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神秘美丽的湘西大地一直牵动着众多民族学者的心,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芮逸夫、石启贵、潘光旦等无不在此留下足迹……今天的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已异军突起,又在继续深切地观照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的生存,思考着他们的未来。 关注民族学的人们对湖南吉首大学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民族学界一年一度的 盛会——全国民 族学研讨会2000年度的年会就在该校举行,吉首大学异军突起的民族学研究给与会的各地民族学专家留下了很深印象。他们对东道主的民族研究工作作了这样的评价:填补了湖南省 民族学学科建设的空白,为湖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学研究会于6月24日召开了以“民族学发展趋势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区党校、广西艺术研究所以及南宁地区从事民族学研究、教学的专家、学者共20多人,大家就民族学的发展问题发表了意见。回、关于民族学发展方向问题。大家认为,今后民族学发展的方向,应是民族学中国化。其主要理由是:(l)民族学、人类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民族学是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人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现阶段民族学研究的重点是“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作为因应现代化而生的学科,理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深化和创新中有所作为。中国民族学有研究现代化的深厚传统和丰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力推进既对中国民族学的知识创新提出了急切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平台,还激发其强劲动力。中国民族学的知识创新应面向:中国社会实践和重大战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民族学基本问题和方法。民族学知识创新的原则是:守“魂”、寻“根”、开“眼”、从实、原创。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民族学知识创新应聚焦于“变”和“特”。  相似文献   

4.
去年年初,我们曾对中国民族学的发展提出如下粗浅看法:经过几年的分头探索和潜心反思,中国民族学业已进入一个以能量聚合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期。如今一年已经过去,我国的民族学界出现了哪些动向,这些动向对明年乃至未来的中国民族学又具有什么含义呢?简要回顾和介绍1...  相似文献   

5.
广义民族学对传统民族学的突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民族学从体系和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民族学的领域和范围,实践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民族学在中国的一个新发展,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科学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体系的初步形成。一、广义民族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拓宽了传统民族学的范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体系的局限,建立起拥有诸多民族学分文学科的学科群,使之形成为民族科学。传统民族学,是伴随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而产生的,最初是依据殖民者的需要,考察、调查、记叙、描述殖民地土著居民的生活环境、社会组织、文化习俗等,因而形成了以国外落后民族、原始民…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积极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深化人类学民族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服务社会的应用研究,推动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法制民族学是以研究民族法制为对象的学科。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广西是多民族的自治区,而且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研究民族法制有着丰富的内涵。全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法制民族学研究在广西有着广阔的前景,对促进广西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法制民族学,亦称法制人类学,是以研究民族法制为对象的学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广西是多民族的自治区,而且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研究民族法制有着丰富的内容。加强法制民族学的研究,必将促进广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最近二、三十年来,国际上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无论在学术观点、理论方法、研究重点上,还是在技术设备、研究机构和科研队伍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应加深对国际上民族学和人类学发展趋势的了解,学习和借鉴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推进我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发展,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影视民族学初论李桐(广西民族研究所)影视民族是民族学与影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影视民族学员还处在初兴阶段,却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运用。然而在应用手段与学科的理论体系方面,国外都走在我们前面。早在本世纪初,西方的人类学家与影...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3,(8X):113-113
<正>为了积极推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深化人类学民族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服务社会的应用研究,推动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讨论主题是“民族学与现代化建设”,包括两个重点: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形态的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中国民族学研究会于去年7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了筹备工作。目前,已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论文和论文题目共160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2008,(2):26-29
西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 民族学也称文化人类学,西方文化人类学最初介绍到中国的主要是进化学派,翻译出版的有摩尔根、泰勒等人的著作,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后,传播学派、历史学派、社会学年刊学派等相继传入。传入比较晚的是功能学派,但其影响较大。有些大学开设了民族学课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学研究者们曾分别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农村作实地调查研究,出版了一些专著和报告,迄今还有参考价值。1934年冬,由于全国各地区学者们的努力,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会。抗日战争期间,许多民族学学者集中在西南地区,对当地各民族进行调查研究。并办有刊物,发表不少民族学方面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自西方传入已一百多年,至今中国民族学界的研究成果仍未站到国际民族学人类学舞台的中央,主要原因是缺乏在学科理论上的中国特色与创新。解决之道就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从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建民族学的中国学派。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研究的选题可分为理论导向和问题导向两类,尽管两类研究都是有价值的,而中国民族学界应该更紧密地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更多偏向问题导向的研究。为此,应该努力克服在面对社会大众时清高自诩,脱离社会;在面对西方学界时没有自信的积习。在研究选题中应以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为主要对象,努力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为学科理论作出创新,在这样的道路上建设民族学的中国学派,让中国的民族学逐步走到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央。  相似文献   

16.
《民族论坛》2012,(12):113
<正>为了充分展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近几年来的新成果,为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专家学者集中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国内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资源整合,提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整体水平,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5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  相似文献   

17.
严格意义上的 20世纪即将结束。这个世纪有太多的历史值得记录,有太多的大事值得铭记。百年间,在世界乃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都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回顾 2000年的 7月,在北京召开的被誉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的“奥林匹克”的 2000年中期会议,不仅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重要的是它也将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历史留下了重要一页,它同时也昭示: 21世纪是人类学民族学的世纪。为此,我们正在迎接它的到来,以我们的方式和我们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9月23日至30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在中南民族大学圆满完成。研修班开班当天还举行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散杂居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在京中青年民族学工作者座谈会述评周星由中国民族学学会组织的“在京中青年民族学工作者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支持与资助下,于1994年5月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与民族学科进入中国七十多年来,经历了20世纪20~30年代的本土化阶段,到50~60年代已根据中国国情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人类学与民族学2000年中期会议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取得了自己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