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晨义先生的散文集《钻石人生》饱蘸自然芬芳的浓墨建构了独特的情感空间。对美好生命的热烈礼赞,对一草一木的精细描摹,对春花秋月的深沉感喟,对岁月流淌的深情回眸,对理想人生的矢志不渝,对艺术世界的深切体悟,绵密而浑厚地经纬交织在一起,汇聚成蔚为大观的精神河流,记录了对大地的感恩和谢忱,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大地风情画。  相似文献   

2.
学会感恩     
有感而发——读2005年第9期《你是否将感恩遗失在风里?》“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与友谊亲情。感谢苍穹藏理想幻梦,感谢时光常留永恒……感谢这所有的一切……”每当我听到这首感恩歌时  相似文献   

3.
《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在思想上进行了多种突破尝试,其中"大地"概念的提出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个概念从根本上拓展了海德格尔思想的规模和深度.通过对农鞋、希腊神庙和艺术作品中的质料的描述,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发展了"大地"作为自然的显现与隐匿的涵义,并着重发挥了作为遮蔽者、庇护者的"大地"概念."大地"在此具...  相似文献   

4.
感恩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有感恩之心。大凡伟人、名人都具有感恩之心。满怀感激,毛泽东写了《给徐特立的一封信》;满怀感激,朱德写了《我  相似文献   

5.
着重分析了赛珍珠《大地》三部曲中的生命意识和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希望通过对这两位美国同时代的作者作品中对生与死的观念比较 ,客观地、公正地看待海明威自杀和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圈。  相似文献   

6.
尽管人们对柏拉图式恋爱耳熟能详,但是其内涵却时常遭受误解。结合柏拉图的《会饮篇》与《斐德罗篇》,从美、善、真方面对柏拉图式恋爱进行三维解读可以完整呈现其内涵。作为真善美统一的柏拉图式恋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它驱散痛苦的阴霾,实现了生命的艺术化;它冲破现实的束缚,实现了生命的自由化;它获致形而上的品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化。柏拉图式恋爱可以使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相似文献   

7.
张炜的小说致力于描述饱含生命活力的民间世界,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自然生态意象,对众多的动物和植物进行描写,还原真实的民间生存形态,礼赞自然、感恩大地,坚持理想、守护家园。本文关注张炜作品中所体现的具有胶东地域特色的生态民俗,对张炜小说中的动植物描写进行了梳理,以求从中解读张炜作品的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8.
感恩道德教育在文化建设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对人们价值观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在加强道德教育的今天,正面对公民进行感恩道德教育,《感动中国》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探讨感恩在老年人生命意义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采用老年人生命意义量表、感恩问卷和成功老化问卷对228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生命意义与感恩、成功老化呈显著正相关,感恩与成功老化呈显著正相关;感恩在生命意义与成功老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老年人生命意义对成功老化有直接的影响,且部分是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这一结果对提出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相关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作家李娟凭借其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获得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李娟打开生命之光,照亮了安放在心灵深处的那片向日葵地,领悟岁月的馈赠。她用"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的文字书写独特的个人生命体验,呈现平凡生活的真实面貌,抒发内心深处对大地、母亲以及边地人民深沉的爱,展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而反思人类的生存困境。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寄托了作者浓浓的人文情怀,其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值得深入探索和挖掘。  相似文献   

11.
对《圣经》经文的引用、"犯罪——宽恕"情节模式的效仿以及"迷羊"母题的模写是《大地雅歌》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而对《圣经》文化精神内涵的表现则是小说的内在主题,无论从外在形式还是内在精神来看,《圣经》对范稳小说《大地雅歌》的影响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就"篇名"栏检索"赛珍珠"并含"大地"出现了116条(篇)论文。中国大陆学界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作主体的研究,主要从赛珍珠的特殊西方身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多元文化身份、思想倾向、在东西方协会的工作等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对《大地》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史诗"意义、土地乡土情结、女性主义视角、政治文化视角、生态学视角、中西文化交流视角、宗教视角、儒家思想视角、东方主义视角、后殖民主义视角、神话原型视角、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文学人类学视角、婚姻视角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三是对《大地》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性格塑造角度、具体形象、群体形象展开分析。相对来说,对《大地》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罪恶的渊薮——苏童小说《米》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摆脱了对创作短篇小说的一度迷恋,写作了长篇"新写实小说"《米》。《米》已经被人们做了诸多的归纳与阐释,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借一个逃亡与回归的故事母题,去写一个在城市文化中人性被扭曲的、孤独无依的人的具有悲剧意义的一生。于是逃亡与回归、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孤独便构成了苏童小说《米》叙述的基本元素。本文就试图通过这些跳荡在作品中的元素,来透视这些元素背后的城市的淫靡文化是如何摧毁了一个乡村青年的生命的。  相似文献   

14.
刘家义 《中华魂》2020,(4):66-67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神圣职责。日趋功利的教育现状,凸显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珍惜生命的教育,感恩的教育,挫折承受力的教育,升华生命延伸生命价值的教育等四个方面。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死亡的各种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自杀。为何这些青少年对待生命会如此轻率?我个人认为这多多少少与教育现状有关。现如今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成绩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15.
鲁迅《野草》所蕴涵的生命哲学思想,是鲁迅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野草》是对灵魂的一种逼视,凸现了作者心灵深处的爱与苦痛、悲观与绝望。《野草》立足于大地、人间和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的《白雪乌鸦》讲述了百年前发生在哈尔滨傅家甸地区的一场鼠疫中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作者透过作品中的灾难情境展现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世界,表现了作品穿越时代的生命力量及其映射出的人性光辉.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代背景之下,解读《白雪乌鸦》中的人物典型,关注其中的人性书写,审视人性的复杂性,拷问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对于思考"灾难之下,文学何为"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主持语:乔迁长期从事架上雕塑创作,同时坚持行为艺术、大地艺术方面的探索。8月16日,《鲜红·树祭——乔迁大地艺术展》在安徽宿州五柳景区开幕。艺术家以大片沼泽地上的枯树为载体,包裹红色的棉布,形成生命血脉的形状,把自然环境、宗教仪式纳入创作之中,表达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生命关系的思考。本刊特邀《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8.
《求乞者》一文鲜明地呈现出了"我"这一不懈求索的乞者形象。乞者的形象基因不仅是《野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鲁迅生命构成中的亮色。文中"我"对乞儿的拒绝布施体现了鲁迅对人间地狱的拒绝和希望人人成人的博爱,也体现了鲁迅执着寻求自我生命意义,不言妥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面对人类日渐膨胀的物质欲望和对大自然的肆虐践踏,德国古典浪漫诗哲荷尔德林不无感慨地说:人类对大地要深怀一颗感恩的心。荷尔德林的意思是说,大自然无私地赐予了人类阳光雨露、清风朗月、山水万物,无私地哺育着人类生息繁衍,人类应当对大地深怀一颗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20.
《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这是中国商民族关于自身起源的神话叙事。在色彩意义上,"玄"代表生命本原;在字义上,其"混沌"和"模糊"的意义具有上升人类生命本原的倾向。在自然与生命融洽的宽阔背景下,分析"卵生"和太阳崇拜,得出玄鸟是创生的符号化存在,是天神合一的产物。玄鸟神话反映的是商民族对天空的向往,不同于周民族起源神话中对大地的崇拜,商周的朝代更迭标志着神的时代向人的时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