调要破除学术成果评价中的"五唯"导向.那么,我国学术成果评价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如何解决?梳理已有文献发现:目前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容易受到作者个人和单位级别的影响;学术成果评价与个人利益、单位利益相联系;单位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影响;交叉学科学术成果评价存在盲区.分析认为:全球各评估机构发布学术评估指标的导向作用,国家、省部级及各级教学科研单位制定的学术成果评价制度,按照学科专业细分学术成果的相关制度等,均是造成不良评价倾向的诱因.为此,笔者借鉴发达国家学术成果评价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学术成果评价的目的,建议重新审视我国学术成果评价制度,不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进而完善我国学术成果的评价方法,鼓励创作出有价值、高水平的原创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