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枪船由来已久,驾驶枪船作恶者为枪匪。清朝地方政府时而镇压之,时而利用之。太平天国攻克南京,尤其是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江浙地方当局利用枪匪对抗太平军,枪船发展至极盛时期,出现不少的枪船匪帮。对于太平天国苏福省的枪船,史学界从横向研究的多,从纵向研究的则极少。本文就太平天国苏福省枪船匪帮主要头目如吴沙哥、卜小二、孙少襄、费秀元、金玉山等作一简介,以便对枪船匪帮的形成、活动及其归宿加深了解与研究。平望吴沙哥平望在吴江县治东南,大运河蜿蜒过境南流嘉兴,西邻太湖,是江浙间的重要通道,著名大镇。这  相似文献   

2.
简论从枪匪头子到爱国将领的孙金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枪匪是江、浙水乡地区以无业游民为主体组成的、专门从事赌博和打家劫舍等危害社会活动的水上土匪武装组织,由于他们以舵后竖有木枪标识的枪船作为工具,故称枪匪。枪匪大约产生于道光前期,在咸丰年间得到迅速的发展。1860年6月,太平军在忠王李秀成统率下,东征苏南,开辟苏福省根据地,枪匪势力趋于鼎盛,据载:“北路枪船头目共有十八路”;“枪船赌局著名四姓:焦河葛,周庄费,盛泽孙,吴江卜”。其中最具典型的除周庄费秀元枪匪外,应算盛泽孙金彪部枪匪。一、盛泽枪匪头子盛译枪船的出现至少在道光中年。那时孙金彪之父孙七便拉起一支枪匪队伍,开始了聚赌和打家劫舍的生涯。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克南克,引起了苏、浙地主阶级的恐慌,浙江巡抚以捐班湖北道余安清负责嘉兴防赌局事宜,而以知县仲孙樊带兵驻扎盛墩。为了壮大声势,仲孙樊利用同乡关系,以孙七为团练头目,“招聚各赌局枪船为团练勇,各赌魁皆附焉,而孙七最知名”。1858年(咸丰八年),孙七死去,其子孙金彪统其众,感泽枪匪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广泛地传颂着当年毛主席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驰援麻城、镇压地主武装红枪会匪暴乱的动人事迹。人们追思那难忘的岁月,深深铭记毛主席的无比恩情。  相似文献   

4.
(宀夫)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别山区,广泛地传颂着当年毛主席派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军驰援麻城、镇压地主武装红枪会匪暴乱的动人事迹。人们追思那难忘的岁月,深深铭记毛主席的无比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秘密社会研究中,学者几乎都认为哥老会是由啯噜演化而来。但是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变轨迹,很难建立起逻辑的和有说服力的联系。在清朝的档案中,啯噜和哥老会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啯噜被称为“啯匪”,从乾隆初期便已经存在了;哥老会被称为“会匪”,在同治以后才开始流行。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应该说都是有一定的史料根据的,这些史料主要来自清代官方或者官员对啯噜和哥老会的描述,但是几乎都是只言片语。如此就认为哥老会来自啯噜,在相当程度上其实是接受了清官方的一种对边缘人群的话语表达。而那些表达不一定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其在很大程度上是歧视、愤恨、污蔑的结果,或者就是为镇压这些反叛者寻找理由。由于对哥老会的镇压无力,而且这个组织还有扩大的趋势,因此污名化或许是一种策略,或者是利用道听途说的信息进行的武断的推测。  相似文献   

