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涵义。通过对当前我国环境与经济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旅游市场大好前景的举例,说明了生态旅游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就生态旅游与绿色旅游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介绍了生态旅游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的可操作性及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章中通过介绍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一种天然的耦合关系。在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挺进的历史进程中,生态旅游被赋予对旅游者等相关对象进行环境教育,造就“绿色”旅游消费者和“绿色”公民的历史责任。现阶段生态旅游环境教育面临的诸多机制问题妨碍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要不辱使命实现机制的系统再造。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的灵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旅游借助一定设施、经过周密设计展开环境教育活动 ,实现教育功能、产生教育结果 ,充分体现了环境教育既是生态旅游的内容又是生态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环境教育是使生态旅游力求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的途径 ,它涉及生态旅游中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等各种因素 ,理论和实践对此的双重认同表明 ,环境教育已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因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方面的失谐造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恶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城市生态旅游作为生态城市的一种可持续管理方式随之开始发展。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城市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研究必要性,分析城市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的区别,从城市生态旅游系统、旅游者需求、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策略、旅游效应分析、价值评估等方面归纳前人的研究,并作简要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目前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状况,并从加强运用多学科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中的应用、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四个方面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近年来为适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旅游活动,科学系统地确定景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并相应地提出管理调控措施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提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定义;结合前人的研究,以独特的角度提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EECC)的指标体系与相关计算模型;同时以生态旅游景区安吉中南百草原为例,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研究与应用,并根据安吉中南百草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现状,提出相关的优化方法、解决对策及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不仅要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而且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我国目前大部分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生态旅游,但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法制不健全、政出多门、不合理开发、环保意识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健全法制、改善管理体制、进行合理的开发、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开展社区共管模式、加大生态旅游收益的管制成为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当务之急,也是保护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环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行生态旅游立法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合理、行业准入制度不严格、生态资源权利义务关系不清楚等诸多问题。应当完善生态旅游立法,改进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建立行业准入和游客流量管理制度,提升环境教育水平,理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依法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以人类对旅游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反思为基础的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拥有开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结合吉林省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是有着丰富内涵和多重环境伦理意蕴的全新旅游模式,但在其快速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生态"的自反性现象,导致了诸多环境伦理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它的可持续发展。上述问题之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政府"GDP主义"压倒一切、旅游开发商"利润最大化"压倒一切、旅游消费者"个人中心主义"压倒一切,以及全社会的环境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等。因此,谋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尊重自然、和合共生与协同进化等新的环境伦理观;遵循生态优先、生态正义、生态安全和绿色低碳的环境伦理原则;坚守环境道德边界,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关系。惟其如此,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进而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更是我国西部地区开发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安康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发展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山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山区应该合理规划、大力发展不同形态的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发展的主流。我国生态旅游起步晚、发展快,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考察安徽省生态旅游的现状,尤其是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安徽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的途径与方法,促进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武汉琴断小河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琴断小河湿地风景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发展的必然性,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并对该区域生态旅游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了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几点思路。以期为该种类型景区的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和旅游资源环境、社区、旅游者三者的关系讨论了社区参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必要性。解决社区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解决森林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森林公园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中坡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中坡国家森林公园社区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给社区参与森林生态旅游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是自然旅游和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旅游。其内容包括参与、保护与利益三个互动关联的三个方面。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的把握以及对生态旅游必要性的阐述 ,结合生态旅游的内涵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品牌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 ,寻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刺激-机体-反应”分析框架,运用扎根理论对90篇生态旅游地的网络游记与评论文本进行分析,建构了生态旅游环境教育功能实现机制模型。研究发现: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实现过程表现为两阶段:(1)在受到生态旅游情境下的各类环境要素刺激时,游客会获得恢复性感知和敬畏感的情感体验;(2)部分游客环保意识被唤醒,进而实施环境责任行为,且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敬畏感利于增强其环保意识、激发环境责任行为。文章关注生态旅游中游客情感体验与环境责任行为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能为生态旅游地拟定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破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出发 ,引出旅游以及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指出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并介绍了山西的生态旅游 ,以及开发生态旅游对山西经济和环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旅游业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丰富,并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发展民族特色生态旅游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民族文化旅游及生态旅游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条件,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可以为其他类似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贵州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贵州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极不相称。针对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贵州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开发贵州生态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等的初步探讨,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旅游方式.依据大同市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指出大同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旅游资源现状的分析,就此提出大同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