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指原始社会还是指奴隶社会,究竟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至今都还是争论未决的问题。《世界上古史纲》编者勇于探索,提出了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见解。编写小组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指原始社会,并且说这是“马克思十分明确的断定”。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为原始社会,未必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这种见解首先就会遇到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这就是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原始社会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如果从一八五九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发表算起,已经一百二十多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时起时伏,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定论。因而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有社会科学界“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由于没有准确的界定和系统的理论,使得学界对传统中国是不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争论不一.在相对封闭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的传统中国,根植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导致社会经济总量有限,以致形成了以封闭性、农业经济、中央集权和儒家意识形态为特征的“超稳定性”特征.这一传统中国“超稳定性”的逻辑推导,有助于理清传统中国是否是亚细亚生产方式,也有助于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一八五九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第一次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曾经围绕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展开了两次大论战。第一次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第二次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直至今天。这个本来属于学术理论性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学者和所谓学者热烈、持久的论争,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所决定的。回顾第一次“亚细亚生产方式”大论战中歪曲中国社会性质的用意,对加深第二次大论战的理解是有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一八五九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第一次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曾经围绕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展开了两次大论战。第一次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第二次是在六十年代以后,直至今天。这个本来属于学术理论性的问题,之所以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学者和所谓学者热烈、持久的论争,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需要所决定的。回顾第一次“亚细亚生产方式”大论战中歪曲中国社会性质的用意,对加深第二次大论战的理解是有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正> 在马恩著作中,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和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对这些概念的区分,却历来为研究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中外学者们所忽视,从而造成了逾时六十年的争论,至今仍无一致看法。因此,本文拟就亚细亚社会、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三个概念的提出、发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各自真正的含义,发表一些粗浅看法。我们所看到的论及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专著和文章中,作者们一般都能从马恩的论述中引用数段语录作为证据,并且仿佛都有道理,但细一推敲,又各有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持:“原始社会说”的,不能理解马恩论及的亚细亚国家中确实存在的土地私  相似文献   

7.
国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运用主要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科学与否,即马克思是否放弃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二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内容;三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特征.本文试就近10多年来相关论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运用状况进行梳理,对如何运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进行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提出、发展到最终放弃前后不过20多年时间,但是,围绕着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国内外理论界展开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迄今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是指导我们研究历史的理论基础。离开这个理论基础,就没有历史科学。“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弄清“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不可逾越的前提。如同一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具有极其复杂内涵的思想。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不仅包含最为标准、典型的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意义,而且囊括了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向次生的奴隶制、农奴制的过渡。借口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思想的复杂性,因而把它看作是充满逻辑和历史矛盾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同样,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认定为“农业公社”,并认为它是原生的社会形态的最后阶段,也是失当的。  相似文献   

11.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奴隶制度的论述》等几篇拙作已经说明:马克思提出的“古亚细亚的生产方式”,不仅存在于亚洲,也存在于欧洲,是原始共产制生产方式解体后古代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产方式,希腊、罗马也不例外;希腊、罗马的奴隶制生产方式,是在进入“亚细亚生产方式”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局部的特殊现象。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  相似文献   

12.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公有制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恩一直怀有批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革命倾向,十九世纪中叶,亚细亚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之外,提供了公有制的生动说明,马克思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就是为了对资本主义和私有制进行历史的批判。在他的视野中,当原始公有制尚未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实际上被用来标称原始公有制,以说明私有制并非一种永恒的历史现象。这既是由马克思的革命倾向所决定的,也是符合其“历史─逻辑的方法”论要求的,同时也以对史前社会认识的有限性为依托。随着对史前社会认识的不断增加,即当原始公有制成为一种普遍事实时,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来标称原始公有制就没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3.
(一) 亚细亚生产方式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对它的讨论已经持续五十多年了。在讨论过程中,虽然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宝贵而有益的见解,但迄今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文拟把各种主要观点作一浅陋的评述,并提出自己的微末之见,以就教于读者。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的讨论是由第三国际讨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引起,逐渐传及苏联、中国和日本的学术界;时间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至五十年代末告一段落。参加讨论的大多数学者,努力探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古代东方的社会结构,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是亚细亚生产方式讨论的争鸣期,各种不同的观点和假设纷至沓来。首先,马扎亚尔、瓦尔加提出“独特社会”说,他们把亚细亚社会看作是超出一般规律之外的,具有土地国有、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14.
一八五九年一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他研究工作的结果时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恩选集》2卷第83页)这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第一次完整、明确、公开的阐述。虽然,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从  相似文献   

15.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学术界的一大难题,对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的解读聚讼纷纭。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理论的学说发展史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有效途径。通过探寻他们研究原始社会史的学术轨迹可以找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形成的学术理路,从中揭示出"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他们从所有制角度考察印度等国遗存的农村公社而抽象出的公社公有制的一个假设概念。他们后来虽然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表述人类早期社会的公社公有制和早期社会形态,但其内涵并没有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是否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争,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在三十年代后期为了反对日本的反对言论,国内的大多学者大多不承认中国属于亚细亚形态的社会。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较为典型的有亚细亚生产方式普遍类型说、亚细亚生产方式特例说和东方社会类型说。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相应地也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创立的亚细亚理论的结晶,它凝聚了马克思对亚洲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成果,概括了他对人类文明初期所走道路的成功探索,可是国际学术界对这一用语的理解却各自不同,争论达数十年而莫衷一是。目前国内史学界就这一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搞清楚这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亚洲和中国古代至中世纪的许多具体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亚细亚理论创立的经过马克思亚细亚理论的创立过程,同社会科学的进展是一致的,同学术界对人类原始社会的探讨是声息相通的。恩格斯在一八八一年回顾这一历程时写道:“在一八四七年  相似文献   

18.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我们看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他们所提及的东方、亚洲都是些地理方位名称,涉及的印度人、埃及人、腓尼基等古代民族,所指的是东方民族,还没有提及东方公社、亚洲社会、亚细亚生产方式等问题,还没有见到东方型或亚洲型等一类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的亚洲社会论看五种社会形态图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正确理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所谓“五种社会形态”图式 ,关键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马克思是如何论述亚细亚生产方式的 ;二、他又是怎样看待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三、他在论述这个问题时所采取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法。通过考察我们将不难发现 :人们加给马克思的所谓“五种社会形态”图式 ,与他在这一问题的本意之间几乎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评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学派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更多的是批评马克思主义,反对其中一些基本原理,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三本代表性论著的主要观点作简要评述,指出他们否定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一阶段,同时企图用马克思使用过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来否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性。作者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涵义和性质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