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对地方武装的成功改造,是新四军统战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华中抗日根据地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我党的方针策略,从组织、思想和作风上对地方武装进行改造,充分壮大了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由,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升,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全面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有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各个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实行减租减息、农业互助合作的同时,还采取开垦荒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进耕作方法、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和推广良种、植树造林等具体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重温刘少奇领导新四军开创和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光辉业绩,全面分析了他的“家”(亦即根据地)思想,即:为什么要建立“家”,怎样建立“家”以及如何管理“家”。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有效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淮日报》是抗战时期华中局的机关报,它是在刘少奇、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创办的。《江淮日报》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创办使苏北根据地出现了“江淮时代”,促进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盐阜地区新的文化高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早在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同志在发给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的负责人陈毅等同志的一份关于“华中工作的意见”的电文中就曾明确指出,要打开华中各根据地局面,恢复各根据地秩序,制定比较固定的经济政策。革命斗争的实践证明,上述指示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根据地就不能长期坚持抗日战争,而要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就少不了制定和执行正确的经济政策。我们党当年在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根据既定的经济政策而发行的各种根据地货币就曾经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支援抗日前线、发展经济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及时开发江苏盐区,发展盐业经济,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地盐业的巨额税收,为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根据地盐业政策调动了盐民盐商的积极性,保证了物资供给,改善了盐民生活。根据地盐区的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彻底粉碎了敌伪顽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中原局(后与东南局合并成为华中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肩负重任,在华中敌后三年多抗日游击战争中,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巩固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44年,我八路军6支部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挺进豫西,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开辟并巩固了豫西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通了华中、华北和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的战略任务。这是中共在抗战后期的重要战略之举。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所在的华中抗日根据地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根据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灾救荒的措施,如兴修水利、鼓励垦荒、赈济灾民、发放贷款、提倡互助、减免税收、扑灭蝗虫等。华中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工作的特点是: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重视工作效率与工程质量,鼓励生产自救。华中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政策的推行,保证了根据地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改善了灾区群众的生活,密切了军民关系,巩固了根据地政权.  相似文献   

13.
华中抗日根据地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维护国共合作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国民党当局的合作,另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政治上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政治阴谋,在军事上坚决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华中抗日根据地在争取中间派的工作中,努力实现统一战线政策和群众路线的统一。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组织在争取伪军工作中,成功运用了“两面派”策略这一特殊的、独创性的统一战线工作办法,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技巧。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要措施,这一实践在根据地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通过利用和改造农民易于接受的旧式互助合作生产的形式,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集体生产,最大限度地动员了边区的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出,帮助边区人民找到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好方法,极大地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成了广大民众与中共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建设、维持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四军各级党政军领导人灵活运用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一切抗日的力量,开辟和巩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坚固基础。同时各级领导人根据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对统一战线加以灵活运用,使得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除了具有全国统一战线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统一战线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实现国家的统一,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华中抗日根据地救亡歌曲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0年底,何士德、章枚、孟波、贺绿汀、沈亚威等著名音乐工作者先后到达华中抗日根据地。他们积极开展群众歌咏活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用战斗的歌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民众团结抗日,对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打击日寇起了重要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华中敌后第一块大面积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在文艺战线上面临着宣传抗战文化、抵制投降文化和奴化文化侵害的考验。为此,淮南抗日根据地运用多种文艺形式,组建优秀的文艺队伍,建立稳固的文艺阵地,加强文艺建设。这些实践举措在根据地的宣传动员、巩固建设和军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满足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建立廉洁政治,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华中抗日根据地财经工作中的廉政建设,在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中内容突出、特色鲜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作风上保障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财经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廉政建设;严惩腐败,为廉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中央关于建立廉洁政治的目标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进入山西的八路军在进行抗战的同时叉建立了三大抗日根据地,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广大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以“三三制”原则开展普遍的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民主运动,促进了抗日各阶层的团结与合作,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后胜利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今天的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发展华中”和“巩固华中”的方针。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刘少奇同志深入华中敌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等职,为实现发展和巩固华中的战略任务,为在华中广阔地区创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