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是构筑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构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坚持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路,超越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坚持和发展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成果,创造了社会主义的新形态和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研究的重点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第二阶段即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研究的重点是其方法论、实质、目标以及其现实意义.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观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形势政策观,是党关于形势与政策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关于分析形势、进行政策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原则和方法的总和。党的形势政策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党关于形势政策问题的本质、基本特点和作用的分析和阐述。是关于"形势和政策是什么"这一形势政策观基本问题的看法。党的政策是党的生命,它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而客观形势既是我党制定和实施政策的依据,也是检验党的政策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出发,坚持科学性、逻辑性和建构性的基本原则,通过深人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经典文献,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指出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逻辑主线是人的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思想的逻辑性,不仅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而且有利于推进民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生态关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城乡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要重建物质变换的生态秩序,维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以生产者的联合、城乡融合为特征的共产主义来实现。新时代中国要立足当下,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生态关系观中获得启迪,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社会主义制度根基;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打通城乡地域的物质循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闻出版自由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促进了精神文明的传播.是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斗争的重要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中,不仅阐述了新闻出版自由的内涵,还将其提升到社会革命的层面,将其作为指导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之一。充分发挥了新闻出版的社会作用。而当代中国,要想实现新闻出版的绝对自由。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本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出版自由观的形成与发展、内涵和当代马恩的新闻出版自由观的发展共三部分组成,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等方法,希望能正确理解马恩这一思想,从而有助于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正义观和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基础上阐发其正义思想的.而资产阶级正义观和空想社会主义正义观又源于西方正义思想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的正义思想也是在批判继承西方正义思想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必须把握西方正义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而明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正义观的批判思想,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的内核.与此同时,澄清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正义观的几个争议问题可以更好地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正义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年成长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青年的成长目标、教育培养、学习问题、职业选择几方面,这些思想对于明确青年的历史使命,教导和引领青年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即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总看法,包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矛盾和任务、发展阶段、动力、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展战略、民主政治和法治、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的认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既坚持、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又教条式照搬乃至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其特点是:正确与错误交织;思想始终动摇不定;现实性与空想性交错   相似文献   

12.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强化铸魂育人实效,推进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厘清思想困惑为基本标尺,以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剥削概念的提出,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立论的,因而剥削从起点上、本原上是一个经济范畴。由于它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其终极发展是自身的灭亡,故它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剥削在一定历史时期起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剥削观,科学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问题,必须承认剥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存在。生产力标准是认识当代中国剥削存在的根本标准,用经济范畴、历史范畴看待剥削问题,才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创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民主集中制思想,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深刻阐述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主要任务。他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典范。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绝对不能背弃的,如果无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观蕴涵了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从世界历史整体角度认识和思考社会主义问题的全球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进程中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目的和目标体系;在世界历史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联中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指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方位,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自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后,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其历时100年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国家制度的革命性变迁,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制度观的思想框架,并实现了从"以定向为基准的制度观到以主义为底色的制度观再到以改革为内核的制度观再到以效能为导向的制度观"的演进变迁,折射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形态与历时形态.在百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国共产党制度观形成了"以问题导向为原始动力、以主体自觉为内在动力、以理论自觉为深层动力"的动力机制.立足新时代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这个主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性原则和人民至上这个方向性原则,必须正确处理好静态与动态、传统与现代、对内与对外这三对关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基本认同再到向前发展的较复杂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关于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思想理论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生态问题的著作,但是他们在阐述自然观、实践观、社会形态观以及科技观的过程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为构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供了科学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当今时代,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这里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观主要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民主政治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没有专门的关于民主政治思想的专著,但却有非常丰富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尤其对民主的重要性、民主形态、民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发展民主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是新时期我国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指南针,对认清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形势、统一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中,人类在脱离野蛮时代后开始进入文明时代。由于时间条件和地理条件不同,人类创造了多样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文明是以资本逻辑为主导的区别于前现代的文明形态,其发展的内在限度决定了它必将被社会主义文明所取代。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所揭示的一般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对过去人类文明成果的扬弃,更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崭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因其独特的生成条件,其发展路向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彰显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社会公平的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共同富裕构成了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本质要求,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所决定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础。效率和公平的辩证统一是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基本特点。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