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布鲁尼是彼特拉克热衷的追随者,他崇尚古代社会,遵从古代典籍,在对希腊古典作家著作的大量翻译过程中,训练了他慎密的思维、求真的品格和严谨的学风,也从中学到了对历史事件因缘的推导和辨析艺术,转而为以拉丁和希腊的原始资料为基础的历史写作。他善于鉴别、校勘、考证、修订史料、用互证互补的方式作传或修史,史学写作的古典主义倾向融贯其间。史著中超越古人的观念和个人能力的自信心,寓示着人本意识的觉醒,加之他对当世佛罗伦萨社会的认识和进行研究的理念,构筑了他史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历史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古代希腊史学在哲学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了理性批判精神。希腊历史学家正是以这种批判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为思考基础,在本体论方面形成了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历史发展有其自身规则的思想,在方法论方面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怀疑和批判原则,确立了以求真求实为史学宗旨的正统地位。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在希腊史学家中最具代表性,他们在理性的创作过程中奠定了西方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孔子与希罗多德都是世界上杰出的文化巨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5年)既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收录、整理、编次的“六经”,为后世保存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其中依据鲁史、周史和春秋其它各国史编撰的《春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史书。古代希腊的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前425年)是将西方传说的笔录转化为历史学的第一人。他所撰写的《希腊波斯战争史》(即《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叙事体历史著作,故他被西方人称为“历史之父”。以往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孔子在史学方面的成就认识不足,以为在中国只有比希罗多德晚两百多年的司马迁才能与希罗多德相媲美,因此,称司马迁为东方的“历史之父”,故就其二者作对比研究的著述较多,而忽视了对孔子与希罗多德史学的对比考  相似文献   

4.
深沉的历史意识、发达的史学理论和生动形象的史学表述形式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文章认为戴名世是一位至今仍未被史学界充分认识的卓越史学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明史编撰,表现出了古代良史所具有的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史学意识,并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史学批评理论,表现出了卓越的史识史才。戴名世的史传文章是对司马迁、欧阳修在史学表述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前 言 人类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后有了文明的开始。人在其生活中选择许多不同的方向时,会受到每个地区的地理因素、周围环境的互动(Interaetion)及不同文化的影响,当它向一个方向发展时,这方向就成为它本身的文化基因,发展出各自不同文化下之史学思想。 西方史学思想起源于希腊,经过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发展成极为灿烂辉煌的学问。中国史学思想自春秋以来绵延发展,并影响了周围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另外,阿拉伯史学思想也可说与中、西史学思想分庭抗礼,这些都可说是因不同地区文化基因下产生的史学思想。 尊古卑今是史学思想出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思古的幽情是在尊古卑今的观念下产生的。中、西古代同样都有尊古卑今的观念,古代希腊人有伟大的史著和史诗,但就西洋整个学术文化的系统而论,历史意识显然并不处于中心地位。集大成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诗论》中对历史评价是很低的,远在诗之下。古希腊有各式各样的哲学,却没有发展出有系统的历史哲学。其后,中古西方史学家因受到基督教义的影响,改变了宇宙观,完全不同于希腊人的区域主义或罗马人的“我即世界,世界即我”的世界观。一直到文艺复兴时史学发展之后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们分别成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雅典和鲁国又分别是古典时期希腊和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 ,双方虽然相隔遥远 ,但其文化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创造的 ,无论是哲学、史学 ,还是教育和艺术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希腊人的字典里,"历史"的本义是"探究",即对过去事实的探究和调查。古典史学首倡的求真探索的批判精神,乃是西方史学一以贯之的传统和灵魂。当然,期间也有间或的中断或反复,也有理念与实践的不尽一致,但并无碍于总体的评价。这种求真的精神,到19世纪在以兰克为首的客观主义史学派那里达到了顶峰。兰克“如实直书”的著史观念,更被学界奉为圭臬。