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法制的“制”与法治的“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的区别。按照法学界通行的观点,“法制”一词主要有三种解释:一是法律和制度的统称;二是依法办事的活动;三是完备的法律制度与依法办事的结合体。但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法制,都与现代法治的涵义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汉承秦制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中国古代学者创造的制度性概念。汉承秦制能指的是秦法制、秦政体和秦国体,其所指是作为国家制度的历史合法性。汉承秦制历史实践以“承秦”方式出现,其“表达”则以“反秦”的面貌存立,产生了秦法悖论现象。通过对“承”“造”“捃摭”“新语”“法经”等词语做出法语义学解读,揭示汉承秦制的复合法渊属性。以法为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者提升法律地位的立法活动,经历了铸刑鼎、尊法为经和改法为律等三种形态。秦制止于秦法,秦法之上无法。汉朝并非原原本本承袭秦制,而是通过“造《新语》”“高《春秋》”等立法活动,在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中增添秦制应有而未有的儒家教义。引经入法赋予儒家经义在法律规范体系中的法律原则的功能,使儒家经义不再是法外之法,确立了中国古代法治体系内部法上之法的地位。汉家制度改变了以法为经的纯任法实践,完成了儒法共治的国家综合治理方案,确立了中国自有制度多源一体的制度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是秦统一中国以后的事情,这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史记·商君列传》)政策的继续。但县制的产生还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对此,前人已有研究,作了论断。本文试图对旧说中一些观点略作辨正,以就教于史学界。一、春秋史料中“县”之涵义。在有关春秋史料中,“县”以名词出现时,多与典制有关。稍予辨析,可知“县”一词具有三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涵义: 第一种涵义指县鄙。周初封建(本文“封建”一词均指裂土分封的意义),就每一封国而言,“国,郊以内也;鄙,郊以外也”(《国语·齐语》韦昭注),“国有都鄙,古之制也”(《国语·楚语》)。从《国语·齐语》所载管仲“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的说法及其为齐国规划国鄙制度的史实,可以推断,凡国以外地区都是鄙,国指封国的国都,而鄙就是相对国都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五届人大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天下大治,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要广泛宣传,教育人们树立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观念。”叶付主席在修改宪法报告中也指出:“我们要通过实施新宪法,肃清‘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我们的国家各方而的工作更加有秩序地向前发展。”这些指示  相似文献   

5.
秦信法家,行法治,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制。奖励和行政处罚都是秦法制的重要内容。在秦统治者及其理论家看来,法律之所以能约束臣民,使之按统治者的要求做事,主要是因为有赏与罚的手段。商鞅认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而“好恶者赏罚之本也” (《商君书·错法》)。国家就是要针对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设赏使民趋之而为国家效力,设罚  相似文献   

6.
张炎是宋季词坛一位重要词人和词论家,有《山中白云词》与《词源》行于世。张炎论词以“雅正”为本,《词源》的《杂论》云:“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赋情》又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若邻乎郑、卫,与缠令何异也!……若能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是亦汉魏乐府之遗意。”就是说:词写风月、性情,因而较诗要婉媚得多,但词所抒之情并非“为风月所使”、“为情所役”而与郑、卫之音为邻的浮艳之情。其“志之所之”,意趣高远,“屏去浮艳,乐而不淫”。既遵温…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五部是在朱蒙立国前后以桂娄部为核心联合其它四部而形成的,但为适应国家统治的需要在五部的墓础上仿中原五方土制建立民族与国家的政治体制。与高句丽同出于貊的夫余和百济也都实行五土制,而各有其特点。五部制与高句丽统一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密切关联。这种制度随着高句丽奴隶制的改变,进而发展的“五褥萨”制,与后来东北的渤海、辽、金所实行的五京制当有历史的渊源关系。 一、五部的来源与形成 高句丽五部的来源最多可以上濒到朱蒙南下立国时。对高句丽五部的来源及其形成的研究,过去尚很少涉及。《通典》谓五部“皆贵人之族”,这可以作为探讨问题的一个线索。这些“贵人之族”, 当然是朱蒙所注重,尊敬和联合的主要对象,而这些“贵人之族”也一定  相似文献   

8.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此如何搞好民主与法制的建设,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认真地探索。本文仅就民主与法制的辩证关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什么是民主?民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内容,因而人们也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但就“民主”的本意而言,在古希腊文中,原指:“人民的权力”或“多数人的统治”。因此,“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列宁选集》第3卷,第257页)在社会主义民主之前,历史上曾有  相似文献   

9.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城建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在中央一九九六年专题法制讲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实现这场变革,就必须转变观念。坚持和实行以法治理既是我们的国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一、全面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坚持的基本方针。我们党总结了工作上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十分重视法制建设。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①“这好象两只手,任何…  相似文献   