6.
重点论述在苏南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已具有整体性和严重性的特征,并分析了人口因素和人为因素是产生苏南环境污染的决定性因素。建议提高苏南人口的环境意识,并对苏南的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判断词“是”的产生时代,汉语史学界纷争了几十年,而这种纷争至今还在继续。争论的原因是对传世史料的不同看法,所得结论也就大相径庭。本文将20年前出土的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的使用情况介绍出来,想必会给汉学界同仁一个信而有征的可靠结论──判断词“是”产生于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8.
略论幕僚与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近代化,简言之,就是以社会分工协作的机器生产取代自然原始、一家一户的手工生产的工业化过程。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真正起步是在镇压农民革命过程中崛起的湘、推军大营中,其领导、发起者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同时各项洋务运动的开展,与其幕后一批得风气之光的幕僚的积极鼓动策划、参与组织也是分不开的。幕僚对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的影响与作用向来为史学界所忽略。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探讨,以求教于万家。1860年5月,太平军再次打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一跌势如破竹,6月占领苏州,旋即略定苏南…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保险史著述。它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史料,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代保险业一百多年产生、演变、衰败,以及人民保险事业孕育和诞生的历史进程,这部近40万字的著述不仅粗线条地勾勒和揭示了中国近代保险业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而且推翻了一些流行于保险界史学界的传统见解,澄清了许多悬疑问题,从而引起了保险界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以费秀元、费金绶父子为首的周庄枪匪集团 ,是清末太湖地区众多枪匪中势力较大的一支。费氏通过捐输取得官衔、功名 ,约束土匪劣性 ,获地主士绅和清政府的支持。太平军攻占苏州后 ,该集团负隅顽抗 ,继而被迫假意受抚 ,最终公开投降清军。在李鸿章率淮军攻占太平天国苏福省的战斗中 ,周庄枪匪绘呈地图、担任向导、随军作战 ,出力颇巨 ,后为李鸿章收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险史志(1805—1949)》(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保险史著述。它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史料,客观地反映了中国近代保险业一百多年产生、演变、衰败,以及人民保险事业孕育和诞生的历史进程,这部近40万字的著述不仅粗线条地勾勒和揭示了中国近代保险业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而且推翻了一些流行于保险界史学界的传统见解,澄清了许多悬疑问题,从而引起了保险界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胡林翼(1812——1861年)一生的政绩,始终同镇压农民起义相联系,而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中,和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并列齐名。晚清时,他被推崇为“中兴良佐”,民国时期,更被尊为“近代第一实行家,亦一政治家①。”然而,因为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史学界就忽视了对他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仅希望通过对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内整顿吏治的探讨,以窥其当时历史条件下他所起的一定作用,并提供一点评价胡林翼的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13.
在满族崛起的历程中,清初统治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曾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清史学界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成功经验亦多有论述,至于其中的教训却鲜有言者。然而成功的历史过程中未必没有教训,失败的历史过程其中也未必没有经验。清初统治者的重武轻文意识便是这段成功历史过程背后的教训之一。为此笔者结合史料,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表现出来的重武轻文意识及其产生的原因、导致的不良影响等,做一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论傅斯年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斯年是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史学界长期用“史学就是史料学”一语来概括他的全部史学理论,并且认为他的史学方法就是处理史料的考据方法。实际上傅斯年没有把史学同史料学等同起来,他的史学思想具有广泛的史学理论内容和丰富而实用的史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判断词"是"的产生时代,汉语史学界纷争了几十年,而这种纷争至今还在继续.争论的原因是对传世史料的不同看法,所得结论也就大相径庭.本文将20年前出土的秦简<日书>中的判断词"是"的使用情况介绍出来,想必会给汉学界同仁一个信而有征的可靠结论--判断词"是"产生于先秦时期.  相似文献   

16.
史学界对吴佩孚家世、家族有关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尚未取得一致性结论。本文依据新近发现的《登州吴氏族谱》,参照有关档案史料、地方史志等,纠正了长期以来关于吴佩孚家庭成员姓氏、生卒等问题的错讹,阐述其家世及家族成员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7.
王韬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史学界对此早有定评。以往,史学界对王韬史学的解部侧重于有代表性的史著、历史观和史学思想,忽视了从文化视角透视王韬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本文结合王韬所处的“三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时代,着重论述“由睁眼看世界到走向世界”思潮决定了其史著的世界史意识;同时,本文阐述了王韬的多元历史观,以说明时代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武举,又称“武科”,是古代科举制度中专为考试武艺人才、选拔军事将帅而设置的科目。武举始创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废于清末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前后延续了近一千二百年,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对古代武举制度的研究,史学界尚末深入地进行。这一方面是由于历代史学家多认为,武举“选举之法不足道”,没有给后人留下详细的史料;另一方面是因为秦汉以降,社会上重文轻武,“衣冠文士羞与武夫齿”。因此,对古代武举进行整理研究,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限于史料及笔者水平,本文仅就唐代武举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清政府的政策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清政府基于对它的认识,对之采取了消极限制的政策,其表现是“会匪区别”、“惩首解从”、“改拳为团”等。在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尖锐的情势下,清政府出于对义和团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双重恐惧,对义和团的方针一直在武力镇压和“以民制夷”之间摇摆,这从客观上对义和团运动的壮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侧重于客观因素的分析,而对东征成功的主观因素缺乏系统的论述。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主观因素首先表现为军事战略周密得当和政治策略灵活实用。对归顺者以礼相待,对不肯受降者残酷镇压,对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采取安抚和怀柔。其次表现为从严治军,身先士卒,心系将士并与其同甘苦共患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