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儿童观问题是儿童文学一个根本性的文化问题 ,2 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思潮 ,集中到一点 ,就是“儿童观”问题。从五四“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观 ,到 30年代“配合一切革命斗争”而形成的儿童观与儿童文学观 ,再到八九十年代尊重儿童个性的儿童观 ,它的背后是社会文化产生了变革 ,通过儿童观来影响儿童文学观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儿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在目前的儿童文学界已经成为定论。毫无疑问,是多方面的合力阻碍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但是,在这些力量中,总有一股最强大的、规定方向的力量。寻找这股力量,应该成为儿童文学理论的自觉意识。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儿童观是一个必然的客观存在。可是,儿童观问题却一直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盲区。对儿童观问题不应该有的忽视决不仅仅因为儿童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探讨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观,我们发现大部分译者采取的是舍弃双关语的翻译策略,反映出译者在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等认识方面的局限性和非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观.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解放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在充分把握目标读者特点的基础之上,尊重并信任儿童,以译作与儿童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儿童本位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周作人同时投身“救救孩子”的新文化运动,以人道主义思想基础同时接受西方“儿童本位论”儿童观,构筑其大致相同的儿童文学观。十年以后,各自思想发展历程不同,其儿童文学观亦发生变化,一个提倡儿童文学培育新人,一个仅仅主张顺应儿童需要;一个主张“有味”与“有益”并重,另一个只提倡儿童文学的“趣味”。  相似文献   

5.
创作观的确立是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作家有什么样的儿童文学观,决定其作品的主体内涵和审美追求。创作观作为文本的灵魂,对文学传播内容的立意、选材和文本建构有指导作用,也决定了传播内容能否受到接受者的欢迎。人类对"儿童"的认识、经历了从"成人本位"到"儿童本位"的漫长转变过程。新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突破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要打破旧有文学观的禁锢,从塑造儿童心灵的角度不断探索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领域,为现代儿童心灵的建构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的人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关注并表现人的心灵世界的文学来说,人性问题是必得进行思考和选择的价值领域。儿童文学也是文学,它同样有着自身关于人类生存的哲学。信任儿童的本性是儿童文学的人性观。检验作品对儿童本性所持的观点,可以见出其作为儿童文学的真伪高下。《蝇王》正是由于表现儿童人性恶的思想,才暴露出它在人生哲学层面上是儿童文学疆界的入侵者;而《麦田里的守望者》则由于它对儿童本性的信任而成了儿童文学的亲密盟友。信任儿童本性的儿童文学是一种乐观、前瞻的文学,它的使命就是“给这个世界再次带来信仰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发展之初的儿童观呈现为“儿童本位”的特点。从20 世纪30 年代开始, 以成人为中心的“儿童教育观”成为主流并一直持续到新时期。在处于文化转型期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儿童教育观”中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元价值观逐渐消解, 儿童作为个体生命现象, 其主体地位开始回归。本文在考察中国现当代儿童文学儿童观的理论发展的基础上, 提出在成人与儿童的两极世界中, 一种双主体规律的实现将是建立新型的当代儿童文学儿童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儿童观的研究并非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但是,在有关鲁迅儿童观的问题中,鲁迅对“儿童本位论”的态度有重新评价的必要,而鲁迅的儿童观与日本童心主义儿童文学的比较,则似乎未曾有人涉足。本文便从这两个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试图在人生哲学的层次上描述鲁迅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9.
一、2007年度"儿童观与儿童研究"回顾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儿童心理学、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等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儿童观与儿童研究也更加丰富和深化.2007年的"儿童观与儿童研究"可以说在平稳的发展中闪耀着亮点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都在关注着儿童的健康成长,担负着保卫儿童的责任。他认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因而大力提倡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激发有识之士团结一致完全解放我们的孩子,担负起人的战士的任务,并呼吁世人正视儿童的真正价值,尊重儿童的天性,鼓励儿童文学作家积极确立新的儿童文学观,为儿童创建新的生活。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开拓了儿童文学这块荒地,为我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2.
寻找飞翔的力量——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儿童小说的深入分析后认为,曹文轩在树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某种典范的同时也暴露出他的创作局限,他对童年生命本质的忽视、对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忽略使他的文本最终无法达到人性幽微的深处.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选篇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儿童观。我国当前小学语文教材暴露出来的“远离儿童生活”、“注重知识的灌输”、“严肃有余”等问题就是编者儿童观的再现,它使得某些伪儿童文学占据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只有把真正的儿童文学还给儿童,才是对儿童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儿童诗创作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的儿童诗创作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从1915~1927年这十余年中,不但现代新诗诗人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而且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教育家也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五四儿童诗的发生是与五四文学变革的要求、现代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发生、童心崇拜意识和儿童报刊媒介出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五四”前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酝酿和自觉的历史过程,我们显然无法忽视当时西学东渐、东西方文化剧烈碰撞、相互交织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文化现实。这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文化现实最直接地构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拓荒者们从事研究工作的具体人文背景,而且还因为这一背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当时儿童文学研究所可能具有的时代内涵和理论面貌。因此,循着这一背景所提供的学术思想脉络,我们将有可能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寻求和认识早期儿童文学学说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特征,进而更科学地理清和把握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轨迹及其内在规律。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选取了“西方人类学派与周作人的儿童文学观”这一论题。在我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童话故事作品中流淌着成人的儿童观。中国原创童话故事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妙笔生花的故事背后印刻着时代的缩影,纵横交错的时局聚合出凛然不同的儿童观,深刻影响着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与艺术章法。通过回顾与反思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原创童话故事的发展,探讨不同时代童话故事“文以启蒙—革命至上—功利主义—回归人性—走向儿童—对话儿童”的儿童观发展脉络,映射出儿童观历经不断重塑与逐步构建、最终形成体系的百年变迁历程,以史为镜为当下原创童话故事及其蕴含儿童观的未来走向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鲁迅把儿童问题从家族关系发展到人类关系的高度上 ,认为父子关系是一种自然平等的伦理关系 ,父母对子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以“幼者为本位”的思想直接影响了鲁迅对儿童文学理论的批评和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他的小说和散文里 ,鲁迅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儿童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9.
论郭沫若的童话剧创作冯乐堂1922年,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中,以其世界性、现代性的眼光,提出了“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和影响下,出现了叶绍钧的童话,王统照的儿童小说,冰心的儿童散文,初步形成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繁荣局面。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析翻译家任溶溶的儿童文学翻译观,从“可读性”和“可朗读性”概念出发,考察任溶溶对文字游戏和儿童诗的翻译策略及其译作中汉语习语的运用。结果表明,任溶溶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文字游戏的幽默感和童趣以及儿童诗的节奏和韵律,加之对成语等汉语特有表达方式的娴熟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其译文的可朗读性,也体现了翻译家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欣赏儿童的童心本位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