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 ,特别是青少年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责任归结为青少年的不成熟 ,这是一个极大的偏差。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现象的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困扰社会和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然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总归在于社会本身。正是社会弊病导致人性的割裂,使一部分人走上犯罪道路。当代人私欲的扩张削弱了人的理性、强化了非理性;道德的沦丧使人弃善择恶;社会的压制则令个人反抗社会。而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易于成为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割裂人性;他们因而又转化为社会的侵害者,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日趋低龄化,犯罪客体多元化,犯罪手段高度智能化,犯罪规模集团化,隐蔽性、虚幻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特征。有效地防治青少年网络犯罪要从加强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加强技术监督;健全网络犯罪的法律控制体系;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等多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治理,形成长效防控机制,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不仅有个人、家庭、学校的因素,更有社会的因素.社会是犯罪学研究的背景.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转型期社会失范、社会组织松散、管控不力、贫富悬殊、腐败严重、暴力文化泛滥等问题有密切联系.只有找出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深层原因,才能全面防治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由于其生理发育迅速,心理变化明显,出现种种不平衡与矛盾的心理,这样就常使有的青少年出现情绪变化无常,难以琢磨的情况,常常走向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犯罪有偶发性、纠合性、凶狠性、隐蔽性、反复性、腐蚀性、和可塑性的特点。对于青少年犯罪我们要以预防为主,主要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感,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发挥家庭对他们的初级教育作用来遏止青少年犯罪。对青少年犯罪要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严密的社会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犯罪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社会因素一种的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也很大.大众文化中的不良内容会诱发青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需针对大众文化传播的情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犯罪特点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目前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为:从规模上看,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持续增大;从构成年龄看,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犯罪组织形式看,多系团伙作案,有的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从作案手段看,方法简单,手段单一,并向暴力化、公开化发展;从相关因素看,网络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看,具有反复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其中,道德失范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必须重构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9.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及其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青少年网络犯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特点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低龄化、智能性、隐蔽性、犯罪动机复杂性和犯罪手段多样性等特征;从原因上讲,青少年网络犯罪既有自身原因,也有网络原因,更有社会原因。有效地防范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分析了社会失范导致的早期社会化的困境和失败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实现青少年社会化主体之间的和谐,以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并呈现出增长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低龄化,然而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都与其家庭有着紧密关系。文章试图就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影响及预防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青少年,预防青少年犯罪,使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得到更好的改造,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青少年犯罪、吸毒和环境污染是人们公认的“三大公害”。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探究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冲突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文化和文化冲突谈起 ,系统地阐述了各种文化相互间的对立、冲突和撞击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振荡。并根据各种文化间相互的作用和特点 ,依次提出了“诱发源”、“加速器”、“刺激物”、“古老源”等理论 ,较详细地分析了文化冲突对青少年犯罪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新的态势。转型期社会加速了弱势青少年群体的边缘化倾向;社会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良的文化信息产品和不健康的文化环境等形成了青少年群体的亚文化,这些是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恶性发展的主要动因。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构筑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5.
当前,研究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从父母离异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关联性分析来看,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率高有目共睹;父母离异使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缺失、生活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父母离异后出现的再婚重组家庭,使得未成年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其一时难以应付。此外,导致父母离异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离异给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是内因和主要原因,但还有诸如生理变化影响心理、"疾风怒涛"的特殊心理以及学校教育不当和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等外因。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的不良需要有生理性的:如性欲与物欲;也有社会性的:如哥们义气、盲目性爱情、报复和变态心理;都贯穿着三大明显特点:极端利己性、严重排它性和反社会性。矫正不良需要,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环节,关键要正确认识不良需要形成过程中青少年生理心理可塑性与不良信息的相关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以素质教育培养良好人格品质,心理疏导与心理救助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广西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形势严峻,体现在犯罪率急剧上升、团伙犯罪问题突出、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低龄化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上。犯罪原因主要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家庭环境消极因素影响、学校教育失误及不良文化影响等。未成年人犯罪有个人的原因,但社会原因更多,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对策应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表明,社会转型时期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严峻:犯罪类型多样化、低龄化、文化程度偏低。重要的主客观诱因是:家庭的教育与关爱不够、学校教育的滞后性、社会的不良因素,未成年人尚未成熟的身心。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作为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力量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9.
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作为联系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中观组织 ,是与青少年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社会的环境 ,因此 ,应重视并发挥好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日渐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家庭因素不可忽视,大多数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来源于家庭的不当的教育方式、缺损的结构形式、不良的环境条件和不完善的教育功能等因素.加强对这些不良因素的研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