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而人是一种实践的存在。在实践活动中,人把自身之外的一切存在都看成了自己活动的对象,看成自己的客体,与此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主体性的存在。哲学史上唯心主义把认识的主体看作精神性的存在,把认识的客体看成是精神性的主体之所创造、旧唯物主义把主体仅仅看成是认识者,没有看到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而把客体仅仅看成人直观认识的对象、没有看到客体也是人实践的对象。本文在整理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基础上以实践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区别旧唯物主义提出的"能动性"为着眼点,加以论述,确立实践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以丰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要求,尝试"和谐社会"构建理论的思维视野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把主观对客观的关系,看成是照镜子式的反映,这是旧唯物论的模式。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则是在坚持物质与意识之间本原和派生相关律,即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同时坚持认识的主体性原则。合而言之,也就是坚持“主客体相关律”。本文通过对主客体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探析,批驳了旧唯物论,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旧唯物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首创的科学的实践哲学.它不仅彻底破除了以“神”为最高主宰的唯心主义桎桔,而且彻底摆脱了受“物”的绝对统治的旧唯物主义羁绊,成为与一切旧哲学迥然不同的能动的实践唯物主义.然而,随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胜利、唯物主义日振声威,旧哲学却往往在“唯物主义”旗号下对人们施加“物”的绝对统治的消极影响,乃至造成把那种从“物”出发,离开思想研究存在,在认识论之外讲唯物论、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改造世界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基本问题有没有第三方面?改造世界的问题能否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以及它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能不能离开哲学的基本向题?可否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实践论?作为人脑机能的意识或思维只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吗?能否把改造世界等同于实践?实践观念是一种超前反映吗?本文主要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新唯物主义,既是对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超越,又是对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超越.旧唯物主义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互不相关的两极,这种自然观与资本逻辑联姻,业已成为近代社会生态恶化的重要根源.新唯物主义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深入领会新唯物主义自然观,既有助于在理论上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有助于在实践上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开头就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59页)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所以毛泽东同志把它的论述认识论的著作,干脆叫《实践论》。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特点,一是阶级性,二是实践性。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时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实践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了旧唯物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现今遇到挑战———一句话 ,有人认为反映论过时了 ;现时代应该抛弃反映论。但是 ,实践之所以能称为实践 ,它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在于人们的这种活动是在人的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 ,是一刻也不能离开人的认识的活动。所以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不但实践活动不能停止 ,而且认识活动也不能停止。为此 ,作者认为必须加紧对人的认识活动的研究 ,必须推动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自然对于反映论在现今所遇到的挑战 ,也就不能不加以深沉的反思 ,以做出确切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10.
李佛生同志不同意人的主观目的是实践的基本要素之一,认为把主观目的纳入实践的要素,就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既不能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划清界限,又不能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划清界限,最后必然“会导致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的否定”,等等(《南充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他的这些看法,我是不能同意的。不过,他的文章倒启发了我们进一步考虑问题。下面我谈点肤浅的认识,希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在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时代的哲学精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也不例外。可以说,《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文艺表现。 1.《讲话》体现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82页)。因此,形而上学反映论不懂得社会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不懂得反映过程就是能动的过程。毛泽东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题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2.
“认识如何可能?”这是近代认识论史上的重大问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机械性和消极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康德认识论凸现主体能动性的伟大作用。从而唯心地在主体自身达到主客体的同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观去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才真正解决了主、客体的同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经过的认识论的中介环节,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走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才成为科学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组,最近开会,就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的原则问题。同志们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之点,就在于第一次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与标准,从而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14.
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离开社会实践 ,把自然界和人仅看作感性直观的对象 ,并在历史观上陷于唯心主义。 184 5年到 184 6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 ,用实践性原则代替了直观性原则 ,用“感性的活动”代替了“感性的对象” ,用唯物史观代替了唯心史观 ,从而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的超越。这种超越的实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取代了直观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实践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一再教导我们,一切科学理论、真实知识都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他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高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实践论》--以下凡引自《实践论》的引文都不注明原书页数)形式逻辑这门科学,是“关于认识的学说”,它和实践更有密切的关系。然而,近代资产阶级各种哲学流派,利用逻辑学的抽象性质,把逻辑形式说成不是人们长期实践活动的成果,而是一种脱离现实,脱离经验,脱离客观真理的  相似文献   

16.
<正> 以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去概括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特征,这是学术界普遍流行的观点。应该说,这种观点符合大多数旧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实际,但如果将此种看法普遍化,绝对化,就不免是不够严格和欠准确的。事实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已经有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对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培根就是其杰出的代表。不可否认,在培根的实践观里杂陈着许多形而上学的东西,但他提出的问题本身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促进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认真地分析讨论培根的实践观,不仅可以使我们对培根哲学思想的了解更全面、更透彻一些,更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新的世界观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点,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此后,又把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在这个应用的过程中具体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各对范畴.第二,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了人的本质,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它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和消极直观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旧唯物主义的旧在于它的直观性,即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现实中的事物,而不能从主体方面把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实践。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的新在于它的实践性,即从主体方面把现实中的事物当作实践和人的感性活动来理解。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新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去说明人的本质与社会生活,以及国家、法和意识形态的产生过程,最终在社会历史观领域摆脱唯心主义的纠缠。  相似文献   

19.
美学、文艺学是以哲学思想为根基建立起来的,它们离不开哲学本体论.唯物辩证法本体论,是与认识论相对而言的对应的基本理论,不能将两者隔绝和对立.以主体论替代本体论,必然造成理论上的严重混乱.要分清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实践"和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实践"概念的原则区别.蔡仪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美学家,他的"典型论"对丰富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本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