11.
近读史书,发现二千多年前中国的纵横家苏秦在游说秦惠王时说到:“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战国策·秦一》)。“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我认为用现代白话文表示,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何以见得?首先“政治”一词《辞海》释为“统治国家一切行为之总称,即国家权力活动也”(中华书局版第601页);列宁概括为“政治=全社会一切利益的代表”(《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调控的市场经济,必须利用国家之手遏制价值规律导致的经济异化,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国家调节市场”和“市场引导企业”的耦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国家调节市场必须建立在法制基础上,而经济法则是国家调节市场的最重要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词论》篇幅不长,但聚讼不少。其词“别是一家”之说,虽经众多学者致力探究,但细察之下,其内涵仍有缺失。本文追溯了“故实”一词的历史渊源,总结出其有“故事之是者”、“旧物之善者”及一般意义上的典故三种意思,而唐宋时期使用“故实”多侧重前二意。李清照是从讲究情感厚度的角度来要求运用“故实”的。而“富贵态”不仅强调表现盛世之音,更强调表达上的雍容自如。在补充了这一层理论内涵的“别是一家”之说,对于推测《词论》的写作年代,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西秦(今陕西天水),后寓居临安(今杭州),生活于宋末元初,是当时著名词人。有词集《山中白云》八卷和词论专著《词源》。《词源》分上下两卷,上卷十三节,下卷十五节,上卷论乐下卷论词。对于张炎的词论,研究者多持贬低、卑睨的态度。或斥之为形式主义,或看作是逃避现实,或判定是宋末词风之弊在理论上的表现。这种评价失之简单化,有进行辨析的必要。认为张炎的词论是形式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根据《词源》下卷用了相当的篇幅讲“音谱”、“拍眼”、“制曲”、“句法”、“字面”等有关词的形式问题。我们认为,讲形式问题未必就是形式主义。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研究者可以着力于艺术作品内容的研究,也可以侧重于其形式因素的探讨。仅从研究对象不能判断研究者立论的高下。李清照在其《词论》中强调词“别是一家”,在维护词的形式特点方面就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5.
晚清词家况周颐把纳兰性德誉为“国初翁一词人”,又认为“作词至于成就,良非易言……凡成就者,非必较优于未成就者。若纳兰容若,未成就者也,年龄限之矣”。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一岁。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写下了三百几十篇优秀的词作,足以垂之久远。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也未为后人留下系统的词论之作。他的创作理论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里面,也渗透于他倚声填词的创作实践之中。而发掘他的词论,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纳兰词时必须予以探讨的课题。一近来不少论者注意到了纳兰性德的一首题为《填词》的七言古诗:  相似文献   

16.
第一讲 宪法     
一、宪法的产生 宪法是法的一部分,但它不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并没有近代意义的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同封建专制作斗争过程中才产生的,法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宪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宪法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是“组织”、“确立”、“结构”的意思。在欧洲,它最早用于古罗马帝国的立法中,表示皇帝颁发的“赦令”、“诏令”、“谕旨”等等。在中世纪欧洲封建时代,出现过带宪法性的法令,规定了封建主、城市、团体等的法律地位,这些法令并不是统一的成文形式的法令,也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宪法。因此,欧洲中世纪封建国家中“宪法”这个词和今天宪法这个词,有着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有耻且格”与“免而无耻”——谈道德与法制的关系谢明慧1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关注道德和法制的关系问题,而它实质上是一个靠什么来治理国家的问题。先秦时期,在治国原则上,有依靠刑政还是依靠德教两种主张的争论。孔子崇尚“为政以德”,他认为:“道之以政,...  相似文献   

18.
康熙十七年“博学鸿词”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十七年“博学鸿词”科略论尹彤云一博学鸿词科,作为“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的一种特殊制科形式,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它一方面为封建统治者网罗“学问淹通,文藻瑰丽”的硕彦奇才提供了手段,另一方面也给更多期冀在宦海中得以升迁的士子拓宽了道路。有清一代将近3...  相似文献   

19.
纵观历代词学与词史的研究实际,我们便会发现,对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的关系问题是多有忽略的。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其一可能是受表面现象的迷惑,唐五代词向以“侧艳”、“小道”而著称,在一般人的观念及心理中,似乎很难将它与严肃而又神秘的道教文化联系起来;其二则可能与早期词史的复杂性有关,由于资料及方法等多种局限,造成对有关词的发生状态及其早期发展进程的研究长期处于一种扑朔迷离状态,从而也相应地掩盖了对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相互关系的研究;其三也因为长期缺少一个完整的唐五代词总集来进行总体观照,单凭零散的作品或有限的选集、别集,便很容易忽略唐五代词与道教文化之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词学史上,雅俗之辨一直是批评家们感兴趣的话题。清代对此更加重视。张望祖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①刘熙载云:“词,乐章也。雅郑不辨,更何论焉。”(《词概》)陈廷焯亦云:“入门之始,先辨雅俗。”②一些词论家已将雅俗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认识了。词本产生于下层里巷,晚唐、五代,词开始为文人所接受时.与具有正统地位的诗文相比,词只是“小道”、“末技”、“卑体”,与“教化天下”、“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相比,词不过是“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的“佐欢”之具、是“南朝之宫体”、“北里之倡风”③“艳科”的延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