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里的史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修辞派史家史学实践中出现的危机,使得历史学与政治的结合更加密切,开创了文艺复兴史学中的政治学派;他注重从人性的角度解释历史,继承了中世纪史学中萌发的进步史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历史循环论;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意识,则使得他在继承早期人文主义者意大利整体观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意大利近代民族国家观,开创了近代民族史研究的先例;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历史相对主义论、从多种角度解释历史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西方自古代以来存在的一元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古代希腊修辞演讲术极具影响 ,后世罗马、中世纪及至近现代演讲艺术乃至历史著作均不同程度的能在古代希腊演讲术中寻找到原始模型。对古代希腊演讲术概况探析 ,初步缕清古代希腊修辞演讲艺术的发展线索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古代希腊修辞演讲艺术在历史著作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刘师培参加过民主革命,学术造诣也很深。在史学方面,他批判旧史学“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批判君权神授,主张民族主义史学,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具有进步意义。他应用历史进化论观点和新史学理论撰写《中国历史教科书》,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渔猎时代进至游牧时代……由游牧易为耕稼”,冲破旧史学的思想体系,具有划时代意义。刘师培是梁启超新史学理论的实践者,在当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靳宝 《南都学坛》2003,23(6):1-5
王充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史学的功能有自己的见解,认识到史学对社会、国家、人生修养等都有重要作用。他不仅提出了对《春秋》褒贬功能的看法,认识到史学的主要功用在于“载人之行,传人之名”,达到“惩恶劝善”,提出撰写史书要如实记载;而且认识到发挥这一功用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还说明了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强调史学要有益于国,可补于化。这些理论成就对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必大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刻书家.他在中国史学史上的贡献是:刻印《文苑英华》、《欧阳文忠公集》等文献,保存了珍贵史料;创制了一套历史文献考证校勘方法;提出并践行“实事是正,多闻阙疑”的史学思想.他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密字号考     
周密是宋元之交著名的文学家及文献学家.他博学多识,著作等身,在史学理论、史学撰述、文学批评、诗词创作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在中国文学及史学史上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周密一生,所用字号甚多,但因种种原因,导致现今学术界对其字号的使用并不能取得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混乱的状态,亟需作一细致梳理.本文就周密的全部字号依次展开梳理考订,补阙拾遗,以期正本清源,还原其历史的真实原貌.  相似文献   

14.
荀悦对史学有很丰富的看法,在《汉纪》的史论中他对史学性质、功用、撰述要求等各个方面都作了较深入的理论阐述。他的论述有一定的系统性,也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他的史学见解充实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体系,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史学经世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优良的史学传统,延及近代以来,白寿彝先生很好的延续与承接了这一传统,并在自己的史学研究与史书编撰中进一步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观。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世纪,伴随着人本主义思想的兴起,古代希腊产生了西方史学史上最早的进步史观.它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古希腊的进步史观主要是哲学思辩的结果,与具体的史学研究之间没有建立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切科学”中,合乎逻辑地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其中也包括历史或历史学。在爱因斯坦看来,历史与科学既有共同之处,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根源于所从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史研究的切身体会,爱因斯坦把历史区分为“内部的或者直觉的历史”和“外部的或者有文献证明的历史”两种类型。在历史与科学各自具有的客观性问题上,表现出爱因斯坦对历史的思想矛盾,其缺陷在于他没有把自己的科学认识论贯彻到历史之中。如果从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完全能够达到与科学同样程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但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爱因斯坦坚持历史是有价值的创造者们创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孙培良教授的学术活动 ,早年遍及中外文、史、哲众多领域 ,后期致力于史学 ,尤其是中外关系史 ,晚年专注于伊朗史。他治学严谨 ,坚持用唯物史观和考据方法 ,对中外古籍和传世碑铭的文字记载、近代的考古发掘及近人的学术成果 ,进行精心研究。在比较中西历史、弘扬中华文明方面 ,他所论证的中国画法西渐引起了伊朗绘画革命、孟子学说西传被马兹达克用作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是前人未曾提及或未能断定的 ,是对国际学术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