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伟大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诸多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共同铸就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在危难之际拯救了中国,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接受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必要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学视角,分析、借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成功经验,即接受环境的客观促进、接受主体的主观需要、接受客体的适时调整、接受媒介的层出不穷,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组织保障是一个政党成立的必要条件。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后便迅速传播开来。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不断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终而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从思想、阶级、组织上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样,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传入与俄国的国情极其相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能否也会像俄国那样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提供基础和保障?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视野,着重分析五四运动至中国共产党建立期间,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是如何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如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早期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有着某些契合点。如传统大同理想、民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敢于斗争的传统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民主性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4.
要创建中国共产党,就必须具备其赖以创党的客观历史条件.为解决"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主题,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三大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潮勃兴中脱颖而出,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营造了社会舆论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构筑了工人阶级的阶级基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目的、指导思想和"以俄为师",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解决了"怎样建党"的根本问题.这样看待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双重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王尽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最早开始在山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他在山东通过各种途径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山东人民在生活中理解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山东实际结合以指导山东的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山东的早期传播。  相似文献   

6.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场思想论争,也是实用主义改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在当时知识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两种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使得五四先贤在对“问题”与“主义”的辩证关系进行批驳与辩白的同时,亦受到深刻的影响与启发。这场论战促使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倾向于关注现实问题并积极探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路径,论争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铺平了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得到真正的扩大,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重视史学是李达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李达认为史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他说:“历史很重要,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社会科学的中心一环”①。虽然李达主要不是历史学家,但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其史学思想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李达的历史理论及其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有三李(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并称之说。三李的学说各有特色。李大钊主要宣传了唯物史观。李汉俊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见长,李达则以科学社会主义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其民主性精华还是封建性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传播都起着阻碍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封建的纲常名教是反动派遏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武器;传统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中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一些人把它作为阻止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挡箭牌,或者用它来曲解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仍然起着阻碍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能不继续消除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而造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选择性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中选择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传播,在"以英美为师"与"走俄国人的路"中选择了后者.早期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的实践性、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机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城 《江海学刊》2023,(5):53-66+255
清末民初之际,作为一种思潮传入的马克思主义就不断与中国历史文化相融合,走过了漫长的中国化历程。在早期传播过程中,深受传统文化濡染的中国知识分子借用“格义”之方法论,用本土固有的思想媒介,如大同、井田制、墨子等,比附接引源于西方异质文明的社会主义。尽管他们学习不够系统,理解并不深刻,宣传介绍不够全面准确,甚至主观上还有各不相同的动机,但客观上的确为近代中国在思想领域开了一扇窗,逐渐让国人知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形塑了未来社会之理想图景,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卓越政治家与宣传家。他在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写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和著作,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对于中国现代地主资产阶级哲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经历了一个传播、发展和胜利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李大钊、瞿秋白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密切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自己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群众化和通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把注重宣传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表明,应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注重传播内容的时代化、通俗化和多样化;注重传播手段的多样性、传播对象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初期,知识分子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实际。他们带着"士阶层"的旧有意识去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又以马克思主义来反观自身的绅士意识,在马克思主义与士阶层之间,书写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历史。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
恽代英不仅是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教育家,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对帝国主义教会教育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教育救国论"的错误进行了批判.通过这些批判,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参与论战,有力地批判了玄学派和科学派的观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向中国思想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学理层面梳理这次论战中的思想流变,不但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了解,亦可以从特定角度考察近现代思潮与中国历史进程的联系与互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重民思想以及维护天下百姓利益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类理想社会及民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之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的这种共同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文化基础,也是中国思想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冯洁 《北方论丛》2011,(1):93-97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都经历过进化论信仰的时期,他们对于平等的理解不是简单地重复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而是掺杂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进化论思想中的平等观念。他们一方面接受唯物史观,追寻着社会不平等的终极原因——经济不平等;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在经济平等的基础之上,追求人格的平等;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理想模式下的平等观,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陈独秀与李大钊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基本进路  相似文献   

19.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如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要点与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系统了解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等。这些探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实践基础,对于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茅原华山作为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早期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横截面。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本身如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给中国带来的思考模式。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围绕着他的外在因素间的关系,越仔细观察,越可窥视到当时的初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意义深远的思想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