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多高校成立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学和研究机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阶段都有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样的教育应该如何进行,需要讨论和厘清以下问题:一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体系问题。二是明晰直接参与实践和体验是研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基于这样的特点,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问题讨论。三是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要有关于技能训练的前修课程。目前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应当在高等级的层面上进行。如果要在本科阶段实施,则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记录、保护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2.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文化遗产价值和科技文明价值。中外学者对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视角:一是从科学技术史和文明传播史的角度对造纸史进行研究;二是从地方社会史和人类学的学科视野对造纸技术进行研究;三是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本土实践研究。本文从文献资料和研究动态两个方面回顾和反思中外手工造纸技术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认为中外学者对手工造纸的研究兴趣、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转型是不同时期人们对造纸技术的认识转变的结果。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造纸技术通过走“乡村手工业”发展道路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乡民增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经济管理类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当今自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相关实践环节的课程改革来适应时代发展,值得每个高校教师去探讨。以高校来华留学生课程“Chinese Business”实践教学环节的商业模拟教学改革实践为案例,从国内外商业模拟教学的现状及特点出发,研究自媒体的传播机制,探寻了自媒体时代下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商业模拟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模式创新。实践结果表明,将自媒体的传播机制应用于高校管理类课程的商业模拟中,能够促进教学主体和教学资源的双向整合,实现教学知识的快速网状传播,从而提升学生在知识构建、主动学习、创新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整合和开发高校图书馆资源,发挥其各种功能,并积极探索其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高校知识传播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高校知识传播管理的内容框架和管理措施,并且认为高校知识传播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创新以及在高校知识传播中要注意合乎情理、道德和法律.  相似文献   

6.
现代欧洲早期,精英学者的文字世界与手工工匠默会世界间的互动促成了工艺知识的传播.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学者们也从文本中寻找工艺知识的细节,却很少注意到这些记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现实的技术实践.本文通过考察夹江手工造纸的生产工艺及其传承,论述这样一种现象,即工艺知识的再生产内嵌于特殊的自然、社会和象征环境,很难并且没有必要转化为书写知识,记载工艺知识的文本更关注道德价值的宣传而非技术传递.  相似文献   

7.
常用词因其常用,词义易知,不碍通晓文意,往往未能成为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重点,其承载的丰富的古代汉民族文化知识亦多未被重视和利用。高校传统文化课程承担着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应该重视和利用常用词的文化传播功能。揭示常用词文化内涵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有:探其命名原委,析其文化心理;揭示词义演变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古文字形体,彰显文化内涵;辨解古今词义异同,传播古代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8.
手工造纸与客家族群文化研究——以"连城宣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纸的出现使传统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播,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提供载体.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社会背景下,手工纸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遗产",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群与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福建的手工造纸自古有名,造纸业自宋代以来极为发达,从事手工造纸业的人群因为各种原因大都是居住在闽西山区的客家人.这种状况使手工造纸在闽西山区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推动力量,给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连城宣纸"是其中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9.
加强和完善高校知识产权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振颖 《南都学坛》2004,24(4):91-92
高校是人才汇集地,是知识、科技的传播、创新之地,更是知识产权的集散地,在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责任。但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下,高校的知识产权工作显现出一些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自身高度重视,具体应做到:普及和提高高校教职工的知识产权知识和意识;构建高校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例;制定利益导向政策,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等,以利于知识产权的开发、奖励、实施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高校是传播、创新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基地,在知识经济发展中,处于突出的战略地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对于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的优势以及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先进性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根本保证,创建高水平大学是党的先进性的生动体现,反映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创建高水平大学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努力创建高水平大学。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灵魂,其创造品质对大学创造性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夏大学校长欧元怀较早提出大学创造思想,并践行之。欧元怀对大学创造的文化内涵、学术追求、功能定位、社会指向的深刻认识对今天大学发展仍具启示之功。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作为学校教代会的发展和延伸,建立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是高校政治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的现状,着重阐述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大学特色研究,多是就大学特色谈论大学特色,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其实,大学及其大学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大学持色的创造孝拓展,究其根本是大学不断适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果。在“社会-大学”视角下,大学特色应当重点把握四个方面。同时,大学特色是相对稳定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统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创造特色和拓展特色,必绠科学地处理好二者之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学因传播文化而生,也因创造文化而在。在文化传播与创造的交互中,大学作为“生长着的个体”,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具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在当前社会转型与发展中,大学对文化品格的坚守和重塑,体现在“校园人”身上,所采取的举措更应是鼓励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这不仅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身份认同和办学特色优势的形成,还有利于促进新文化的生成,具有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力量。本文基于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一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试着从大学品格构建的角度展开分析,力求对当前的大学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是国家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办学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对于今后中国大学产权制度和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形象是国内外同行、政府、社会各界对一所高校的总体评价,它反映了高校的知名度和辐射影响力.民族地区高校要从理念、定位、制度与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  相似文献   

19.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文化。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校园伦理关系,营造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氛围,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所在。要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赖于和谐的校园伦理关系的建立,有赖于提升大学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校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环境对人的成才有重要作用。高校文化环境是社会大文化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群体同化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品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高校文化环境的形成,既是一个积淀过程,又是一个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